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8-7 17: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宣德殿前,有一匹铜马,高三点五尺,是马援于建武二十年 (44 年) ,在交趾 (今越南) 得少数民族铜鼓铸就的。马援将铜马献给光武帝,光武帝下诏立马于宣德殿前,作为选取名马的标本。马援本是称帝于成都的公孙述的故友,后又充当了割据陇西的军阀隗嚣的说客,到洛阳窥探东汉朝廷的虚实。光武帝在宣德殿接见马援,并直截了当地问他:“卿遨游于二帝之间,不感到难为情吗?”马援叩头谢罪随即答道:“现今的形势,不但当君主的要选择臣下,当臣下的也希望投个圣明的君主,臣下也得有个选择明主的要求。臣和公孙述自小就有厚交,可是不久前我到成都,他戒备森严,见一次面实在困难,我怎么能投奔这样没有气量的人而为他效力呢?我从远方来,陛下丝毫不加防范,怎么知道我不是刺客奸人呢?”光武帝听罢笑着说:“我知道卿不是刺客,只是一个说客”。马援听后很受感动,连忙接着说:“汉家天下倾覆以后,盗贼自立者不可胜数,然没有一个像陛下这样圣明非凡、气度宏大的,今天见到陛下,才算真正投入了圣主的怀抱”。马援遂成为光武帝的得力谋士,为东汉政权贡献毕生。马援还善骑射,善相名马。光武帝把铜马立于宣德殿前,自有用显亲殿东与明光殿并列,是帝王处理亲属关系事宜时使用的宫殿。皇族、皇亲之间是统治阶段内部一组比较特殊的矛盾,需要有特殊的处理方法。永和元年 (136 年) ,不断发生灾异,顺帝把朝臣集中到显亲殿研究解决办法。顺帝认为灾害原因是由于对少帝北乡侯刘懿埋葬礼节不够隆重,少帝因而显灵降下灾祸,现在应该给少帝追加谥号,列于先祖,以告慰他在天之灵,才司免灾消祸。与会朝臣大都附和顺帝,同意追封谥号。只有司隶校尉周举提出异议,认为北乡侯无功无德,以王礼丧葬已经是最高的礼仪了,不应该给这样没有贡献的人再加谥号。周举的申辩博得了司徒黄尚、太常桓焉等七十人的支持,加谥之事才算作罢。大将军梁商认为周举“清高忠正”,应该重用,他推荐周举为从事中郎,甚至到临终前还最后向顺帝建议提拔周举。梁商死后,灾异再次发生,顺帝又一次在显亲殿召见周举,问灾异起因。周举一针见血地指出:陛下周围这么多宠幸近臣,他们只图个人享受,丝毫不尽职守,上面行为不正,下面胡作非为,国家的事情怎么能办好呢?消灾免祸的根本办法,就是要从这些豪强大奸下手,把他们统统缉拿归案,真正考虑国家大事的人就多了,就会有效地预防灾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