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政府关于印发《创新型湖南建设纲要》节选
重点任务
建设创新型湖南的重点任务是:以自主创新为核心,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政府管理创新、文化创新、教育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构建具有湖南特色的创新体系,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重点组织实施九大创新工程。
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工程
按照新兴产业规模化、优势产业高端化、特色产业集群化、传统产业高新化的思路,以突破优势产业高端发展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瓶颈为核心,以高新技术应用为基础,以长株潭沿江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为重点,统筹项目、产业园区和基地布局,推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加快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生物、新能源、信息、节能环保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整合资源,协同创新,重点突破现代工程机械关键零部件、新型轨道交通装备、风电装备、国防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动力电池、高性能数字芯片、智能电网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集聚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和园区,打造一批具有湖南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品牌群,形成一批核心竞争力强、国际化水平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企业。促进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等三大产业成为全省经济的支柱产业,生物、新能源、信息和节能环保等四大产业成为全省经济的先导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高起点上的规模扩张和集群发展。
以推进信息化为重点,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应用新一代集成协同、制造服务、制造物联、云制造等信息化支撑技术,优化制造业务流程,强化精细化管控,打造数字企业、服务型制造企业和产业服务平台,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集成应用计算机、微电子、自动控制等信息技术,提升我省轻纺、建材、食品等行业的装备自动化水平。应用现代绿色生产技术,推动钢铁有色、石油化工等行业的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推进国家级再制造试验基地建设,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数控机床、汽车零部件等领域开展再制造试点示范。
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推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以长株潭沿江高新技术产业带为重点,着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核心区、聚集区和承接区的建设。积极引导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向高新园区聚集,支持长株潭创建国家级科技创新园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全省新建1-2个国家级高新区、15个左右省级高新区。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先进矿山装备、航空航天装备、通用电机、新能源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重点建设一批国家和省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培育形成一批国内或国际领先的产业集群,进一步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的集群化水平和整体竞争力,把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率先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化和两型产业园区。
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加强分类指导、完善扶持措施,促进企业成为研发投入主体、技术创新主体、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主体。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研发机构,鼓励创新能力强的企业组建技术中心,开展产业核心技术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完善创新型企业评价机制,促进创新型企业的持续创新;完善国有企业绩效考核,把研发投入、研发机构、研发队伍、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等纳入绩效考核范围,推进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组织实施好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创新创业投资支持力度,运用高新技术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创新创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