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巴山楚仁

[经济论道] 中国楼市最后暴涨的三大城市(有武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25 16:28:02 | 显示全部楼层
boaking 发表于 2016-8-25 15:50
武汉没大企业?说话请经过大脑思考,要觉得成都逼格高你就去成都呆着呗,武汉不适合你

不过话说回来,对非武汉和成都的985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武汉确实比成都差一点。之前看过有人统计的全国各地知名985院校毕业生流向数据,清北华五和人大确实鲜少有来武汉的,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还太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5 16:43:11 | 显示全部楼层
xlc2lh 发表于 2016-8-25 16:28
不过话说回来,对非武汉和成都的985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武汉确实比成都差一点。之前看过有人统计的全国 ...


说句实话,武汉生源的清北华五的毕业生都鲜少有回武汉的,何况其他省市的生源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5 16:54: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xlc2lh 发表于 2016-8-25 16:28
不过话说回来,对非武汉和成都的985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武汉确实比成都差一点。之前看过有人统计的全国 ...

说白了没有牛逼公司高薪职位这些优秀人才谁愿意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5 17:27: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要985院校毕业生流向,还是能说明一些问题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6 15:0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巴山楚仁 于 2016-8-26 15:17 编辑

这篇文章的分析,感觉比较合理。



中国最好的两家房地产公司 为什么钱都花不出去了?
凤凰财经综合 2016/08/23 15:05:38
文/侏罗纪 来自公号:侏罗纪
8月22日,万科、中海这两家中国最具标杆意义的房地产公司,在同一日召开了上半年的业绩发布会。
这两家公司,是中国最好的两家房地产公司。一家规模最大,世界500强。一家最能赚钱,净利率多年全行业第一。
具体卖了多少房子,赚了多少钱,我不关心,每年都是同样的套路。我最关心的是两组数据:两家买地的金额和持有的货币资金。



而中海更是恐怖,过去10多年来,第一次出现了现金流为正的情况,持有现金超过了1100亿港元。截至6月底,万科的有息负债为914.6亿,净负债率14.18%,处于很低的水平。
看这上半年的数据,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中国最好的两家房地产公司,钱都花不出去。
万科一直认为:每年的买地金额占当年销售金额的40%-60%,是一个比较恰当的比例。过去5年,万科每年的买地金额也基本都遵循了这一标准,大概都保持在下限40%左右。
但是,按照40%这个标准,万科今年上半年的买地款应该在700多亿,现在还有300亿没花。中海应该是400亿港元,也只花了一半。
卖了房子,赚了钱,赚了海量的钱,却没有再继续投资,都趴在账上,当活期存款(继续加剧M1和M2的剪刀差啊)。
是不想花钱?
是花不出去。因为,想买的地太贵,不敢买。能买到的地卖不掉,还是不敢买。
这1年多以来的市场,对于万科、中海这样的高周转公司,都是非常尴尬的:三四线城市土地多,又便宜,但市场在去库存,房子不好卖。一二线城市房子好卖,但土地少,地价又太贵,账算不过来。冒然杀进去,你买下的可能不是一个巨大的财富,而是一个巨大的包袱。

