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2703|回复: 21

全国重点文物——沙面(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15 06:3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5 06:3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描述:昔日沙面东桥有几次的变化,这片不知道是否就是反映改建时临时搭起的竹排便桥?
?26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5 06:34:12 | 显示全部楼层
?24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5 06:35:04 | 显示全部楼层
?1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5 06:36:08 | 显示全部楼层
?33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5 06:37:37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桥旁边的六二三纪念碑

?2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5 06:3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描述:1905年老照片沙面码头
?26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5 06:39:35 | 显示全部楼层
?3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5 06:40:20 | 显示全部楼层
?3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5 06:4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沙面所在位置,原是西关南面、白鹅潭北面珠江边的滩涂小岛。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十三行和夷馆被烧毁。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后又进攻大沽口,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清咸丰九年(1859年)清政府批准中流沙临江一面供英、法建立租界。两年后,即1861年又签署了《沙面租界协定》。“沙面”的名称就是取中流沙“滨海一面”之意。当时,英法人用战争赔款,在中流沙筑基填土,修造了四面环水、椭园形的“沙面”人工岛。在岛的北面开凿人工运河(沙基涌),将岛与西关城区分隔开来。迁走栖居在此的中国人(蛋家船民和水寮)。沙面从此成为英法租界。
  沙面为租界时在上世纪廿年代,位置在沙面二街对出江边上盖有一日字方亭,有水泥桥廊与堤岸相接。方亭为钢筋水泥框架结构,绿瓦顶盖,因而称“绿瓦亭”。绿瓦亭用作简易码头专供外国人上落船之用,有驳轮接运湾泊于白鹅潭的外国商船和军舰上的商人、海军官兵进出沙面。外国人从这里上岸,可逃避关税。
  听老一辈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每到晚饭时分,绿瓦亭附近叫唤孩子们回家吃饭的声音总是此起彼伏;晚饭后,全家老少又会结伴前往绿瓦亭边纳凉游泳……
  这个亭子当年曾是沙面南岸最标志的建筑。每到明朗的月夜,江上渔火闪闪,绿瓦亭与鹅潭酒舫灯火通明,在伸入江面的绿瓦亭上垂望远处倒映在江心“鹅潭”中的月影,景色迷人美丽,充满诗情画意。这一特定景色构成的画面,成为1963年羊城八景之一 —— 鹅潭夜月。但1979年兴建进入白天鹅宾馆的专用车道时, “绿瓦亭”也被拆掉除,从此羊城八景“鹅潭夜月”消失了。
?2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5 06:43:2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沙面
?2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5 07: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描述:另一个角度看清代时期西桥
?3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5 07: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1941年的沙面
?2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5 07: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19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5 07: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17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5 23:32 , Processed in 0.051235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