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老铁路 “一地两检”正式官宣,一次搞定四关,告别 “两头跑”时代
9 月 4 日,外交部发言人在回应老挝国家主席通伦来华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及相关纪念活动的提问时,正式官宣中老双方已签署中老铁路 “一地两检” 政府间协议。这一协议的落地,标志着中老跨境铁路通关便利化迈出关键一步,将为两国人员往来与货物运输带来显著改变。
作为中老共建 “一带一路” 的标志性项目,中老铁路北起中国云南昆明,南至老挝首都万象,全长 1039 公里的线路串联起两国多地经济节点。自开通运营以来,铁路始终保持客货两旺态势,累计发送旅客已超 5800 万人次,运输货物突破 6600 万吨,成为促进中老经贸互通、文化交流的 “黄金纽带”。不过,受边境山区复杂地形限制,铁路在两国边境分别设置了中国磨憨站与老挝磨丁站,两站间距约 12.5 公里,仅靠跨境隧道连接。此前实行的 “两地两检” 模式,让旅客需在磨憨站完成中方查验后,携带行李再次乘车前往磨丁站接受老方检查,全程两次上下车、重复排队,通关总时长约 2 小时,给家庭出行、商务差旅等人群带来不少不便。
“一地两检” 政策实施后,中老双方将优化查验流程布局:中方入境查验与老方出境查验集中在老挝磨丁站办理,老方入境查验与中方出境查验则整合至中国磨憨站。这一调整意味着,旅客乘坐中老铁路出入境时,无需再在两站间往返奔波,只需在同一站点一次上下车,通过 “一次排队” 即可完成中老两国边检、海关的四重查验,通关总时长将在现有基础上大幅缩减,出行效率与体验显著提升。
从 “两地两检” 到 “一地两检” 的升级,不仅能切实减少旅客的时间成本与行程折腾,让跨境旅游、探亲更省心;对货运而言,还能缩短货物在边境的滞留时间,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助力中国与老挝乃至东南亚的农产品、工业品更快流通。这一举措将进一步释放中老铁路的 “黄金通道” 潜力,为中老经济走廊建设注入新动能,也为深化中国与东南亚区域合作、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提供坚实的交通支撑。
https://www.sohu.com/a/933025591_12112440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