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2-28 13: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1.高架东端起点处存在的问题
下图(图2)是双岭路高架桥东端起点。由图可以看出,双岭路高架桥起始于临西五路(江泉)高架桥双岭路立交桥西口,在起始端,分别在临西七路东和临西六路东设置了出口和入口。
线面分别从外形设计、功能设计、流量设计三个方面对相关匝道进行分析。
从设计外形上来看,由于此处采用了非对称时设计,高架中央隔离带向南偏离道路中心线。
北侧路面由一对共4个入向车道汇聚而成,200m之后再分离为3个主路车道和2个匝道车道。
南侧只有3个车道,临西六路以东分流为2个直行车道和2个转弯车道。而转弯车道又有一条入口匝道汇入,之后又分流为右转弯匝道和左转弯匝道,整个匝道过于复杂。
从功能上来分析(见下图3)。
以南侧匝道系统为例,转弯匝道从主路分离开始,就承担了所有转弯并向两个方向汇入江泉高架路的功能。自西向东来的车流来到此处,有三个方向的去处:直行向东、转弯向南、转弯向北,因此,这个匝道承担了来自双岭路高架桥2/3的功能。这是其一。
其二,还有一条入口匝道在此处汇入这条转弯匝道,因此,还承担了从地面道路汇入江泉高架路的功能(向南+向北)。
也就是说由西向东与高架相关的车流共有4个主要轨迹,而这条匝道承担其中3个主要轨迹,占3/4,其重要性远远高于双岭路高架与滨河西路的联络线(即直行向东通道)。
北侧匝道情形类似,不赘述。
再从流量上分析(见下图4)。
同样以南侧匝道为例分析。西向来车主路约占总来车流量的的80%~85%,王庄路匝道来车约占总来车流量的15%~20%。再看去向。直行向东至滨河路的车流量最多占总流量的30%,向北转弯和向南转弯流量各占35%~40%,也就是说下图虚线圈内匝道要承担总流量最多80%的车流。
北侧匝道情形类似,亦不作赘述。
如此重要的“交通干道”却被设计成时速只有40km/h的“匝道”,而且设计成双“Y”型,过于复杂,各项车流相互干扰,通行效率自然无法保证。
目前已建成立交桥匝道只有2车道,很显然不能满足以后交通流量的需求,从设计图纸来看,也并未对其进行改进,这是一大缺陷,这里将成为双岭路上第一个交通流量的瓶颈。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