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9-13 13: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近年来长沙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2007年,市委第十一届三次全会通过《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若干问题的意见》,长沙工业进入跨越发展期。2008-2012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9.4%,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4.8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成为长沙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2007年省政府对市州开展新型工业化考核以来,长沙连续六年获得了全省第一的殊荣。
(一)工业经济跨越发展。一是总量不断迈上新台阶。长沙工业增加值2008年突破1000亿元,2010年突破2000亿元,2012年跨上3000亿元台阶,实现了两年一个台阶的快速发展。2012年长沙规模工业增加值达2309.6亿元,是2008年的2.5倍。二是速度保持高位增长。2008-2012年平均增长21.1%,五年增速分别为23.0%、19.8%、24.0%、22.0%和16.8%,比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分别高7.5、5.1、8.5、7.5和3.8个百分点。三是贡献率逐年提升。工业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逐年提高,2008-2012年占比分别达41.6%、41.5%、44.4%、47.4%和47.7%。工业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2012年工业拉动全市经济增长7.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6.1%。
(二)竞争优势稳步提升。一是在全国省会城市的位次前移。2012年长沙规模工业增加值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排第8位,比2007年前移4位。二是与部分追赶城市差距逐步缩小。2012年经济总量排名在长沙之前的6个省会城市分别为广州、成都、武汉、杭州、南京、沈阳,长沙规模工业增加值与这些城市差距缩小的有广州、武汉、南京和杭州4个城市。三是在全省的首位度稳步提升。近年来,长沙工业在全省的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龙头地位稳固。在全省14个市州中,2012年长沙工业增加值在全省的占比达33.4%,比2008年提升了1.6个百分点,在全省的首位度持续提升。
(三)工业结构不断优化。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近年来,长沙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不断拓宽和提升产业结构优化的渠道和空间。2012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814.3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大幅高于全市GDP和工业增加值增速,成为长沙工业经济的新引擎,带动了工业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二是优势产业不断壮大。大力引导产业链上下游良性互动,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聚,长沙优势产业实现集群发展。2012年专用设备制造业、烟草制品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三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58.3%,比2008年提高17.0个百分点,优势行业规模扩大,产业集群效应逐步显现。三是传统产业创新升级。在科技创新的带动下,食品、烟草等传统产业得到快速发展,2012年两大传统产业增加值比2008年分别增长76.3%和109.3%。四是经济主体多元发展。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吸纳更多市场主体进入工业领域,企业主体更加多元化。2012年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7.2%,比2008年提高8.6个百分点,年均增长率达26.5%,高于同期规模工业整体水平5.4个百分点,成为工业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生力军。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占比分别为5.6%和7.2%。国有、集体企业合计占比为28.4%,比2008年下降7.2个百分点。
(四)园区贡献持续扩大。在“园区兴工”战略的引领下,全市工业逐步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聚集,园区的承载功能和集聚效应不断增强,成为全市工业发展的主战场。2012年全市拥有国家级开发区4个、省级园区7个,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302.7亿元,比2008年增长2.1倍,年均增长速度达27.5%,高于全部工业增速8.1个百分点;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的比重为56.4%,比2008年提高10.7个百分点,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8.0%。
(五)企业规模发展壮大。2008年以来,长沙工业企业日益壮大,竞争力不断提高。一是企业数量快速扩大。2012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2282家,比2008年增长54.7%。二是企业规模迅速壮大。2012年全市共有大中型企业248家,比2008年增长71.0%;大中型企业平均工业总产值为16.9亿元,比2008年增长58.2%。三是龙头企业跨越发展。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龙头企业产值不断迈上新台阶,不仅成为了长沙工业经济的中流砥柱,而且发展成了中国乃至世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超级企业,在这两大企业的引领下,长沙形成了规模超大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赢得了“中国工程机械之都”的美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