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逸雪霁蓝

2024年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杭州经济城建发展综合(禁止政治人事讨论)

   关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6 22:2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国首个颠覆性技术转化孵化中心在杭揭牌

       11月26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主办,杭州市人民政 府、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承办,杭州市科学技术局、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管委会、余杭区人民政 府协办的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开幕式在杭州市余杭区举行

       作为国家级赛事,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已经成功举办多届,成为推动科技进步、引领产业升级的重要平台。25日至27日,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即将在杭州未来科技城学术交流中心举行,169项立足国际视野,直面国家战略需求的颠覆性技术项目将开展巅峰对决。

       大赛自2024年8月启动以来,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重点高校、知名科研院所、行业龙头企业等单位的千余个技术项目报名参赛。经过项目初筛、领域赛,最终遴选出169个立足国际视野、直面国家战略需求、具有颠覆性潜力的优势项目晋级总决赛。大赛重点聚焦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等六大可能产生重大颠覆性突破的技术领域,为培育全球领先企业、重塑产业竞争格局、推动未来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杭州市科技局在杭州市重点研发项目中设立颠覆技术创新专项,每年将支持约30项以上颠覆技术创新项目,每项最高支持300万元。对于本次总决赛优胜奖和优秀奖项目,一年内落地杭州余杭区的,经认定后可给予100万元资助。

       开幕式现场,全国首个颠覆性技术孵化中心——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杭州市人民政 府联合共建的长三角火炬颠覆性技术孵化中心将进行揭牌。该中心将围绕颠覆性技术的前瞻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全链条、一站式的孵化服务。同时,现场还举行了长三角火炬颠覆性技术转化孵化中心共建战略伙伴签约仪式,孵化中心、杭州未来科技城、杭州银行、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中科创星等单位代表共同签订合作协议,将进一步推动孵化中心在资源整合、项目孵化、资金支持等方面的深入合作,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进程。

       据了解,杭州市颠覆性技术成果转化基金于2024年9月成立,首期规模2亿元,由杭州资本旗下杭州科创集团发起设立,是唯一一支以财政资金为单一LP的直投基金。基金将立足杭州资本“1个核心平台”,集结科创服务联盟“N股力量”,为企业提供定制化、全生命周期科创综合服务,帮助颠覆性技术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此外,杭州市还正式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大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快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的若干措施》,发布15条举措,从基础研究、核心技术攻关、创新联合体、专新特新发展、研发人才引育、重大科技成果落地等方面给予企业资金补助和政策扶持。

       大赛期间,杭州市“双十平台”颠覆性技术成果发布、余杭区政策推介及参赛颠覆性项目对接会等一系列活动同步开展。一批颠覆性技术成果进行了集中路演发布,并与杭州五大产业链重点企业、投资机构进行了现场对接,加快颠覆性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

      据悉,11月27日,169个具有颠覆性潜力的优质项目将展开巅峰对决。优胜项目将有机会被推荐进入工业和信息化部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并获得国家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等政策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7 11: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大学教授赵辉:良渚叙事比申遗成功时有了更大突破

       第二届“良渚论坛”设置“文明之光”中外考古学家对话,邀请世界专家对良渚考古研究的系列新发现、新成果进行讨论。论坛期间,记者采访了出席该对话活动的北京大学一级教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赵辉。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1-4期”首席专家,赵辉对良渚遗址进行了持续而深入的研究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于2001年正式提出,经历了预研究等数阶段工作后,于2016年完成第4期结项。“所谓探源,即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更具体的说是探寻中国最早的国家形态。”赵辉说,人类社会从蒙昧到文明,标志就是古代国家的产生。从殷墟,到二里头,再向上追溯,更原始的社会形态是什么样子?

