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4-4 20:50: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保定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1000多万保定人民重返全省第一方阵、重塑保定大市尊严的夙愿和目标,正在一步一步地离我们越来越近”。2月7日,保定市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市委书记聂瑞平说,党中央对保定发展非常关心。 次日,聂瑞平又在另一个活动上说,在国家层面,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首都功能将加快向周边疏解,“筑‘京津保’三角的时机已经成熟”。 第三天,聂瑞平在保定两会的政协会议开幕式上讲话,称保定面临的是大好的形势、绝好的机遇,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产业转移已成为必然,而且力度越来越大、步伐越来越快。他还提到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将保定作为自己教育实践活动的联系点。总书记习近平的联系点是河北省。 “今天的保定,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聂瑞平总结。 2月10日,保定市长马誉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称京津冀协同发展受到高层关注,“京津保三角格局得到认同”,保定正在成为承接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的首选地。 3月全国两会,保定市专门在北京举办记者会,介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保定战略,但那时京津冀问题还没有受到媒体特别关注,保定更非热点。保定市政府办公厅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当时只邀请到了河北媒体和几家平常关系较好的媒体,没能溅起什么水花来。“那时你来采访我们市长肯定能采访到,我们是盼着媒体来报道。” 而保定市委一位干部介绍,当时保定市将署名市委书记聂瑞平的一篇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文章投给一份全国性报纸,对方连豆腐块都没发。 河北省当时也积极地谈京津冀协同发展,3月初,副省长杨崇勇接受媒体采访就放出重磅猛料,“把做大保定作为重要的战略支点,构建京津保大三角核心区。”可惜没人在意。 而在“政治副中心”传言出来后,保定立刻被置于聚光灯下,虽然副中心说法查无实据,但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个话题却得到了充分的讨论。只是,如今媒体想约访保定市领导就不太容易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