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于 2018-8-5 15:42:51
|
显示全部楼层
~~~~~~
合肥芯片本土企业
合肥睿力(旧名长鑫)(在建中,合肥产投与北京兆易创新合资,由合肥产投控股)中国存储三大势力(合肥长鑫、紫光、福建晋华集成)之一
合肥晶合(合肥市建投集团控股子公司) 合肥市建投集团与世界第六大、台湾第三大晶圆代工企业—台湾力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资 国内第二条12吋晶圆项目 中国第一家专注于面板驱动芯片制造的晶圆厂
2017年12月 晶合开始量产
2017年3月 合肥长鑫开工
总投资543亿 超过了合肥京东方10.5代线成为全国单体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 2018年下半年投片试生产
EEFOCUS 主页> 嵌入式系统> 新闻 > 国家存储器三大阵营形成,福建晋华、合肥长鑫、紫光三足鼎立
(2017-12-22 来源:集微网) http://www.eefocus.com/embedded/399509/p2
中证网 > 市场 > 中证股扫描 > 2018年3月 > 0305 > 中证寻股台
兆易创新:国之重器 亮剑DRAM
http://www.cs.com.cn/gppd/zzgsm/ ... 180306_5732481.html
节选
半导体战略资源强强联合,亮剑合肥DRAM!公司作为中国唯一的存储芯片全平台公司,半导体产业龙头,以“NOR+MCU+NAND”为三大主业务,2017年竞争力全面加强,NORFlash产品竞争力与产能大幅提升位居全球前列,MCU全球竞争力增强;停牌期间公司充分整合战略资源,青岛参与产业基金,整合产业资源;入股中芯国际、进一步夯实战略联盟;收购思立微打造存储-微处理-传感交互一体式解决方案,并进一步与公司互补切入14nm人工智能芯片领域,大幅提升公司数字芯片竞争实力。
凤凰网财经 凤凰网财经 > 港股 > 港股动态 > 中国三大存储芯片企业预计下半年试产,明年将是存储芯片生产元年
(2018-04-20 来源:智通财经网)
要闻 中国三大存储芯片企业预计下半年试产,明年将是存储芯片生产元年 2018年4月20日 07:52:05
本文编选自“第一财经”,作者王珍。
中兴被美国切断核心部件、软件和技术供应一事,引发社会对中国芯片行业的热切关注。
产业研究分析机构集邦科技(TrendForce)4月19日指出,中国存储芯片产业目前以投入NAND Flash市场的长江存储、专注于移动存储芯片的合肥长鑫以及致力于普通存储芯片的晋华集成三大企业为主。以目前三家厂商的进度来看,试产时间预计将在2018年下半年,量产时间可能都在2019年上半年,这预示着2019年将成为中国存储芯片生产元年。
集邦科技旗下的存储芯片研究机构DRAMeXchange表示,从这三大企业目前布局进度来看,合肥长鑫的厂房已于去年6月封顶完工,去年第三季开始搬入测试用机台。合肥长鑫目前进度与晋华集成大致相同,计划将在今年第三季试产,量产则暂定在2019年上半年,进程比预期延后。此外,由于合肥长鑫直接进攻三大DRAM厂(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最重要产品之一的LPDDR4 8Gb,后续面临专利争议的可能性较高,为避免这一状况,除了积极积累专利之外,初期可能将锁定在中国市场销售。
反观专注于普通存储芯片的晋华集成,在2016年7月宣布在福建省晋江市建设12英寸晶元厂,投资金额约53亿美元,以目前进度来看,其普通存储芯片的试产延后至今年第三季度,计划在明年上半年量产。
此外,从中国厂商NAND Flash的发展进程来看,2016年12月底,由长江存储主导的国家存储器基地正式动工,计划分三个阶段,共建三座3D-NAND Flash厂房。第一阶段的厂房已去年9月完成建设,预计2018年第三季度开始搬入机台,第四季进行试产,初期投片量不超过1万片,用于生产32层3D-NAND Flash产品,并预计在自家的64层技术成熟后,再视情况拟定第二、第三期的生产计划。