话说到这里,一个很有讽刺性的场面出现了。我们去年底开始高调推行房地产的去库存,期望全国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的房子能够赶快卖掉,拉动经济增长。但是现在三个季度过去了,三四线城市的库存还在去,一二线城市的地价房价倒是涨得不像话了。资本没有一如期望的流入三四线城市帮助加快去库存,反而掉转头全部杀向了一二线。
结果就是:三四线的房子也还是卖不出去,地也还是卖不出去。而一二线的城市,房子涨的普通人买不起了,地也涨的开发商不敢买了。
所以,你别看2016年上半年,地王那么多。但是真正大型的房地产上市公司,并不怎么激进拿地。万科、中海基本都被迫撤离了一二线城市的土地公开市场,每一场土地招拍挂,他们都会“积极参与”,但也都“重在参与”。
万科董秘朱旭在业绩交流会上说:万科上半年没有拿一块地王。不拿地王,这是万科一贯的策略,背后展示的谨慎投资理念,中海的郝建民表达的是同样的态度。
不单是这两家公司,凡是走快周转、大规模的千亿级公司,基本都消失在了今年上半年的土地市场上。在上半年土地市场上疯狂拿地的公司,大家可以仔细分析一下,看一看是哪些公司在抢地王。
巨无霸房企在减弱买地投资,倒不是出于对房地产前景的悲观,而是展示出一个大的问题:在一二线城市,房企过往的通过公开市场拿地的策略,走到头了。
这两年,土地市场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在房地产高速发展了10几年之后,在政府昂扬的不可遏制的卖地冲动10几年之后,一线、强二线的城市,掌握在政府手里的增量地块,已经越来越少了。大量的土地,要么是沉淀在企业手中,要么是需要通过旧改来释放,也就是说,整个一线、二线的房地产土地,也都将会快速的走向存量盘活的阶段。
这个状况下,一二线的城市政府只要拿出一块地来出让,基本就都会是地王。这个说是地方政府故意制造地王,的确有些冤枉。它背后有一二线城市新增土地供应高度短缺的因素,也有房企集体性的回流一二线城市的因素,更有房企拿地思路依然集中在新增土地市场上的因素。当然,碰到央企大规模的重组带来的非市场因素,碰到一块儿,就更加剧了地王潮。
和之前的地王潮相比,我非常怀疑:一线发达城市和强二线的中心城市,这两年来土地价格的高企,也许会是一个比较长期的现象。接下来,即便是出现调整,那种公开出让的土地爆出天价,也将都是非常稀松平常的事情。
总之,这一轮的地王潮涨上来,即便是下去,土地成本也不会低到大涨之前的状态。
这意味着,房企如果继续指望通过公开市场还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拿地,可能一个结果是,像万科、中海这些做规模、快周转的大型房企,在大城市的生存境况将会越来越尴尬。
中海在深圳的境况,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家公司曾是最早进入深圳市场的,多年也一直是第一方阵的经营规模,但是在深圳开始大面积转向城市更新(存量土地开发)之后,却因担心不可控因素太多而一直坚持不做城市更新,而是继续寻求公开市场的土地获取,结果造成近年来在深圳的发展几乎一直是陷入上顿不接下顿的饥荒状态,每年最多不过是一两个项目。不是因为与中信的整合,中海在深圳的土地储备已经到了枯竭的地步。
如果仔细观察,我们看到,郝建民在这次香港的业绩交流会上释放了一个非常大的信号:积极参与包括深圳在内的旧改。很明显,中海在一线城市的土地市场正进行很大的策略松绑,这是非常大的改变。因为,即便是旧城改造,和动辄6、7、8、9万的地王相比,成本还是可控的。
必须要转向低成本的土地获取,这是未来房企拿地策略最大的改变,会很快速的普遍化。包括旧城改造、寻找合作伙伴等等。以及,也许是最划算的,中国的房地产将进入一个“买地不如买公司”的时代。
同样也是中海,之所以有底气在上半年不拿地,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3月份之后和中信进行了重整,预期可以增加约达2350万平米的土地储备,加在一起,中海拥有的土地储备接近6000万平米,并且极大缓解了类似在深圳这样的发达城市的土地困境。
而像恒大,上半年来密集举牌了包括万科在内的5家房地产上市公司,通过完成控股嘉凯城,获得了接近600万平米的土地储备。如果可以拿下廊坊发展,将会获得巨量的优质土地,坐享京津冀都市圈的发展红利。
万科虽然在业绩发布会上公开表态:对于收购上市公司没有意向。但别忘了,万科可是最早干这种事儿的,想一想当年对南都置业的收购,当然那时是你情我愿的。放心吧,万科拿着这么多现金,就是在等机会,它一定会进行更多的收购。
也只有大家找到多样化的拿地渠道,不再过于集中到政府公开出让的净地,地王潮,才会真正的落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6 15: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武汉涨房价是必然的,未来房价会和上海一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6 15: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peterwang 发表于 2016-8-26 15:17
大武汉涨房价是必然的,未来房价会和上海一样的!