       据赵辉介绍,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等就已开展相关探源工作,但力量比较分散,也比较有限。“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则是以考古调查发掘为获取相关资料的主要手段,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采取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式,揭示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重大科研项目。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先后在几个重要的、距今3500—5500年的都邑性遗址开展大规模考古调查和发掘,其中就包括良渚遗址。“良渚遗址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不仅构成了长江下游邦国文明形成的关键证据,也是证实多元一体‘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赵辉说,2002年开始,良渚遗址被纳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赵辉表示,从良渚古城及水利系统所需要的人力和粮食以及各地出土的玉器看,良渚社会内部存在着“中 央”和“地方”的关系,更接近“地域国家”形态,而非仅仅是若干城邦国家的联盟,这些发现都为探索中华文明形成的确切时间提供了重要依据。“反山、瑶山等遗址的发掘,为人们带来了重要启发,超出了人们对原始社会认识的边界。”赵辉说,也是从那时起,“良渚”在考古学界的话题度越来越高,良渚文化也逐渐为更多人所熟知。

       近年来,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项目支持下,良渚遗址的发掘与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进一步揭开了良渚都邑产生与发展的生动历程,揭示了5000多年前良渚先民的治水智慧,也摸清了良渚遗址核心区现存遗址点的家底。

       赵辉表示,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是一段没有被文字直接记载下来的历史。包括良渚遗址在内,通过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不断发掘与研究,人们可以对这段历史进行描述,填补历史上这一关键时段的空白。同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也是世界人类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的组成部分。因此,良渚遗址的发掘研究也填补了世界文明史上的空白

       良渚文化的新故事还在继续发生。赵辉说,近年来的研究,将良渚文化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对良渚古城水利系统的完整描述等,都是良渚申遗文本中没有的新内容。“长江下游区域崧泽文化到良渚文化的文明演化进程,展示着我们的叙事比五年前良渚申遗时大大突破,良渚的故事也更加丰富和生动。”

      谈起本届论坛“文明之光”中外考古学家对话,赵辉表示,与会嘉宾围绕良渚文化等,对不同文明进行比较,探讨其不同特点和共同之处,以及东西方文明的历史走向差异等,有助于进一步扩大良渚文化的国际学术研讨和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7 11:28:28 | 显示全部楼层
良渚考古新发现:古老的水利系统“更复杂了”

       在26日举行的第二届“良渚论坛”“文明之光”中外考古学家对话分论坛上,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室主任、良渚古城及水利系统项目考古领队王宁远介绍,近年来他们发现,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的一部分“塘山长堤”的面貌其实更为复杂

       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距今已有约5000年历史,和良渚古城统一设计和建造,是我国最古老的大型水利系统之一。2015年,考古人员发现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分为高坝和低坝两级,而塘山是低坝系统的一部分。当时,塘山被认为是山前长堤。

       王宁远说,从2019年起,考古工作者在塘山北侧的大遮山脉发现了16条建筑在山谷开口处的高坝,而在大遮山脉和塘山间又发现了多条长垄。最终,他们发现,塘山长堤和山脉之间形成了高、中、低三级水坝系统。良渚古城水利系统由“两级”变成了“三级”。王宁远说,目前,在良渚古城周边,他们已经发现了350多处遗址,而遗址群的整体聚落结构在良渚时间的早、中、晚期之间发生过巨大变化,这也与先民治水的工作密切相关。

       据介绍,在距今5300至5000年的良渚文化早期,先民利用山前地貌加以改造,形成了多中心散点式的聚落。著名的瑶山遗址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到距今5000至4700年的良渚文化中期,先民开始在遗址群中心兴建莫角山宫殿区,同时在外围营建大型水利系统。到距今4700至4300年的良渚文化晚期,城墙和外郭建成了,良渚成为一个超级都市,生活必需品和生产原料全部靠外来输入。

       “将良渚古城的水网格局,与宋代苏州的水网格局相比,可以看出良渚古城以水为道、用水系分隔功能区、核心建筑位于城市中心、夹河筑城等规划思想,深刻影响了江南地区后来的城市规划。”王宁远说,良渚水利系统比大禹治水的传说要早1000年,且与都邑的产生和演变密切相关,成为研究早期水管理和早期国家产生的重要样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7 11:3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逸雪霁蓝 于 2024-11-27 12:15 编辑