DRAMeXchange指出,观察中国存储芯片厂商的研发与产出计划,2019年将是中国存储芯片产业的生产元年,但也由于两家DRAM厂预估初期量产规模并不大,短期难以撼动全球市场现有格局。无论是DRAM还是NAND产品,各家都是初试啼声,相比耕耘多年的存储芯片大厂面临更多挑战,因此也不排除中国存储芯片厂量产时间比预期延后的可能性。
长期来看,随着中国存储芯片产品逐步成熟,预计2020-2021年两家DRAM厂商现有工厂将逐步满产,在最乐观的预估下,届时两家合计约有每月25万片的投片规模,可能将开始影响全球DRAM市场的供给。另一方面,长江存储计划设有三座厂房,总产能可能高达每月30万片,不排除长江存储完成64层产品开发后,可能将进行大规模的投产,进而在未来三到五年对NAND Flash的供给产生重大影响。(编辑:刘瑞)
搜狐>科技> 半导体行业观察 急进的中国半导体:四座城四个目标 (2018-07-10)http://www.sohu.com/a/240239120_132567
节选
二、最被看好的大炼芯基地:合肥
崛起年代:2015年后
主力发展领域:记忆体、IC设计
代表企业:合肥睿力(旧名长鑫)、晶合集成(台厂力晶与合肥市政府合资)、台湾的联发科、群联电子、世芯电子都在此设子公司
安徽省商务厅
索 引 号: 002985915/201712-00372 生成日期: 2017/12/21
关 键 词: 内容分类: 开发区动态
有效期: 信息格式:
语种: 著录日期:
信息名称: 合肥经开区投资5.6亿元建设集成电路配套厂房 文 号:
内容概述:
在线链接地址:
合肥经开区投资5.6亿元建设集成电路配套厂房
内容分类:开发区动态 信息来源: 发布文号: 发文日期:2017/12/21
近日,合肥长鑫高端通用存储晶圆制造项目建设各项工作顺利推进,预计2018年“合肥造”12吋存储晶圆将问世,届时将跻身全球DRAM主要厂商之列,合肥也将跨入世界级存储器制造重镇的行列。
为加速带动国际一流设备、材料、终端厂商等集成电路上下游企业加速在合肥集聚,合肥经开区围绕长鑫项目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计划投资5.6亿元建设空港集成电路配套厂房。项目位于天柱山大道以西、硕放路以南、合六叶高速以北,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工程内容包括厂房、办公楼、宿舍、食堂、地下车库等,现已完成设计,正进行施工招标。
凤凰网 安徽 > 产经 >“中国芯 合肥造”晶合集成量产新闻发布会在肥举办
(2017年12月06日)
http://ah.ifeng.com/a/20171206/6209320_0.shtml
合肥市招商网 “中国芯” 合肥造(发布时间:2017-07-18 信息来源 : 合肥日报)
http://www.hfinvest.gov.cn/9031/ ... 170718_2249652.html
人民网>>安徽频道>>安徽民营经济网>>品牌案例
中国屏 中国芯 合肥造
国产手机崛起的背后 离不开合肥的这家公司
(2018年01月17日来源:中安在线)
http://ah.people.com.cn/n2/2018/0117/c352001-31152040-2.html
节选
在晶合的智慧工厂,装载着晶圆的吊挂式箱体在自动传输系统上来回穿梭,据工作人员介绍,预计2020年,这样一个厂房即可达到月产4万片规模,合肥晶合也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专注于面板驱动芯片的制造商。
在日常生活中,小到手机、电脑、家电和医疗,大到汽车、高铁、飞机和航天,都离不开芯片这个“心脏”。晶合集成项目的成功量产,打破了国内长期以来的“缺芯之痛”。预计到2020年,仅晶合公司生产的晶圆,就可以实现中国面板驱动芯片国产化率70%,打破国产面板芯片几乎全靠进口的局面。
凤凰网 安徽 > 产经 > 晶合集成总经理黎湘鄂:情之大者,敢怀天下
(2017年12月05日) http://ah.ifeng.com/a/20171205/6204522_0.sht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