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落飞

2015年5月13日武汉新闻汇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13 09: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落飞


    汉口茶马古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3 09: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落飞


这记者,说得好像循礼门不堵样旳。
感觉区别不大,其实就是一次性在循礼门隧道等5分钟还是台北路等2分钟加巡礼门等3分钟的区别。只是个心理上的觉得通畅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3 09: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img][/img]回复 13# 落飞

牛逼的公司总是最后布局我们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13 09: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 伯纳乌的云


    还行吧!整个中部还只武汉了,整个中部都悲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3 09: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 落飞

想想中部整天斗的不亦乐乎,其实真的是。。。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3 09: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如何激活百万人创新源流

2015-05-13 07:57:00解放日报 徐瑞哲 分享 参与
原标题: 江汉岸边,东湖之畔,分布着武汉大学、华中科大等88所高校 武汉如何激活百万人创新源流
最近,世界五大咨询机构之一仲量联行发布“全球城市发展动力指数榜单”,中国5座城市跻身十强,其中武汉位列第八,重庆列在第十。按照标准,武汉领跑9座“1.5线”城市,如此活力就像这座城里最常见的口号“武汉,每天不一样”。
在科技创新层面,江城的活力从何而来?江汉岸边,东湖之畔,分布着以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为首的88所高等院校,数量比上海多25%。全城120多万在校师生,成就了国内城市最大的高等教育规模,形成了数百平方公里的智力密集区。与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并称的武汉东湖,是如何将这股创新源流溢出,环绕东湖并辐射整座创新型城市的?
“黄金十条”刺激成果转化
与高校院所云集的上海一样,武汉也有“转化”的烦恼。当地一所“985”重点大学,每年授权发明专利就达六七百项,可转化率不到一半。在武汉市科技局发展计划处处长彭华魁看来,武汉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天然优势和强大动力,就是以7所“985”“211”大学为代表的众多高校,以及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等一批国内领先科研院所。“然而,这些专利技术若沉睡于纸堆,才是武汉的大损失。”
坐拥科教之城的丰厚资源,武汉要激活它。2012年8月,借鉴美国硅谷和我国台湾地区经验,《促进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若干意见》 出台。“黄金十条”,成为武汉促进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的代名词。
记者探访中,从武汉不同政府部门,到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人们往往将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骆清铭教授团队的千万元转化,作为“黄金十条”开出的先例。他们的专利“显微光学切片断层成像系统”历时8年研发,终以1000万元价格挂牌成功转让,产业化后每台售价可达数百万元。这1000万元收益,七成归研发团队所有,标的金额与个人分配比例创下全国之最。不仅武汉,湖北省均按照“实惠归个人、荣誉归单位、利益归社会”的原则,规定研发团队所得转化收益,不得低于70%、最高可达99%。若为作价入股形成的股权,高校院所仅以荣誉权参股5%,其余95%归研发团队。研发团队内部的收益分配方案,则完全由团队负责人与成员商定。
来自省科技厅的数据显示,2014年间,全省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大幅提升,新政实施之前,各高校院所历年累计创办企业仅429家,而去年一年就新创办企业243家,转化科研成果853项。
“青桐计划”留住学子创业
大武汉还有一个不小的烦恼,那就是:百万人规模的在汉大学生,毕业之后如何留住他们,尤其是创新创业人才。在武汉市发改委发展规划处处长吴远明眼中,如今正红的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就是一个武大毕业而没能留在武汉创业的典型人物。
为了留住“雷军”们,武汉在“黄金十条”之后,又以主产树种梧桐为名,推出“青桐计划”,大力孵化大学生创业。武汉不仅有“青桐办”,还有“青桐汇”。在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局局长助理李春龙的新名片上,就有“青桐汇”微信号。他告诉记者,环东湖区域拥有全城半数高校,还有50多家科研院所,接受高等教育者达80万人,为此东湖根据“青桐计划”打造“青桐汇”品牌,形成一个学生创业族与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见面的公共服务平台。
通常,每月第四周的周六,在3000人容量的光谷体育场,“青桐汇”擂台赛开打,由大学生团队1分钟路演,由各路投资者凭意向举牌。不但如此,从华中科大来沪创业的聚力传媒PPLIVE创始人姚欣等,也回到母校,启发学弟学妹。令“同学们”倍加起劲的是,同样从华中科大毕业不久的本科生黄承松,在光谷软件园创办“卷皮网”,主打“9.9元包邮”折扣特卖。去年12月,借助“青桐”平台,他的团队获得软银赛富3500万美元融资。上个月,《福布斯》中文版推出“2015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榜单”,黄承松首次上榜。目前,平均每年有近600个大学生创业团队入驻东湖园区。
“中国光谷”合流科教之水
午间,东湖高新区光谷广场,屠启宇教授观察着天桥上人来人往。作为上海社科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创新型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东湖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年轻化结构令他颇感惊讶。“10分钟内,往来天桥之上,都是20岁上下的年轻人群。”东湖高新区与环东湖大校大所的创新人士合流,与此“年轻态”不无关系。
“在东湖高新区成长过程中,一开始就很看好本地化创新。”途经此地的“邮科院路”,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沈应龙博士就从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说起。最初,烽火科技集团正是从“武邮”发展起来,并始终受到当地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从研制出中国第一根光纤开始,现已成为光通信领域的世界知名企业。正因此,东湖高新区也享有了中国光谷之誉。
创新源流并举,营造你中有我、良性循环的创新创业生态圈。在东湖水域范围内,“院校学区”、“科技园区”甚至“居民社区”之间都存在这种互动共生的天然关系。
以东湖旁的洪山区为例,这里是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源地。或许并非巧合,全区高校师生、教职工多达50万人,占常住人口一半;现已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基地25个,累计孵化科技企业突破1700家,科企数量、规模、规格在各区名列第一。
通过对上海杨浦区、深圳南山区的考察,区长陈新垓将传统的“三区联动”放大到“五区联动”,即大学校区、特色街区、创新园区、创业专区和居民社区一起动。与此同时,东湖高新一区八园在东扩中不忘新建院所,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武汉光电工研院、国家(湖北)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等8家新兴工业技术研究院,扮演创新特区里产学研中试枢纽的角色。
东湖就像溶化科教城各种创新要素的大池,让高新区成果转化和创业热度加速释放。据统计,整个园区去年一年新登记科创型企业4293户,每个工作日新增的科企数量已从2012年9家增至2014年22家,专利申请量也达1.4万件,占武汉全市半壁江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3 09:2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落飞