       其中,王宁远在主旨发言中提到,在“考古中国”“中华文明探源”等重大项目支持下,良渚遗址考古研究工作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他认为5000年前良渚先民的治水行为与早期国家的构建密切相关,良渚先民建造了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大型水利枢纽,这也是全球最早的拦洪大坝工程。在前期确认良渚外围水利系统11条水坝基础上,近年来考古人员采用遥感、地理信息、人工智能等技术又新发现了20余条水坝,基本揭示出良渚水利系统的完整结构,同时进一步摸清了良渚遗址核心区现存遗址点的家底。在历代考古人的接续奋斗下,经过逐年全覆盖式深度勘探,已探明良渚遗址群遗址点350多处(含水坝),还进一步揭开了良渚都邑产生、变迁与发展的生动历程。在良渚文化早期,聚落产生了明显的等级分化,各小型聚落都利用山前地貌进行改造,但遗址群不存在统一规划,表现出分散的多中心模式。到良渚中期,在遗址群的中心位置,开始统一营建莫角山、反山等大型礼仪空间,显示了居中而建的规划理念。到良渚晚期,又持续营建城墙、外郭,形成结构完备的良渚古城体系。这些研究成果,证实了良渚遗址群结构在不同时期一步步迈出的革命性变迁,体现了早期国家社会组织产生和演变的清晰过程

       在本次论坛召开之前,国家文物局在杭州举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工作会,发布了上述良渚考古的新进展,介绍长江下游区域在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发现和最新科研成果,为探索“何为良渚”提供更为清晰的答案。“考古中国”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项目组通过对凌家滩、寺墩、福泉山、玉架山、良渚等中心聚落和中初鸣、磨盘墩、柘林、大榭等遗址的系统发掘和多学科综合研究,对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整体进程的认识得到显著提升。对从崧泽到良渚的演进发展的动因、过程有了较深认识,对各中心聚落的结构和演变有了进一步了解,丰富了对良渚晚期社会多元性的认识,形成区域文明模式的基本框架。总体而言,稻作农业发展,促进了江南地区的深度开发,促进了私有制的产生,形成了明显贫富差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7 11:4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文物局授牌“良渚国际考古中心”在余杭揭牌

       11月26日,第二届“良渚论坛”平行论坛——“文明之光”考古学家对话在杭州良渚成功举办。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浙江省人民政 府主办,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国家文物局考古司、中共浙江省 委宣传部、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浙江省文物局、杭州市人民政 府承办。论坛上,由国家文物局授牌的良渚国际考古中心在余杭揭牌。良渚国际考古中心是一个国际化平台,也是良渚考古研究不断加深国际化的一大举措。

       为更好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良渚考古研究工作,不断扩大良渚文化国际影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共同发起成立良渚国际考古中心,乔云飞、姚高员为中心揭牌。中心成立后,将有计划地组织开展良渚遗址调查、发掘、研究和保护等方面的国际合作,与海内外各学术机构增进交流,共同探索大遗址考古合作新模式。同时,也将联合国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东西方文明比较研究平台,建立起常态合作交流机制。

       良渚国际考古中心将来会适时推出一些公开课题,邀请全世界的考古学家一起研究。同时,良渚国际考古中心还会聘请国际顶尖专家担任学术顾问。通过这个平台,良渚最新考古成果将及时向国际发布,还会向世界介绍中国特色的考古研究方法,并积极走出去和其他文化展开更多、更深入的交流互鉴。

       东京大学教授米田穰自2022年开始担任浙江省考古研究所的特约研究员,致力于分析古代陶器与动物骨骼,他在良渚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良渚遗址出土的稻米、动物骨骼和黏土等。米田穰十分期待良渚国际考古中心的建成,他说:“可以预见,未来还会有更多外国考古专家一同到良渚参与研究,我很期待多元思考给我带来的学术灵感。”

       论坛上,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日本金泽大学课题组、浙江大学出版社进行了中日联合考古系列研究成果的出版签约。浙江的中日联合考古工作已有30年历史,在田野考古和科技考古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此次签约的《中国江南的考古学》《中国新石器时代文明的探求》《从动物、植物、矿物中探寻古代中国》三本书籍,收录了中日双方关于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多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是新石器考古领域极为宝贵的资料,计划将于2025年底前出版,从而进一步扩大良渚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促进合作研究成果的推广、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27 12: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逸雪霁蓝 发表于 2024-11-26 12:37
国产大飞机C919中机身将实现“西子造”

       11月24日,西子联合传来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旗下企业西子 ...

