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7-18 23:04:4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一个老天津大概在10年前分析天津人钟情体制的文章:
我分析天津人钟情体制钟情编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建国以来至今,天津以发展工业为主,经济结构长期以二产为重,形成了以工厂为基本组成单元的社会经济结构体系。天津人民在六十多年的时间里,已经长期适应并且依赖这种“大锅饭”的环境,形成了“旱涝保收”的思维定式,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和进取开拓的精神。
2.计划经济和WG对天津的深层次影响和毒害是巨大的。天津人在骨子里有比较大的畏难情绪,嫌麻烦,图省事,懒惰,懈怠,“爱买买,不爱买拉倒”,“活该,死去”,这些在生活中真实的写照所反应出来的是天津人自视清高的一种处事态度和行为习惯,深深地打着计划经济时期的烙印。另外,天津人喜欢在干工作时顺便折腾人玩儿,甚至于对折腾人的重视程度盖过了工作任务本身,人为制造障碍,自己解决障碍,卖弄吹嘘以显示自己有本事能力强,这在天津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究其根源,乃是WG的思想遗存,很不幸的是,计划经济和WG这些落后的、糟粕的东西,在天津仍然有着良好的生存土壤和发展空间,仿佛双方彼此遇见,格外契合的感觉。
3.天津的码头文化形成了以草根社会文化为主流的城市基本调性。天津人重视传统,但同时带来的弊端是对新事物新思维接受慢。以天津大爷大妈耍坐地炮为特征的低级愚昧、蛮横霸道是代表这座城市真实的市民文化的主基调。天津实际上是最不幸福最不快乐的城市,但是掩饰和吹牛的本领很强,把自身粉饰成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说明整个城市的风气都是很虚荣很不成熟的。真实的情况是,如果当天津人试图改变自己,提升物质生活品质和精神生活品味的时候,却发现这座城市已经不适合自己了,因为草根文化、码头文化统治的社会里是没有那么多的社会公共道德和人文基础素养可讲的,你会发现,自己变了,但是圈子没有变,大环境没有变,所以很多天津人乐意移民北京,之前可能很多天津人不理解,(以老毕为代表的),但是其实不难理解,至少我现在特别理解。
4.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渤海湾是天津敢说自己是沿海城市的傲娇资本。但是,实际上,海河实乃小河流淌,渤海实乃大一点儿的咸水湖,远远不及有些城市所依靠的大江大河、大海大洋。地理和自然决定了人文属性,天津是一种,我什么都得有,但是什么都不精的风格。天津有山有河有海,但都是小山小河小海,城市人文也是如此,想树立高度,但放眼全国,你不是最高境界。想开放包容,但是仍然不是真心实意的大气磅礴。想热情奔放,但做得火候还远远不过,反而让人家说你小家子气。
总之,天津人钟情编制、迷恋体制,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源是,高度集权式的社会体制很适合这片土地,人治思想很适合这片土地,天津人民忍受之但又选择之,受其所害但又追随不弃,本土思想文化和体制编制就这么如胶似漆地相互交融彼此渗透,已经成为一体,使得天津社会呈现出来的是一种保守封闭、自娱自乐的面貌,天津人民对外界采取了一种选择性无视和酸葡萄的态度,在自我陶醉中过着自认为幸福快乐的生活。我没有什么太多想法儿,有工作,有稳定工资,有五险一金,就可以了,我要的不多。在这种思想的驱动下,显然,公务员队伍、事业单位、国企跟自己创业比,是成本最经济的选择。至于你是否热爱体制,是否珍惜编制,是否真正理解公务员到底应该实现什么样的理想,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情操,都不重要,也不在乎。为了工作而工作,为了工资而就范,这正是天津人的悲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