     这个不错,万国、中金在数据中心的建设上还是领先电信、移动好多年的,武汉想玩软件、互联网和IT,大规模的数据中心不可或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3 09:2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青桐三部曲”燃放创业激情

日期:2015年05月13日      来源:湖北省科技厅
    武汉市拥有百万科技人员和百万大学生,如何点燃他们的创新创业激情?武汉市通过实施“青桐计划”、创办“青桐汇”、建立“青桐学院”三部曲,为创业学子打造了一座创新创业的“梦工厂”。
    2013年8月,武汉市出台《关于实施“青桐计划”鼓励大学生到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的意见》,正式启动实施“青桐计划”,对创业大学生实施租金补贴、项目支持、平台建设、财税补贴和金融支持等五大措施。截至目前,江岸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等13个行政区已累计建成大学生创业特区49个,拥有国家级孵化器22家,入驻孵化器创业的大学生创业团队超过1000个、人数逾万。
    去年,在武汉理工大学举办的一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座谈会上,大学生提出希望能为创业者与企业家提供共进午餐的机会。不久,取名“青桐汇”的“武汉版”巴菲特午餐应运而生,受到大学生创业者和天使投资人的热捧。小米公司的雷军、人福医药集团的王学海等成功企业家纷纷被邀请作为导师,向创业学子讲述他们的创业历程并分享成功经验。
    据统计,目前青桐汇已累计举办16期,共有81个大学生创业项目现场路演,吸引国内40余家知名风投机构现场对接项目,大学生创业项目已获融资5.6亿元。
    为向大学生们提供更好的创业辅导,武汉市提出了“打破大学院墙藩篱,构建创业虚拟大学”的构想。2014年6月8日,青桐学院在武汉理工大学大学生创业园揭牌成立。武汉地区高校还开设了相应的选修课,为其提供全方位、有针对性的创业辅导,帮助创业大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青桐三部曲”实施以来,吸引了一大批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武汉创业,其中“千人计划”、“百人计划”、“黄鹤英才计划”等高端人才就达数百人。武汉市每年评选100名在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的大学生“创业先锋”,每人给予3万元奖励。目前,全市已累计评选出2批共200名“创业先锋”,兑现奖金600万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3 09:2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动漫产业:从组团参展能否迈向抱团发展(图)
2015-05-13 06:14:31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北京)
分享到:
0
武汉动漫节受到年轻人的欢迎。余火焰
武汉动漫节受到年轻人的欢迎。余火焰 摄/CFP 供图

  5月3日,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在杭州落下帷幕。在这个一年一度的动漫盛会上,来自武汉的动漫企业组团参展,可谓独树一帜。

  多年来,尽管拥有强大的研发实力,但外界对武汉动漫的印象始终停留在“代工”、“外包”阶段,品牌创新能力稍显落后,原创品牌仅有《闯堂兔》、《天上掉下个猪八戒》等少数几个,而武汉动漫现在的发展现状恰恰也是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一个侧影。

  近几年,武汉动漫产业开始以组团发展的方式树立品牌,这一举措能否打破僵局?

