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入2013年,通州新城建设实现了从“地下”到“地上”的华丽升级。
尽管这里还未崛起高楼大厦,但当记者今天走进连接核心区22个地块以及市政道路的重要交通通道北环环隧的工程现场,足以被它展现出的气势所惊叹,以至对这片土地秀丽的远景更加向往。
2012年,通州新城核心区建设尚处于打基础阶段,一部分重大工程隐藏在地下,神秘不张扬,战果却是华丽的21项基础设施如期开工并高效推进,开工率超过1/3;富华水乡区南区、华业综合体等重点项目取得实质进展;核心区实现了从地下工程走向地面建设、从一点突破转向多点支撑的建设新阶段。
2013年,依托这些建设成果,标志性建筑彩虹之门以及上海实地等11个重点项目将全部实现开工,核心区建设将高调奏响华彩乐章。
“通州新城核心区在地下空间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上标准很高,工程量很大,对此我们制定了先地下、后地上,分批进行市政道路建设,满足地块开发需求,统筹考虑核心区内所有建设项目,以景观绿化建设收尾的建设原则。”通州区常务副区长张勇说。
面积3平方公里的核心启动区,是新城核心区建设的重中之重,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要先建设好地铁M6线二期、北环环隧、东关大道等地下工程,而它们都是未来核心区交通的大动脉。
北环环隧分为上中下三层,分别为行车道层、设备夹层和综合管廊。工程主隧道全长为1.5公里,最深处31米。隧道设置4对进出口与地面道路相接,22处进出口与各地块地下车库相连,可实现地块与地块间、地块与市政道路间无缝衔接,缓解地面交通压力。同时,设备夹层与综合管廊,将包含水、电、气、热、真空垃圾收集等多种管线。这种统一规划,不仅为建成后地块能源与服务系统的及时投用提供了便捷,也为后期维护保养提供了方便,避免今后在路上“拉拉链”,可谓一举多得。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