达不到上海的房价水准。京沪属于和纽约、巴黎、东京、伦敦地位相等的国际大都市,随着中国经济继续发展,京沪的房价超越这些城市都不是不可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6 16: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peterwang 发表于 2016-8-26 15:17
大武汉涨房价是必然的,未来房价会和上海一样的!

北上深现在均价大约是武汉的4倍多点。将来如果能缩短到2倍左右,达到南京杭州苏州天津这一层就非常不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6 18: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Hi-meng 发表于 2016-8-23 11:47
又要涨?不涨不行嘛?

不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6 23: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理有据 值得信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6 23:3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九头鸟321 于 2016-8-26 23:35 编辑

高校毕业生这个表格数据是有点问题的,不过有人信,那就信吧。那种待一个地方就没能力挪窝的,基本不是人才,是凤凰男女跳龙门,人才到哪里过的都不错,当然地方不能太次。

房价这波拉起来实在是太明显了,为未来高位震荡拉出空间啊,否则之前买房的不是亏大发了?
城镇化过程基本大半了,后面是陆续收尾,慢慢的房价城市间的分化会出现,和股票一样,量价齐升是三浪,缩量快速上涨是五浪啊
还有5-8年城镇化基本结束,这个时间段,部分城市的价格还会涨,三四线慢慢去库存,多数城市维持高位震荡,等到大伙差不多都有房子了,就逐步震荡下行了呗,房产拐点应该已经出现了。未来托住房价的方式很多,譬如第一套房子可以抵个税等等,这五到8年很关键,城市竞争很残酷,掉队就基本玩完。
所谓的铁路枢纽,有的地区会聚集人才,形成虹吸效应,有的铁路再多,也就是人员输出基地。湖北这几年最大的进步是城镇化率接近60%了,人口流动已经从输出到持平,慢慢朝着输入在转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7 12:49:07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头鸟321 发表于 2016-8-26 23:32
高校毕业生这个表格数据是有点问题的,不过有人信,那就信吧。那种待一个地方就没能力挪窝的,基本不是人才 ...

很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7 13: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过两三个月武汉大量房子上市,将开启暴跌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7 13:2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九头鸟321 于 2016-8-27 13:58 编辑

大点城市的人,能上985的基本都不是留本地,而是继续深造海外,985对凤凰男女跳龙门很重要,所以现在把985,211看的很重的,也是这类人。就像把户籍看的很重的,多半城市贫民,毕竟关乎切身利益嘛!为什么底层排外,因为被人抢了饭碗啊,对资本而言,越竞争越好,质优价低者原则是实现资本利益最大化最直接的方式。

未来的大学中国会逐步和海外接轨,宽进严出是趋势。条件好一点的孩子,读书不再以就业为第一目标,而是兴趣。985和211是就业的敲门砖。
其实学习这玩意,喜欢才可能真正学好,出成绩的可能更大,未来阶层固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国内资本会逐步开放,试点城市已经出来了,钱多可以直接投资海外,为什么一定要一辈子待在一个地方,世界很大,走走看看不好吗?
所谓家的感觉,无非是那份文化认同感。


说点题外话,如果北上是世界城市,那么就得和纽约东京伦敦做综合比较,性价比合适否,不合适竞争力哪里来?靠凤凰男女刨祖坟堆积起来的世界之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7 13:38:11 | 显示全部楼层
Fixer 发表于 2016-8-27 13:34
同意,现在没有世界排名前一百外国名校读研经历的根本没资格说自己名校出身。

研究生不就是水货大学毕业的代名词吗?好大学读完了还用继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7 22:09 , Processed in 0.046719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