  努力摆脱“代工厂”形象

  “组团参展就是要一洗武汉动漫‘代工厂’印象。”武汉两点十分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世勇如是说。

  一直以来,在外界眼中,武汉动漫产业一直未能走出外包代工制作的怪圈,这凸显了武汉动漫行业原创上的短板。在一些动漫企业负责人眼中,创意和品牌是目前武汉动漫发展遇到的最大难题。

  据了解,2007年5月正式获批成立的武汉动漫协会,现有会员逾160余家,组团参展成为近几年这家协会组织会员企业积极向外推介该市动漫产业的一项重要举措。就在今年3月,这家协会刚刚组织会员企业联袂组团参加了香港影展。

  该市动漫协会及参展企业的负责人也认为,这种联袂组团参展的方式,能够起到更好地推介本地企业和品牌的效果。

  其实,在高校林立的武汉市,动漫产业的实力一直很强。武汉数媒企划制作总监黄浩介绍说:“武汉动漫完全可以排在全国前列,不比北京、上海和广州差。”他举了一个例子,“大家非常熟悉并赢得颇多好评的动画品牌《熊出没》,其实除了剧本和创意,技术全部是武汉的动漫公司外包制作的。”

  据了解,目前,武汉的知名动画作品有玛雅动漫制作的《闯堂兔》和江通动画制作的《天上掉下个猪八戒》,但这两部动画的品牌效益,与国内广受欢迎的《喜羊羊》、《熊出没》等作品还存在较大差距。

  黄浩也感慨:“武汉动漫技术虽然厉害,但目前的状况更像一个加工厂,还是比较缺乏有实力的原创品牌,动漫人才也容易流失。”

  不过,武汉的动漫人一直没有放弃努力,一次次组团参展就是为了更好地打响“武汉制造”的品牌。

  人才短板亟待补齐

  2006年,国务院首次发布了《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之后,全国各地陆续出台地方扶持政策,竞相将动漫创意产业作为地方新的经济增长点。

  随后,一大批动漫企业开始集中涌现,甚至是“一哄而上”。动漫产业呈现一片红火之势,却也开始显现隐忧。

  相关资料显示,此前武汉能靠原创动漫作品赚钱的公司不足一成,大量动漫公司依靠加工类业务和广告类业务生存。一些原创作品很难进入公众视野。

  据了解,在动漫产业发展成熟的日本,全国只有不到600家动漫公司,年产值已近6000亿元;而我国动漫公司多达数千家,产值却不到900亿元。

  有业内人士指出,动漫企业的组团式推广可看作是集合产业优势推动产业纵深发展的有益之举,相比于单打独斗和“大而散”的局面,这种集合优势式的推广更能帮助整个产业做大做强。

  在企业组合方面,武汉动漫产业也并不缺乏大型主力企业。当前,武汉动漫行业拥有国家动画产业基地1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4家,国家重点动漫企业3家,国家级动漫企业19家,湖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6家。湖北动漫产业的整体综合实力以30%的年增长率快步跻身全国第一方阵,正逐步成为国家中部地区动漫产业积聚的中心城市。


  面对动漫游戏企业达到200余家,从业人员近万人的整个武汉动漫行业,抱团发展、集群发展依然是整个产业前进的主动力。“这样的发展方式有利于人才的集聚,毕竟人才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武汉市动漫协会的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值得注意的是,高端的制作人才、高水平的创意和管理人才的缺乏仍是当前武汉动漫产业发展的短板之一。其实,作为当下中国高校和在校大学生最多的城市之一,相关专业人才并不缺乏,但是由于整个产业在国内外的地位不高,毕业生们更愿意选择到北上广深乃至当下产业领先的杭州发展。

  “整体产业发展壮大了,让大家看到武汉动漫产业的地位和优势,就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留在武汉创业、就业,才能帮助武汉动漫产业发展保持活力。”这位负责人如是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3 09:30: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阳路高架封闭引发连锁反应 隧道出不来二桥下不去

