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wuxi_metro 于 2016-6-21 13:57 编辑
按照中铁四院规划,无锡市域快轨S1线北起江阴城区,南至苏南硕放国际机场,全长约59公里,地铁B型车6辆编组,设计时速120km。关于启动建设S1线的实施方案,借鉴周边城市经验,评论君提出以下四条建议,抛砖引玉,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1、关于建设时序
为与国家发改委2012年4月的批复保持一致,拟分两期实施S1线。
一期工程为“十三五”启动项目,北起江阴城区,南至惠山区堰桥,全长约28公里,总投资约90.4亿元,目前已完成预可研报告编制。建议下一步抓紧开展工可研报告编制和环评等前期工作,争取2017年一季度上报省发改委,2017年四季度开工建设,2020年底建成通车。
二期工程延伸至苏南硕放国际机场,全长约31公里,由于不在国家发改委的批复中,建议比照苏州、宁波等地做法,纳入无锡市第三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争取在一期工程运营的近期,即2022~2029年间建成投运。
2、关于建设和运营主体
南京、杭州、苏州、宁波等地的市域快轨在规划之初都以县级市作为建设和运营主体,但后来发现,县级市在技术和人才储备上存在“短板”,如果单独成立公司进行建设和管理,会与市区的地铁网络形成“两张皮”,不利于统一标准、整合资源、调度运力和应急施救。
因此,这些城市的市域快轨,现在都是由地铁(轨道交通)集团负责建设和运营,或由地铁(轨道交通)集团建设后移交给合资公司运营。
考虑到S1线大部分在无锡市区境内,且与无锡地铁1号线贯通运营,建议S1线一期工程由无锡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建设和运营主体。同时,为便于统一调度,建议控制中心合并设置在无锡地铁大厦。
3、关于资金筹措
由于国家持续降低轨道交通的融资“门槛”,南京、杭州、苏州、宁波等地的市域线都没有采用PPP模式,仍然使用资本金+贷款的模式。
据了解,苏州S1线资本金和贷款比例为35:65,资本金部分由市本级财政、工业园区和昆山市按比例分担;宁波S3线资本金和贷款比例为50:50,资本金部分由市本级财政、鄞州区和奉化市按比例分担。
综合考虑各方因素,建议无锡S1线一期工程也采用资本金+贷款模式,资本金和贷款比例为30:70(按90.4亿元总投资测算,资本金约27.1亿元,贷款约63.3亿元)。
在资本金分担方面,考虑到S1线的建设和运营主体是无锡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为充分体现无锡市的支持,同时兼顾“属地负责”的原则,提出以下三个方案:
方案一(按一期里程数分担)
由于S1线一期工程市区和江阴的里程比为11:89,建议市区和江阴按15:85的比例分担资本金。
(1)假如能争取国开行专项基金低息贷款(约为资本金的50%),则市区承担约2亿元,江阴承担约11.6亿元,按四年实施期算,每年市区和江阴的资本金投入分别为0.5亿元和2.9亿元。
(2)如国开行支持不多,假设获得中央专项建设基金补助4亿元,则市区承担约3.5亿元,江阴承担约19.6亿元,按四年实施期算,每年市区和江阴的资本金投入分别为0.6亿元和4.9亿元。
方案二(方案一变种)
在方案一基础上加大对江阴的支持力度,建议市区和江阴按30:70的比例分担资本金。
(1)假如能争取国开行专项基金低息贷款,则市区承担约4.1亿元,江阴承担约9.5亿元,按四年实施期算,每年市区和江阴的资本金投入分别为1亿元和2.4亿元。
(2)如只能获得中央专项建设基金补助4亿元,则市区承担约6.9亿元,江阴承担约16.2亿元,按四年实施期算,每年市区和江阴的资本金投入分别为1.7亿元和4.1亿元。
方案三(按全线里程数分担)
虽然S1线一期工程市区和江阴的里程比为11:89,但考虑到今后还有二期工程,江阴段仅占全线长度的43%;同时,将来二期工程建设时,锡澄之间很可能已经实现一体化。为体现对江阴的支持,建议市区和江阴按55:45的比例分担资本金。
(1)假如能争取国开行专项基金低息贷款,则市区承担约7.5亿元,江阴承担约6.1亿元,按四年实施期算,每年市区和江阴的资本金投入分别为1.9亿元和1.5亿元。
(2)如只能获得中央专项建设基金补助4亿元,则市区承担约12.7亿元,江阴承担约10.4亿元,按四年实施期算,每年市区和江阴的资本金投入分别为3.2和2.6亿元。
总之,如果考虑现状锡澄两地“分灶吃饭”的情形多一点,则选择方案一、方案二比较适宜;如果考虑远期锡澄两地终将一体化的情形多一点,则选择方案三比较适宜。
但无论采取何种方案,市区每年需支付的资本金,最少5000万元,最多3.2亿元,远低于很多部门的日常行政性开支;而江阴每年需支付的资本金,最少1.5亿元,最多4.9亿元,低于南沿江城际铁路的投资强度,都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括号中为平均每年出资额(按4年计算)
4、关于运营补贴
市域快轨S1线运营初期(2020~2022年),由于工程投资规模大,设备折旧多,客流处于培育期,年均运营补贴较高;近期(2023年~2029年),由于客流趋于成熟,且二期工程可能建成投运,年均运营补贴明显下降。建议在二期工程投运前,市区和江阴按30:70的比例分摊运营补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