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沙GDP省会城市排第7 人均GDP今年达1万美元2010年11月04日 08:43湖南在线【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1条
2010年,“十一五”规划即将结束,期间,长沙GDP跃居全国省会城市第7。
尽管过去5年国内外经济形势极其复杂,长沙市却经历了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为“十二五”加速转型发展奠定基础。
【综合实力】 今年人均GDP达1万美元
“十一五”期间,长沙市经济总量(GDP)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位由2005年的12 位上升到2010年的7位,先后赶超长春、哈尔滨、石家庄、郑州、济南5市,跻身国内具有一流影响和极具发展潜力的城市之列。
根据初步预计,长沙2010年 GDP比上年增长15.5%,总量达4450亿元左右;人均GDP达1万美元左右,比2005年增长 1.87倍。
【 增长指标】 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00亿
在地方财政收入上,预计2010年长沙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00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速达到28%。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3万元,农村居民有望突破1万元。
2009年,长沙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15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522元。“十一五”时期,长沙在全省的龙头作用愈来愈突显,以1/20的土地面积、1/10的人口,创造了占全省近30%的GDP和财政收入。
【社会生活 】 城市居民住房达59.5平方米
“十一五”期间,长沙市城乡一体化的就业体系基本形成,新增城镇就业岗位46万个,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80万人以上。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为29.3平方米和59.5平方米。
同时,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率覆盖率大大提升,农村义务费全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以上。
【城乡建设】 现代化区域性中心格局形成
“十一五”期间,长沙推进大河西先导区建设,五年投入1800余亿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格局已经形成。
长沙市区面积954.6平方公里,5年扩大了71.6%;市区人口至2009年增至242.2万人。同时,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市空气环境污染指数年均值在94%以内,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建成区绿地覆盖率达到40%,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9.5平方米。
长沙实现养老保险全覆盖
本报11月3日讯 今天上午,长沙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正式与长沙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签订代理协议,今后,凡长沙市农村居民以及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之外的城镇居民都可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通过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银行,领取由政府提供的每月不少于60元的基础养老金。
长沙市副市长谢志迪宣布,长沙由此成为全省所有市州当中率先实现养老保险全覆盖的地区。
长沙市养老保险缴费标准分为每年100元~500元5档,参保人可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补。根据规定,凡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具有长沙市户籍、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可以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