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小茄子

[网友互动] 全面启动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23 21: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1:马太效应是客观经济规律

从1964年的“工业过分集中。全国14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就集中了约60%的主要民用机械工业和52%的国防工业”,

到2018年的全国15个城市集中了全国绝大部分中高端和新兴产业,全国经济总量的29%,强者恒强的经济规律始终在起着作用。

作为普通人,如果你到这15个城市以外去就业,会发现中高端的就业机会并没有那么多。

实际上,这15个城市如果仔细看,只有四大一线+武汉成都杭州南京总共八个城市最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3 21: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2:如何打破马太效应:用大城市对抗大城市

我们的世界同样是马太效应,先进的产业集中在少数国家手里,

2000年的时候美国+日本+德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到全球几乎接近50%。

到2015年,这个比例下降到只有30%多点了。

美日德对工业的垄断被逐渐打破。

那么全球马太效应是怎么打破的呢,因为体量超过十亿人的中国在制造业方面崛起了,

另外还有一个人口五千万的韩国,集聚起全国的力量在部分产业实现突破。

如同击败大国的只有另外一个大国,能够击败大城市的也往往也是大城市。

我国要改变中高端产业集中在少数大城市的局面,实现全国走向均衡布局,共同富裕,

必须走大城市路线。如同发达国家绝不愿意自己的先进产业被转移一样,国内的一线城市也绝不愿意先进产业转移到其他地区。

这也注定了后来者必须要有足够的意志,资源和能力和先发者进行竞争,

今天成功实现从北上广深抢夺产业资源的四大城市:武汉,成都,杭州,南京,

全部都是省会大城市,这并不是什么巧合,而是只有足够的实力才更容易在产业竞争中获胜。

同样的,今天武汉成都杭州南京四大新一线城市崛起了,对于我国来说仍然是不够的,八个城市加起来才1.2亿人不到,占全国人口不过9%,这并不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3 21: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落后的地区应该集中力量把某个大城市(一般是省会)发展起来,借助省会大城市的力量去跟15大城市争抢中高端产业在本省落地,从而带动全省发展,不能“放眼望去,全省的城市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城市之间也是存在激烈竞争的,城市小了提供资源的能力不足。

大城市的崛起,也能带动附近地区经济发展,

成都和武汉的中高端产业崛起,就极大的造福了本省人民,不需要再跨越2000公里去沿海地区打工,在自己省会就可以找到和沿海薪资差不太远的工作,离家距离很近,房价更低,生活幸福感大大提升。

大城市的崛起,还能通过产业外溢的形式,在周边城市形成联动效应,形成城市群。

最为典型的,就是珠三角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

京东方在成都和绵阳都建了显示面板生产线,距离上也非常近。

成都市在经济发展情况下,就大力向南扩展地盘,发展天府新区,极大的拓展了空间,增加了城市人口的吸纳能力。

对于落后地区,必须要集中力量扶植能够和一线城市对抗的大城市,不要觉得不可能,

成都,武汉,南京,杭州都做的非常好,位于这些城市的吉利汽车,华为研究所,中兴研发中心,长江存储,阿里,网易,京东方,华星光电,海康威视等等,都是一线城市想要的中高端产业资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3 21: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的发展不要对抗大城市客观规律,而是要顺规律发展

前面已经讲了,马太效应是客观规律,

但是如果这样的话,我国最终会形成一线城市包揽几乎大部分中高端产业的机会的局面,

我国的知名互联网企业,大部分总部就在北京,这显然不利于我国走向共同富裕。

解决全国均衡发展的问题,在一线城市以外新扶植大城市,用马太效应对抗马太效应是最好的办法,

目前我国第一波新一线城市:南京,武汉,成都,杭州已经隐隐成型,大批中高端产业在这些城市涌现,在这四个城市总共有大约4500万人,他们成为了受益者。

像成都所在的四川省,长期是全国接受转移支付的第一名,

一个四川凉山地区一年就要投入几百亿人民币。这些钱本质上还是来自于发达地区的中高端产业。四川以成都为首大量吸纳中高端产业进入四川省,将极大的增强自身的造血力量,摆脱对转移支付的依赖,大大减轻发达地区的负担。

如果我们不重点发展新的大城市,那么就会一直存在发达地区大城市给落后地区小城镇和农村提供转移支付,中高端产业在落后地区落地缓慢,而落后地区的大城市在提供转移支付的能力上长期缺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3 21: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而我国人口总体在继续向大城市集中。

2017年我国人口流入最多的十个大城市(深圳,广州,杭州,长沙,重庆,郑州,武汉,宁波,成都,贵阳),常驻人口增加高达256.2万人。

而全国人口增加为737万人,也就是说,全国十个城市增加的人口占了全国的34.76%,这是个城市总计为1.248亿人,只占全国9.59%。

如果把我国分成大城市,中小城镇和农村三级的话,目前的趋势非常明显:

