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3-3-1 07: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铁】 移站换景~~11幅艺术作品扮靓轨道交通2号线及其延伸线(效果图)
本帖最后由 VPARKSON 于 2013-2-28 19:42 编辑
■以“东方水城,丰泽彩韵”为主题,11幅艺术作品扮靓轨交2号线及其延伸线 ■采用艺术墙和空间综合装置两种表现形式,本报记者再度参与设计移站换景历经半年多修改,轨交2号线及延伸线公共艺术项目方案敲定,将在2号线正线8个车站以及东延伸线3个车站设计公共艺术作品。与轨交1号线“清一色”艺术墙不同,2号线及延伸线公共艺术作品包括依附建筑墙体的实体型艺术墙,共6面;以及与空间环境相结合的通透型空间综合装置,共5个。这些公共艺术作品以“东方水城,丰泽彩韵”为主题,与2号线装修主题“水乡彩韵”相呼应。
轨交2号线及延伸线公共艺术作品,由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姜竹松教授率领多位教师组成的创作团队负责设计。“2号线及延伸线走向是从新兴城区穿过古城区再进入新兴城区,因此总体艺术风格呈现‘现代———传统———现代’的特征,与各站点所确定的主题及周边环境相一致。”姜竹松说。
据介绍,这次轨交2号线及延伸线公共艺术作品表现形式更为丰富,除艺术墙外,增加了通透型空间综合装置,通过引入装置艺术、园林景观、雕塑等,更加体现公共艺术特色,将有苏州高速站站、苏州火车站站、阳澄湖中路站、月亮湾站、星华街站5个站点采用空间综合装置。像火车站站,在站厅层东西两侧各建一处空间综合装置,西侧“人家枕河”后景是一幅立体水墨画,展现“人家尽枕河”意境,前景则有一艘实物木船,虚实结合;东侧“园林意象”则由苏式花窗、山水实景以及用金属做成的竹子等元素组成一个空间小品。
材质上,配合轨交2号线的装修特点,公共艺术作品将较多使用玻璃材质,以及金属、陶瓷等材质,综合运用绘画、雕塑、装置、灯光等多种艺术形式增强艺术表现,色彩运用上尽量明快、清新。同时在充分考虑文化性、艺术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新工艺、新材料和新的表现形式,赋予其时代的气息。
据悉,这些公共艺术作品将根据2号线安装装修进展进行安装,预计于6月份以后进场。此外,本报记者姚永强继设计了轨交1号线苏州乐园站艺术墙后,这次再度参与设计轨道交通公共艺术作品,设计了2号线延伸线尹山湖中路站艺术墙,主题为“八仙汇聚”,结合水墨画,通过艺术墙形式,展示苏州“水八仙”的独特历史文化。
【相关链接】
11个站点各具韵味
苏州高速站站:姑苏鱼跃阳澄湖中路站:璀珠花韵苏州火车站站:人家枕河、园林意象三医院站:山塘古风石路站:南濠寻仙三香路站:运河帆影劳动路站:古胥竞渡桐泾公园站:丝绸春秋尹山湖中路站:八仙汇聚月亮湾站:月色涟漪星华街站:江南梦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