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8-15 20: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攻克“特级风险源” 地铁9号线军博站主体完工(来源千龙网)
今天上午,北京地铁9号线的头号重难点控制性工程军事博物馆车站主体工程,经过中国铁建(601186,股吧)十四局集团建设者近3年的艰苦攻关后顺利完工,9号线全线唯一的“特级风险源”被成功攻克。
地质稳定性差 工人顶着“大水盆”作业
据介绍,地铁9号线5标段工程,全长3.24公里,包含两站三区间。施工地段周边京西宾馆、中央电视台、中华世纪坛、军事博物馆、铁道部和中国铝业(601600,股吧)大厦等高层建筑林立,地理位置特殊。
这里地质情况为第三系强风化砾岩,稳定性很差,且地下水位高,地下埋深8米见水,水量丰富,是北京地铁最富含水地段。用项目经理、党支部副书记赵光泉的话说,“就像施工人员头上顶着个大水盆在地底下作业”。
同时,这一地段还要下穿60年代修建的地铁1号线,沉降要求必须控制在3毫米以内;且地下各种管线密布,地面西长安街的交通十分繁忙,这里因此成为全线唯一的“特级风险源”。

工人正在抓紧施工
党员攻关小组提20多项优化方案 首次采用水平旋喷技术
下穿地铁1号线期间,中国铁建十四局集团北京地铁9号线项目部成立了以党员为骨干的安全攻关小组,持续推进方案优化,先后组织十余次专家论证会细致论证,确保了方案的科学性。通过智能化自动监测系统,采用帷幕注浆和补偿注浆技术,成功下穿既有线。
在军博站隧道开挖过程中,攻关小组提出20多项优化方案。其中,针对富含水地层下施工的巨大风险,项目部提出将车站标高下压至水层以下,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及风险;同时,在北京地铁施工领域首次采用水平旋喷技术,一次施作最长距离达到30米,打破了国内同类作业纪录。
在中国铁建十四局集团北京地铁9号线项目部,项目经理、党支部副书记赵光泉对现场管理的要求可谓“苛刻”,每一处不符合管理要求的细节在他那里都不能容忍。正是在这样的巨大压力下,每个人心里都时刻紧绷着一根弦,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9号线开工以来,赵光泉没有回过一次家。为了保证万无一失,他每天带着技术人员们驻守在一线。可以说除了睡觉,基本都在工作。“24小时不间断施工,现场时刻在发生变化,必须随时盯着,并采取积极应对措施!”赵光泉时常告诫大家,“现在还不是回家的时候!”
明年6月军博站换乘转入“地下”
入夏以来,项目部认真制定防汛预案,疏堵结合,制定了竖井、出入口防雨水倒灌的技术措施,各项准备工作做到提前部署并落实到位,成功经受住了“7.21”暴雨袭击,经受住了暴雨的考验。

军博站北换乘厅正在施工
记者了解到,目前车站的装修施工、附属工程和地面结构施工正按计划有序推进,今年底,9号线北段将通车试运营,届时将在军博站与1号线实现地面换乘,为此该站将新建南北两个换乘大厅和两条换乘通道,以衔接1号线。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全部改造完工预计得到明年6月,届时换乘将回到地下,通过两条换乘通道进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