目前,钱塘区已经集聚了以西子航空、艾美依航空、华瑞航空等为代表的一批航空领军企业,涵盖复合材料原料、航空零部件、金属机体制造、复合材料机体制造、复合材料自动铺放装备、大飞机装备、航空座椅零部件等环节的大飞机研发、制造产业链。
。。。。。。。。。。。。。。。。。。。。。。。。。。。。。。。。。。
杭州大飞机产业链在逐步完善,下一步看是否能争取到一个整机组装基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7 12:31:06 | 显示全部楼层
zyxq999 发表于 2024-11-27 12:15
目前,钱塘区已经集聚了以西子航空、艾美依航空、华瑞航空等为代表的一批航空领军企业,涵盖复合材料原料 ...

杭州制造业建设用地空间不足以支撑大力发展重型和大型装备制造业。浙江不是江苏,整体平原空间很有限,江苏是把土地指标都优先保障苏南,将来省内会落地大飞机整机基地的基本只有宁波和舟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7 12:3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实力升级!浙产朱雀二号改进型火箭首飞成功,已具备批量化交付能力

       浙产火箭再传喜讯!北京时间2024年11月27日10时00分,浙产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一运载火箭(ZQ-2E Y1)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蓝箭航天液氧甲烷火箭发射工位点火升空,将光传01、02试验星两颗先导技术验证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朱雀二号改进型火箭由蓝箭航天自主研制,火箭发动机于浙江湖州研制,整箭总装于浙江嘉兴完成。此次任务为该型号火箭首次飞行。“这一型火箭充分继承了已取得连续发射成功的朱雀二号中型液氧甲烷运载火箭成熟技术,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优化和改进。”朱雀二号改进型总师、总指挥邱靖宇表示。

      在结构方面,朱雀二号改进型火箭采用两级构型,各级均使用液氧甲烷推进剂。全箭长度47.3米,箭体直径为3.35米,整流罩最大直径3.35米;起飞质量219吨,起飞推力282吨。火箭一子级采用4台天鹊12(TQ-12)液氧甲烷发动机并联,二子级采用单台真空推力为85吨的天鹊15A(TQ-15A)液氧甲烷发动机,同时配备一套云鹊(YQ-10)辅助动力系统,用于实现火箭末子级的精确调姿、末速修正、推进剂沉底、变轨、离轨等功能。

       在技术改进升级层面,朱雀二号改进型火箭为国内首款采用全过冷加注的双低温液体运载火箭,能够实现1.5小时内推进剂全过冷快速加注。火箭二子级采用新研模块,即单层共底贮箱及隧道输送管方案,这是国内首创的液体运载火箭双低温单层共底贮箱,可缩短子级长度并实现箭体减重。同时,火箭配备的天鹊15A发动机采用国内首创大尺寸高精度铌合金喷管加工制造技术,可有效降低发动机结构重量,提升火箭运载能力。

       邱靖宇透露,朱雀二号改进型火箭现已正式进入商业运营阶段,可面向市场进行批量化交付,其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的运载能力可达4吨,极具成本优势、入轨能力稳定可靠,未来两年,公司朱雀二号、朱雀三号两款运载火箭都将进入稳步运营和商业化发射阶段。

       早在2023年8月,朱雀二号系列运载火箭首次成功发射,成为全球首枚成功入轨的液氧甲烷火箭。当年12月,朱雀二号遥三火箭再次成功入轨,将三颗卫星送上太空,为商业航天的高效、低成本发射模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将基于多年成熟的商业火箭领域产业实践,以实现低成本、大规模、高效率的制造交付和连续、稳定的发射成功为目标,满足国 家卫星互联网工程建设及各类商业发射任务的需求,为中国航天发展贡献一份力量!”邱靖宇说。




矗立在发射区的朱雀二号改进型火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27 13:0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逸雪霁蓝 发表于 2024-11-27 12:31
杭州制造业建设用地空间不足以支撑大力发展重型和大型装备制造业。浙江不是江苏,整体平原空间很有限,江 ...

