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10-28 13:36:4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渥城的冬天总比别处多出几分温情。风虽略有些寒意可绝不会太猛烈,河水总在不远处闪着迷人的光亮,迟迟不肯结冰,使我总感觉北方的酷冷已经绕城而行。虽然有时也会露出几分萧瑟,因为缺乏绚丽的色彩和动听的鸟鸣而略显暗淡,可是别忘了,这里还有可爱的阳光。
每天早晨七点钟,我都会到阳台上去,看一看升起的朝阳——那一抹斜斜射到客厅墙壁上的金色光束,就好像春天里花蕾的绽放一样,充满芬芳的味道,让人愉悦和舒展。顺着金色光柱向东望去,在不远的两座高楼间,旭日在一点点向南移动,慢慢升起,此时,快乐是我的。
我喜欢在冬阳下行走。从小南街到北大街,从玉皇庙街到西大街,从东关到北关,从城里到城外。我喜欢阳光暖暖地洒在身上的感觉,也喜欢在路上思考一些有趣的问题,更喜欢去追寻一些在别人看来没必要关注的东西。
小南街街口外有一座小桥,桥下流水向东绕过城角折而向北,到东关再折而向东,此一段河水被称为“渥水”。就在这东城角和东南城墙上,八百年前曾耸立着两座楼,一座叫“明昌鹅楼”,另一座叫“梳妆楼”,一座楼用来赏鹅,另一座楼用来梳妆。想那佳人妆后,凭栏远眺,长波浩渺,水村如浮,绿柳、碧波、白鹅、危楼相互辉映,自成佳趣。双楼皆雕梁画栋,飞檐斗拱,气势非凡,而这两座楼却是只为一人而建,这个人就是李师儿。
李师儿,金朝渥城人。在安新家喻户晓,她就是元妃。金章宗即位后,因雅好文事,经宦官梁道举荐,纳李师儿为妃,后升为元妃。爱屋及乌,金章宗于泰和四年,改浑埿城为渥城县。泰和八年,州治由安州葛城迁至渥城,辖高阳、葛城、渥城三县。因元妃祖居渥城而改名迁州的事,在中国历史上恐怕还不多见。章宗不时带李师儿巡幸渥城,故建此二楼,供李师儿使用。因从小南街到西水塘,皆为莲花池,章宗后又在西城下筑“观莲台”,城内西北隅建“静聪寺”,专为李师儿赏荷和进香拜佛之用。经章宗拓建,渥城周围九里,城高三丈,上阔九尺,下阔二丈,池深一丈,阔四丈,规模可观。
因一个人而成就了一座城,这座城也记住了这个人,至今在民间还有许多关于李师儿的传说,仅民国时期伊人镜写过的《新安八景》中,就有三景与李师儿有关:
妃子妆台
绿杨罨画俯层城,翠隐珠楼宝镜莹。
谁向前身问明月,最怜曾傍日边明。
鹅楼凌云
危楼杰出欲凌虚,池下鹅群雪不如。
逐队浴波多自得,可曾换得右军书。
聪寺晓钟
丽谯斜角隐疏星,几许鲸铿枕上听。
唤醒痴迷知悟否,可能证道似南屏。
时光荏苒,美人早已作古,妆台、鹅楼和聪寺早已无迹,只有鹅池的流水依然北去,莲池中的荷花定时盛开,它们是否还记得那曾经美丽的倩影和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八百年的时光,走过多少悲欢离合,日月圆缺,发生过多少兴衰罔替,沉浮变迁,惟有它们一直慢悠悠地面对每一日的朝晖晚霞,迎候每一季的晨风暮雨,在日趋紧张的人类前进步伐中偏享这一年年的安宁与舒缓。
三
十年前,我家的老宅因无人居住卖给了邻居,他家终于有了四四方方的一块宅院。老宅(请允许我还这样称呼它)位于玉皇庙街西侧一个大杂院中,养育了我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三代人,西边紧邻渥城书院(安新小学旧址)。在这个大杂院里出入的大都是一些劳动人民,男人们多是木工、瓦工,女人织席、打箔,整天忙忙碌碌,邻里间和睦相处,日子过得平静而清苦。南屋檐下曾养过几羽白鸽,红睛红爪,整日里咕咕叫着,宿在檐下遮雨的苇席筒里。西房侧有两棵沙果树,树下常卧着一只黄犬,院中慢慢走着几只刨食的鸡,奶奶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管好这几只鸡,别让它们把蛋生到别人家,短促的吆唤声每天都会在这个小小的院落里响起。姑姑婶婶们飞动的手指和一块块雪白的席子是我深深铭刻的记忆,还有炕上的苇席、瓮上的苇盖帘、墙角的苇簸箕,一口七印大锅、野菜、小鱼还有玉米窝头,高高挂起的饽饽篮子……老宅似鸟巢,一只只雏鸟先后长大飞走了,一个个小家搬出去,另筑新家,老屋渐渐空了,当奶奶、爷爷离开的时候,老宅成了一座空宅,没几年时光,屋漏墙颓,野草滋生,荒芜了曾经的热闹与记忆。
老宅与渥城书院相邻,中间仅隔一个胡同,几十年里一直仰望着书院这座轩昂的建筑,从书院到新安高等小学堂,再到安新县第二完全小学、安新师范附属小学、新安小学,屡易其名。高大的院墙、巍峨的校门让当时的懵懂少年充满了好奇和敬畏。可随着新安小学的搬迁,这座康熙五年兴建的“义学”最后沦为了中间洞开的所谓“出租市场”,院中古槐无迹,古井难寻,它们就这样销声隐匿,和另两座书院一起,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消失在历史的尘烟中了。
同样消失的还有董家花园。玉皇庙街旁蹲坐的那对石狮是否还记得“波心凉印三潭月,水面香生七处花”呢?
董家花园是我知晓的渥城曾经拥有的第二座园林,元妃的荷园在城西南角,董家的“柳园”在城东北角,它们分别见证了两个王朝的兴衰变迁。从规划选址到动工兴建,大量的财富在这里聚积并完成了转换。一座园林兴起然后衰落,另一座园林又开始在衰落的园林旁兴建,好似四季轮回,只不过在另一个春天里盛开的花朵已经更换了主人。
我见过董家花园的一张老照片,亭台掩映,绿柳成荫,园四周碧水环绕,端的是一处雅致的去处。园主人将渥水引入,叠石为山,栽柳种荷,园内塘水清幽,更有水榭长廊,游船钓台,如世外桃源一般。
“柳园”建成后,董家花重金请来两座石狮子镇在园门口,成为玉皇庙街上风光的代名词。如今,石狮的底座已然沉入土中,石狮亦有多处破损,一左一右守在街边,成为董家花园留给新安城最后的见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