|
发表于 2014-3-12 22:26:42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一条对市民出行影响深远的“老路”,此次改造后将有哪些变化?据介绍,建设路快速化改造后,道路全线将不设红绿灯,在高架桥路面上双向6车道通行,在地平面路面上双向10车道通行。
与中环路一样,为保持车辆行驶的持续性,建设路在与市区主要道路相交段,也将采用上跨或下穿等形式,可极大地缓解交叉路口的交通拥堵现象。整体来说,建设路主线的高架路和下穿通道将占到全路的一多半以上,地面路段只占其中很少一部分。
具体来看,建设路与北中环街交汇处将修建全互通立交,与胜利街、北大街、迎春街、并州东街、双塔寺街、南内环街、亲贤北街、长风街、学府街等道路交汇处采用建设路主线上跨,地面辅路平交的形式,与府东街、五龙口街、迎泽大街等道路交汇处采用建设路主线下穿,地面辅路平交的形式。此外,为了方便行人与自行车通行,道路沿线每隔400米至600米将设置一道过街设施。
比如,府东街作为一条对外连接高速公路,对内贯通东西向重要的主干路,去年完成扩宽改造后,与建设路交叉口处的车流人流大幅增加。为了解决该路口交通“瓶颈”问题,今年建设路将下穿府东街,南北方向的车辆从府东街下方穿过,通过周边微循环道路实现交叉口左转,从而提高东西方向车辆的通行能力。在建设路东侧将修建一座跨府东街过街天桥,解决行人的路口通行问题。
再比如,建设路在与学府街交汇处,现有的五孔钢筋混凝土板式跨线桥为1995年修建,建设年代较远、且桥梁构造不能满足本次快速化建设的要求,因此这次改造过程中,这里将拆除旧桥并重新设置一座跨线桥。这样一来,车辆沿建设路主线行驶此处时,直行车流可通过跨线桥连续通行,左转向车辆则进入辅路通过信号灯交叉口完成转向。
下穿通过迎泽大街
建设路经过迎泽大街这一我市中轴线。这次改造,建设路主线将通过一条地下通道,从五龙口街北侧下穿迎泽大街至朝阳街北侧。这样,建设路可直接通行,也能保证迎泽大街东西向交通连续。
按照设计方案,今后,在建设路下穿迎泽大街的节点处将设置4处公交服务站点,主要服务途经火车站的公交车。这样,迎泽大街西向东、东向西的公交车可分别进入火车站广场左右两侧接送人员,再绕出沿其原方向继续前进。此外,在建设路南向北行驶方向地道的外侧将修建地下港湾式停靠系统,从而将建设路至火车站的公交系统置于地下,不仅实现建设路南北向的公交方便接送乘客,而且可避免干扰迎泽大街东西之间的主流向交通。
火车站将建地下停车场
未来,迎泽大街将采用分向分幅的形式绕开火车站广场后东延。按照初步设计,配合迎泽大街东延,火车站将修建一处地下空间。地下空间将采用“南进北出”的设计思路,社会车辆及出租车由广场南侧进入地下空间,在地下空间按车的类别进行分流,社会车进入社会车停车区,出租车进入出租车蓄车区等候接客。地下空间的出口位于火车站北侧,出口共有两个,可以分别实现地下空间内车辆直接进入迎泽大街东向西主线或进入建设路由南向北的辅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