农村人口在以每年1300万人左右的速度迅速下降;

中小城镇人口也在上升,为什么这样说,因为2017年我国总人口增加737万,而农村人口减少1013万,意味着大城市+中小城镇人口增加2049万人;

大城市人口占比上升,这里大城市定义为省会城市+直辖市+实力城市(例如青岛,厦门,深圳,无锡,宁波,苏州,大连,东莞,佛山,烟台等等),加起来大约四十多个;

当然了,大城市内部也有农村人口,但是占比不高,这里我们简化处理。

三级体系里面,由于中高端产业的向心力,大城市的人口增加最快,以2017年为例,四川省常驻人口增加40万人,而成都就占了12.71万人,占比31.78%,这大大高出成都常驻人口占四川省的比例。

目前我国处于中高端产业在第一级体系扩散时期,也就是主要在四十多个大城市内部扩散,

具体来说就是从中高端产业从北上广深,到成都,武汉,南京,杭州,合肥,郑州,西安,宁波,长沙,无锡,贵阳,重庆等城市进行扩散,

在这个过程中,人口不断被中高端产业吸引而向大城市集中。

在未来,这四十多个城市按照平均一千万人口计算的话,能够集中四五亿人居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3 21: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关于加强省会对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引领作用的实施意见》与省会发展领导小组最终强势出台的核心逻辑
如何打破马太效应:用大城市对抗大城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3 21:59:52 | 显示全部楼层
461077471 发表于 2018-10-20 14:50
顶起   把断头路解决一下吧

先把众多的端头桥解决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3 22: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客888 发表于 2018-10-20 16:46
那届领导来河北都要发表类似的“好政策”,听着让人振奋、充满期望,但除了三年大变样那届外,其余没有啥效 ...

应该说,三年大变样奠定了石家庄今天的路网和城市布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4 00:46: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c75665 发表于 2018-10-23 21:14
2:如何打破马太效应:用大城市对抗大城市

我们的世界同样是马太效应,先进的产业集中在少数国家手里,
...

说的很对。但我觉得zf出台意见措施这种事情的根本在省里的基本政策和方向。说明最近政策好。有些经济规律有时候也是碰不动政策的。政治就是一块硬石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4 11: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c75665 发表于 2018-10-23 21:17
这就是《关于加强省会对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引领作用的实施意见》与省会发展领导小组最终强势出台的核心逻辑 ...

说的太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5 18:39: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超级城市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  新近的“参战者”济南。山东提出要提高省内济南的首位度,可能要进行区划调整的消息更是引发热议。  而在此之前,山东的计划单列市青岛早已“参战”,不同于中西部省会“抢人”,而是抢大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5 18:40: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强省会在我国为什么会出现?其实也是经济规律的体现  先从强省会的出现和逻辑说起。讲清楚了这一点,才好说下文投资的抉择。  在我国,长期存在对强省会的批评声音。主要是中西部欠发达省份三四线城市的部分居民,部分有识之士,对省城一家独大的不满。  从经济社会公平角度而言,这样确实不好。但是因为地理区位、经济开放秩序、经济基础、资源禀赋等因素,中西部比沿海落户,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这样的情况下,是做大省会,还是撒胡椒面,均贫富,不言而喻。省会因为具备太多的优势,做大的可能和潜力往往也是较好的。而且,各类资源包括企业投资,更多愿意砸向省会,这本身也是资本逐利的经济规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5 18:43: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具体到我国也是一样,之于全国,沿海发达,中西部相对落后。如果你对强省会不满,那么是不是也要说,东部沿海发达是不对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5 18:43: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期来说,要明白,人类进入纸币时代后,房子的资产价格大部分时候是向上的。核心城市的走势最明显。  此外,不是谈到强省会吗,主要省会也都是有价值的。有的论者会特别强调某些省不行、甚至某些直辖市可能会不行。  但是他们忽略了,我们是14亿人口的大国,全球人口过亿的国家才13个。我们出现10多20个有全球影响力的城市,实际都不奇怪。  结论就是,强省会越来越强也好,超级城市争霸也好,最终结果不会是你死我活,我们国家够大,容得下10多20个超级城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5 18:53: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口气看完了15篇帖子,看到中间还有人跨版的一段,现在河北省GDP排位已经开始下滑,各方实际上都在献言献策,大家都很着急,这个时候如果还在玩口舌之争,难道非要争出谁最差?省份排名严峻,国内城市竞争态势也很明显,很多省份玩起了强省会,大都市圈,但从这个角度看的话,还真是石家庄比较适合,其他地方要不离京津太近,要不为省份边缘,这个时候如果不再强势拉起一个区位中心,恐怕日后难以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12 04:01 , Processed in 0.044647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