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想要的人行街道——如何让驻足人员停留舒适 
 街道空间内有驻足需求的行人对街道景观品质的要求较高,街道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满足相应功能要求: 
 
 在国内外优秀的街道空间内,都为驻足人员保证了充足的停留空间。 
 街道设计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建筑退界及两侧绿地打造街头广场、口袋公园,为街道人群提供交往交流的区域,吸引行人慢下步伐,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缝隙中营造闲适的空间体感。 (街头广场) 
 (街道口袋公园) (街道停留空间) 
 (街道外摆空间) 
 街道家具主要包括景观小品、座椅、环卫设施等,设计选型应简洁大方、材质美观耐用,符合街道主题设计风格等相关的艺术要求。 
 街道根据其两侧的用地属性可分为生活型、商业型、景观型等多种,景观小品设计亦应充分契合道路的功能定位,保证独特性、趣味性、标志性的同时与环境融为一体。 
 
 (景观小品) 
 (适宜的休憩座椅) 
 
 街道空间内同样重视慢行景观效果,街道设计充分保证了主干路绿化率不低于20%,次干路不低于15%的最低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尽量增加街道区域的绿化覆盖率。 (街道绿化种植) (街道水体景观) (街头铺地景观) 
 随着5G时代开启,设计师眼中的街道也变得越来越智能,街道中的智能设施包括智能监控、智慧路灯、互动式信息发布屏、行人守护等。智能化街道不仅能提供更便捷有效的城市附加服务,还能有效提高街道空间的安全性和城市管理的便捷性。多杆合一的集约化杆件布局同样为街道空间的舒适性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路灯的地理坐标优势让其成为了多杆合一及公共服务终端的首选载体,智慧路灯可集合充电桩、Wi-Fi覆盖、视频监控、环境监测、信息发布和微基站的等智能模块,同样与交通标志牌、交通信号控制、交通视频监控和电子警察杆件实现合杆设置。 (智慧路灯) 结语
 
 街道设计始终坚持以通行功能为基础,以慢行优先为出发点,提升城市市容市貌,打造舒适安全、交流分享的街道空间,承载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城市的文化氛围。 
 我们认为,步行的舒适性需要满足通行功能,即适宜的宽度、连续的路径、平整的铺装、完善的无障碍。 同样,步行的舒适性需要满足驻足停留的功能,即尺度适宜的街头广场、口袋公园等停留空间;环境协调的景观家具,功能完善的休憩设施;宜人的街道景观;融入智慧元素的街道设施、集约化的多杆合一等等。 
 对武汉舒适街道的建设,大家还有什么好建议呢?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