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5-6-15 09:37:05
|
显示全部楼层
2015年一季度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按照市委市政府以千亿目标聚焦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部署和要求,我委不断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资金扶持力度,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了继续增长的态势。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运行情况
(一)产业增速逐步回升
一季度,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60.3亿元,同比增长7.8%;其中3月当月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7.1亿元,同比增长15.7%。一季度,新兴产业规上总产值增速较上月末加快4.4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基本形成新兴产业领先全市工业增长局面。
(二)七大产业均实现增长
一季度,新能源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增速较快,分别达到22.8%和17.8%;节能环保、生物、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速高于平均水平,分别为9.6%、8.3%和7.9%;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受部分企业(项目)影响,产业增速相对较低,分别为7.0%和3.5%。
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完成情况
(三)新城区新兴产业发展迅猛
一季度,6个新城区新兴产业完成规上总产值90.8亿元,增长18.4%,产值规模占全市的25.2%。两个开发区因受联想、美的等骨干企业产值下降影响,一季度新兴产业完成规上总产值190.5亿元,增长4.2%,产值规模占全市52.9%;其中东湖开发区完成产值155.2亿元,增长4.3%,武汉开发区完成产值35.3亿元,增长3.6%。
(四)重点企业生产增速放缓
2014年新兴产业产值过10亿的25户重点企业,一季度完成新兴产业产值259.9亿元,同比增长5%,低于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其中联想、美的、石油工程机械等6户企业产值下降。联想受产品市场竞争激烈、更新换代快、产品价格下行态势明显等因素影响,一季度生产手机230.64万台,下降13.3%,产值下降12%;美的受前期房地产市场低迷,产品价格下行的影响,一季度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6.2亿元,下降13.5%;2户企业拖累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速2.3个百分点。
二、一季度主要工作
(一)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引资力度
年初,我委成立工业招商工作专班,赴长春、苏州、合肥等地开展调研,组织召开了武汉台湾汽车电子半导体产业合作交流会,对接中原电子、格力、长江光电等项目,聚焦发展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大数据、北斗导航等新兴产业,全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招商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一季度,全市签约投资50亿元以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3个,分别是武汉开发区的金发科技高性能新材料园区总部项目、新兴重工高端装备制造项目以及新洲区的斐讯大数据产业园项目,签约投资20亿元以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个,即联想MOTO研发生产基地项目。
(二)推进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建设
今年,我委加大对重大项目协调推进力度,建立市、区经信部门与工业园区、重大项目单位的经常性联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项目签约落地、前期准备、开工建设、投产达产等全过程。一季度,我市已签约的投资50亿元以上的新兴产业项目推进顺利:东风新能源工厂项目已建成投产;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和天马微电子LTPS项目已举行奠基和开工仪式,国药总部中联搬迁改造项目正在进行试生产和GMP认证;金发科技新材料产业园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预计4月底开工建设;卓尔通用航空、长飞光纤材料、斐讯大数据等50亿元重大项目也在顺利推进。
(三)筹备新兴产业引导基金运行
一季度,我委加大资金筹集力度,按照市财政资金有关安排,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基金财政预算资金1779万元拨付工作,目前引导基金总金额达到1.6亿元。同时我委联合市财政局、市国资公司、东湖创投等单位,在前期基础上继续修改完善《市经信委 市财政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实施办法》、《市经信委 市财政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委托管理协议》等文件,起草《引导基金理事会议事规则》、《引导基金评审办法》、《引导基金评审会专家库管理办法》、《引导基金风险防范制度和考核办法》等系列基金管理制度,规范后期操作,有效防范风险。
三、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动态
一季度,全市加快谋划“工业倍增升级版”,坚持工业强基、两业并举,积极培育新型显示、移动互联、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跨界融合做大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航天航空及服务等新业态,为新兴产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在新型显示领域,3月19日我市第三条显示面板生产线―天马微电子6代LTPS项目开工建设,华星光电第6代显示面板项目的CUB模块生产车间封顶。两大龙头企业的生产线在2016年陆续投产后,每月将产出6万片“汉产”LTPS面板,届时武汉将成为中国中小尺寸显示面板生产规模全国最大的研发基地。在移动互联领域,联想集团加速布局武汉,MOTO研发生产基地项目于3月落子。联想移动互联(武汉)产业基地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移动互联产业基地,该基地从动工到投产仅用一年时间,其手机和平板电脑两大产品去年在全球销量超过6000万台。在新材料领域,武钢3万吨重轨出口至阿根廷,成为其至今为止最大一笔海外订单。目前武钢在高速铁路领域国内市场占比超过40%,连续四年市场占有率第一。在地球空间信息领域,光谷北斗和泰国方面签署总投资额将达100亿元的“中国-东盟北斗科技城”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有望得到丝路基金支持。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承接北斗技术和产品及武汉优势产业的国际平台。在航天航空领域,市政府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签署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约定在战略性新兴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
三、下步工作安排
(一)开展产业调研,完善产业统计工作
会同市统计局对全市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企业开展摸底调研,掌握企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范畴的生产经营活动、具体产品和服务,以及企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服务占整个企业的比重。根据摸底情况,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更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统计范畴,使统计口径与省、市统计局保持一致,并依据新的统计指标体系汇总分析新兴产业的运行及发展情况。
(二)走访服务企业,确保产业增速目标
针对当前企业存在信心不足的问题,重点排查并监测50户大企业,尤其是困难大、规模大的企业,开展联系企业活动,关注行业市场波动。对行业10户重点龙头企业进行调研并建立专人对口联系制度,按月分析各细分行业生产、销售、效益、库存等情况,及时掌握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产业发展的优势以及未来增长点方向,适时提出相应工作措施和建议。
(三)争取政策扶持,助推新兴产业发展
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工业倍增升级版”,在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健康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深度谋划,大力打造进入国家核心产业的重大项目。开展行业智能制造现状调研摸底,组织企业填报《武汉市重点企业智能制造能力建设情况调查表》,积极争取我市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健康等产业重点项目列入工信部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以武汉新芯为平台,积极向工信部争取筹建国家存储器基地,筹备建立省、市、区三级政府共同出资的湖北省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并落实大数据产业支持专项政策,对符合政策的大数据企业给予奖励和补贴。
(四)编制十三五规划,引导产业提质升级
总结“十二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当前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编制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规划。结合“武汉制造2025”、“工业4.0”,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目标及空间布局,确定各重点发展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培育等方面认真制定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措施,并研究运用“互联网+”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提质升级的发展思路、重大项目和工作举措,推进新兴产业领域的两化深度融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