舟山已经有波音总装基地,但目前产能几乎停滞,浪费了前期那么大的投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7 13: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zyxq999 发表于 2024-11-27 13:04
舟山已经有波音总装基地,但目前产能几乎停滞,浪费了前期那么大的投入


舟山国 家定位将来我国最重要的自 由贸易港,因此之前能落波音项目。现宁波官方总归介绍时也明确了宁波-舟山核心共建的国 家战略-“国 家经略海洋实践先行区”已获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27 16: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zyxq999 发表于 2024-11-27 13:04
舟山已经有波音总装基地,但目前产能几乎停滞,浪费了前期那么大的投入

已经没戏了  不过本来也就是被总装基地名字骗了 总装修基地差不多 现在连装修的活都没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27 16:48:01 | 显示全部楼层
zyxq999 发表于 2024-11-27 12:15
目前,钱塘区已经集聚了以西子航空、艾美依航空、华瑞航空等为代表的一批航空领军企业,涵盖复合材料原料 ...

做人要有梦想,西子的目标绝对是自己造飞机,当然大飞机太夸张了,公务机绝对有可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8 11: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银行介绍推广杭州国际一流标营商环境改革经验

       11月27日,在财政部国际财金合作司联合世界银行举办的对标国际一流标准优化营商环境改革经验交流会上,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这样总结杭州在不动产智登领域的改革经验。这场会议聚焦数字赋能优化营商环境领域,面向赞比亚、卢旺达、索马里、乌干达、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发展中经济体分享我国改革经验和良好实践。北京、杭州、上海、广州受邀分享典型改革案例,并与非洲国家代表们进行互动问答。

       向世界推广经验,为何选中杭州?杭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杭州充分发挥数字技术领先优势,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数字化营商环境是杭州最鲜明的特色。”日前,世界银行官网发布了一份介绍浙江数字化营商环境做法的报告。在报告中,世界银行对浙江的做法和成效给予高度肯定:浙江省及其省会杭州市在国内年度地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中表现出色,赢得了赞誉。

       凭借完备的城市产业体系、较大的市场主体规模、良好的改革基础,杭州也是国内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今年,杭州还被推选为“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市”。会上,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6年起,杭州不动产登记聚焦便民利企实施多轮改革,借力数字化不断简化办事流程,大幅提升企业群众办事效率,助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为了让非洲友人有更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特别梳理了杭州在数字化改革早期的实践思路。全面的数字化升级是提升营商环境的内生动力。近年来,杭州加大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将原先纸质化的工作底图数据化,再智慧化,并通过集成平台“城市大脑”,实现跨区域、跨部门、跨数据融合,成为日后优化营商环境的基础。

       数字化实现信息整合,信息整合让政务服务“无差别”受理得以实施。“无差别”受理整合设置综合受理窗口,使任一窗口都能受理群众和企业所要办理的不动产财产登记手续,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能够向非洲经济体提供杭州经验,是对杭州多年来营商环境建设成果的肯定。同时,在这一次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评估中,一些非洲国 家也得到了较高的分数。杭州与非洲国 家也应多交流沟通,共促整体营商环境的优化。