三阳路高架封闭引发“连锁反应”
长江隧道出不来 长江二桥下不去 二环线车流扎堆



昨天上午8点左右,由于大量司机选择走武汉大道,导致武汉大道路面严重拥堵。
武汉晚报消息 三阳路高架封闭施工后,昨天迎来了首个工作日。然而,天公不作美,清晨风雨交加、地面湿滑,使得解放大道三阳路施工路段从早上7点就发生滞留,但车流来得快走得也快,到8点半之后,解放大道车流基本恢复正常,反而绕行的车流导致了“连锁反应”,过江交通等均受到影响。
清晨7点就现巨大车流
昨天清晨,武汉晚报记者现场探访发现,从7点起,从头道街往永清街方向的车流量就开始增大,黄浦路转盘掉头进入沿江方向的车流出现排队。从黄浦高架二桥方向、解放大道直行及黄浦路右转专用车道过来的车辆,在永清街急剧增多并开始排队,下高架桥的车辆原来可以直接通过三阳路高架直行,但此时高架封闭施工,车流只得集体往右侧桥下行驶,而在桥台处道路非常狭窄,只剩3至4股车道,形成瓶颈,因此此段路非常难走,正常通过需要15分钟左右。而且,不少驾驶员还未适应新的路况,进入施工区域后明显车速放缓有所犹豫,有的甚至打开车窗向交警询问,这造成了滞留。但通过解放公园路口后,已经可以正常通行,一直到循礼门都非常通畅。
在另一个方向,解放大道三阳路口的施工区域道路变窄,从循礼门地下通道、香港路立交方向过来的高速车流在解放大道三阳路口遇红绿灯后,也形成了滞留,队尾排到香港路附近,再加上此处路口由于施工被围挡围住而变窄,更加剧了拥堵。通过此路口之后,就像穿过了“瓶颈”,行车正常。
“连锁反应”影响过江车辆
8点半之后,三阳路周边上班出行的刚需基本已经得到释放,很多途经此地的驾驶员似乎已被此前的大流量车队吓着而选择了绕行,此时三阳路高架施工区域周边的拥堵状况基本恢复正常,除了两边桥台处稍有滞留外,解放大道流量并不大,反而是绕行线路的京汉大道、沿江大道、建设大道流量明显增加。
由于京汉大道车流量上升,也影响到长江隧道大智路出口的通行,导致汉口端通行不畅。市民李先生表示,平常走隧道10分钟就可以出来,但昨天拥堵一直持续了半个小时。由于三阳路临近二桥下桥处,拥堵严重时也影响到了二桥往解放大道的下桥车流。另外,解放大道三阳路高架封闭后,不少驾驶员选择绕行至二环线(发展大道)通行,也导致从竹叶山立交至汉口火车站一段滞留,一直持续至上午10点。还有部分驾驶员从武汉大道雷院匝道处下桥,进入建设大道绕行,但建设大道本就有地铁打围施工,也十分不好走。
三阳路、新华路交通管制首个工作日
公交半路换地铁永清街成“换乘中心”



三阳路立交桥拆除现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3 09:31:2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心武汉这个三镇发展 有点过于各自为政了 其实汉江那么窄 加上现在六座桥 其实汉口汉阳确实没有什么地理屏障 武汉应该学习下上海的思路 也没有见上海把苏州河两岸割裂开来发展的 而且浦东浦西两大板块并行发展 按照地理位置的模式 武昌从地理面积和人口来说 可以独挡江南 江北的汉口和汉阳确实可以高度一体化 江北融合 也是历史汉口汉阳本属一府的回归 我赞成海绵宝宝的观点 当务之急先取消汉江ET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3 09:3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三阳路立交禁行 江岸江汉早高峰堵成一锅粥



图为:昨日8时至9时,三阳路高架拆除路口,记者在此观察一个小时,车辆行驶正常,没有出现预测中的长龙拥堵现象。(记者 梅涛 摄)



图为:昨日早高峰,三阳路周边多处道路出现拥堵。图为解放大道解放公园路往三阳路立交方向,堵成长龙。(记者 杨然 摄)
  提前半小时出门,堵

  绕行二环线,更堵

  江岸江汉早高峰堵成一锅粥

  湖北日报讯(记者 杨然)昨日,汉口片区迎来三阳路立交桥封闭拆除后的首个工作日,虽然很多市民预计会堵车,提前出门或选择绕行,但依然没有避开“大拥堵”。三阳路立交桥恢复通行还需7个月,除了堵在路上抱怨,我们还有对策共度这段阵痛期吗?

  绕行避堵,越绕越堵

  早高峰6:30持续至10:30

  “解放大道原本是我上班的必经之路,现在无奈只能选择各种绕行,绕行,绕行!但是今天每一条绕行的道路都堵成一锅粥,哥们今天特意提前出门,但结果还是迟到!”昨日上午,腾先生在微博上抱怨。

  对三阳路立交打围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拥堵,交管部门通过媒体多次预警,一些市民也特意提前出门或选择绕行,但从首个工作日交通状况来看,绕行避堵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3 09:4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汉口可以拆的地和空地也不少  汉口不会为了引进这些而轻易放弃掉资源的,利益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3 09:44: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阳路那一带能不去就不去。
今天的新闻量很大。
注意到勇哥在为中博会预热了,希望你是一个实干家。
挖挖还在白俄罗斯,马上汉口北就来接待俄罗斯的客户了,就是要多在外面见世面,多学习考察及招商,这样才能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3 09:5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huawei任总和海思半导体boss何总齐聚武汉,不知道是不是huawei武汉研究所有大项目进行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7 08:27 , Processed in 0.048115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