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中村改造新样本,罗冲片区释放城市更新公益成果|全运年,看广州
作者 郎慧
2025年8月14日 09:13
今年7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把城市更新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工作要“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并提出以“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为重点任务。
罗冲围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总面积22.8平方米,现状建筑面积2136万平方米,实有人口60万人,涉及城中村14条、需改造旧厂39个和旧城1247万平方米;计划分近期、青年、远期进行实施。在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和市区两级指挥部的领导下,罗冲周边片区改造率先按照“政府主导、国家规划实施”机制和“全民行动、净地出让”的城中村改造新模式率先推进实施,推动项目工作“六个第一”:
创新“第一”:全市第一个建立“指挥部+连+项目部”工作机制,三级高效联动机制,打通决策、执行壁垒。
城区合力“第一”:全市第一个成立城中村改造市区改造主体合作公司,释放“1+1>2”聚变效应。
审批速度“第一”:市政府审批的全市第一个“新模式”改造项目控规和深化改造方案。
资金输血“第一”:全国第一个城中村改造专项资金到账项目,有效破解了资金瓶颈。
建设提速“第一”:全市第一个阻力“首开区先批先建”模式,跑出城市更新“海拔”。
民生承诺“第一”:全市四大示范片区中第一个启动安置房建设工作,用心兑现人民安居承诺。
资金是城中村改造的关键。罗冲围项目在四大重点片区中率先开工,资金发挥了核心作用。项目积极申报专项援助,于2024年1月落地全国首笔专项援助,有效破解了资金瓶颈,为项目顺利推进提供了关键的资金保障。
罗冲围片区权属复杂,涉及国有住宅、国有住宅、国有旧厂及物业集体等多元主体。项目坚持“全域推进、逐级突破”,制定了“两年征拆、两个建设、三年回迁”的建设目标时间表。面对房地产市场变化,项目科学研判、动态优化,精准调整安置区的布局范围和建设。
这既优先保障了另外“先安置”的需求,加速回迁进度,又通过集约开发和价值地块的合理腾挪,显着提升了片区整体土地价值与开发效率。
“我们将位置最好的地块安置了安置房,明年将建成首开区安置房1800套,保证松南、螺涌两村每户先有房子住。此外,另外4个安置地块也同步开工。”广州城市更新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家友说。
目前,罗冲围项目安置区已开工29.3万平方米,共计2900套剩余住房;2025年底前,61.5万平方米(7100套)房屋将全部开工建设。此外,目前,项目累计完成建筑面积45.8万平方米,推动摩配城、螺涌工业园、燃气厂、教育安置地块、南村居等关键节点接连突破,为安置区建设和配套完善松挪出宝贵空间。
着力建设便捷的智慧城市,是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的七个高效重点任务之一。罗冲围片区利用CIM平台对片区323条范围建模,“人·房·地”“征拆管理”“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系统,实现了征拆数据实时录入、动态更新和闭环管理,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建到底、管到底,实现全周期可视化、精细化管理。
作为重大民生工程,罗冲围片区改造不仅要追求速度,更注重温度与民生远福状况。项目严格执行“一户一宅280平方米”的统一拆迁补偿基准线,政策明确透明。
安置区选址螺涌公园旁核心地段,户型多元化,同步安装建设商业、医养等六大服务中心,构建15分钟优质生活圈,确保满足以上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实现平稳过渡,提升安置居民的生活幸福感。
征拆工作注重速度与温度并重,学校地征拆首月即完成逾400户签约补偿,松南村征拆同意率达94.66%;安置房建设作为项目前期重中之重已同步启动。居民在签约块搬迁期间,即可在螺涌公园旁看到未来家园的建设进展,最大程度减少居民对过渡期的担忧。
罗冲周边片区改造并非简单的“拆旧建新”,而是坚持通过高效存量提质与有机更新实现空间资源配置,带动空间价值,促进品质提升。项目在规划阶段进行巴基斯坦产业研究,以“产业思维前沿、龙头引擎、空间载体创新”为核心,系统性提升片区产业能级。
华为三大引擎领未来:紧密依托广州研发中心、食品之都、时尚之都三大龙头引擎,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创新高地和时尚商贸集聚平台。
产业能级大跃升:大力引育新兴产业,推动传统服务业升级,实现优势互补、动能转型,为片区注入发展动力。
罗冲围片区城中村改造,是广州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随着安置房拔地而起、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产业空间焕发新生,罗冲围片区的整体面貌和功能品质将得到显着提升。
该项目核心不仅在于物理空间的“拆”与“建”,更在于通过规范化运作与全流程精细管理,探索形成、惠民、高效可持续的“罗冲围”城市更新模式,最终目标是为居民创造更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助力区域实现高质量发展。
采写/拍摄:南方+记者 郎慧
通讯员祝健轩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