       接下来,杭州也会继续从群众的“急难愁盼”出发,着重推进不动产登记增值化服务改革,深化“不动产+金融”“不动产+税收”“不动产+公证”等服务模式,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杭州不动产登记服务,已成为杭州作为“城市之窗”展现“中国之治”的一道靓丽风景线。财政部相关负责人指出,杭州有雄厚的数字产业基础,又有阿里巴巴这样的前沿科技强企,如何利用突出的数字技术优势服务于营商环境的建设,杭州的做法值得思考与借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8 11:2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国首家“国家重点地区考古标本库房”竣工在良渚落成

       11月26日上午,国家重点地区考古标本库房(浙江)落成揭牌仪式在杭州市余杭区浙江省考古与文物保护基地举行。考古标本库房是浙江省考古与文物保护基地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单位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位于余杭区瓶窑镇,处于良渚博物院和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之间,紧邻良渚遗产区。整个浙江省考古与文物保护基地占地217亩,总建筑面积37000平方米。这也是全国首家国家重点地区考古标本库房的落成揭牌

       对照国 务院办公厅《“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要求,2022年2月,浙江省考古与文物保护基地项目正式开工建设。经过2年多以来紧锣密鼓地推进,考古标本库房及公共考古两大功能区于今年9月竣工并完成验收

       考古标本库房以“保护与研究并重,建设更系统、更公平的资料信息分享平台”为开发理念,库区内集出土文物标本的室内发掘、日常整理、保管周转、保护修复、科学研究和展示利用等功能于一体,它重点强调采集考古工作所发现资料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强调对处于不同阶段的考古标本采用针对性不同的有效保护与科学管理,它服务于考古工作从发掘阶段到资料信息公开阶段的全过程。正式投入使用后,将很好地解决之前考古标本库房规模小、布局分散、功能单一、设施设备简陋等问题,显著提升我省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能力和水平,为“中华文明探源”“考古中国”“浙江考古‘启明星’计划”等重大项目和研究课题提供重要硬件支撑,为构建中华大历史,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贡献浙江力量。

       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二级巡视员郑建华郑建华表示,全国首家国家重点地区考古标本库房的落成揭牌,是浙江乃至全国文物事业中的一件大事,是贯彻落实习 近平总书 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进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建设的具体举措,也是浙江推进文博强省、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考古标本库房要建设成为集聚浙江乃至华东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的文化基因库,成为服务于考古工作全过程的综合性服务和创新平台。下一步,应尽快推进一期项目全面投入使用,加快推进二期项目谋划建设,争取早日为构建浙江大历史,探源中华文明,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向明说,今天落成的考古标准库房是立足于良渚文化的深厚根基,为浙江乃至全国的考古工作搭建一个更科学更规范的平台。这既是对良渚文化的传承,也为未来的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提供重要支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8 11:3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职副**罗汝鹏说,考古标本库房的开发理念是保护与研究并重,建设更系统、更公平的资料信息分享平台,希望能更全面更系统更完整地研究古代物质遗存的信息,所以这个库房跟过去的库房不一样,它能让专业的学者和普通老百姓都能触摸到,未来会更多探索公众分享的途径

       罗汝鹏说,未来这里会有展厅、研学中心,以及公众的休闲区,因为库房正好挨着良渚遗址公园、版本馆,还有未来的良渚博物院二期,“这是一个非常集中的文博资源的区域,所以我们也希望利用公众开放的区域,让更多的老百姓能留下来,体会良渚文化和文博的魅力。”

       而库房区里,集出土文物标本的室内发掘、日常整理、保管周转、保护修复、科学研究和展示利用等功能于一体,它重点强调采集考古工作所发现资料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强调对处于不同阶段的考古标本采用针对性不同的有效保护与科学管理。

       “除了浙江省的考古资料以外,我们还希望跟外省特别是周边省进行一定的合作,比如说交换考古标本,共建课题研究项目,我们希望能把东南地区更多的考古标本收纳起来,共同融入我们的基因库里面,更多地展示更大区域的古代遗存的发展脉络、文物特征,这样未来的数字化运用或者展示会更有序列,也更加系统。”

       罗汝鹏说,2025年,基地已建成区域将投入使用,对外开放区域也将面向大众,逐步开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9-29 06:59 , Processed in 0.053541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