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8332|回复: 21

[网友活动] 世界文化遗产日——我心中最美的中轴线征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11 09: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大家选送心中最美的北京中轴线图片,并预祝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

凡参与者,均有奖励。
原创转载均可。
发表于 2011-6-11 10:4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先来一张。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1 11: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再上广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1 11: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巴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1 11:2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建筑评论家 于 2011-6-11 11:31 编辑

1915拍摄的华盛顿中轴线长镜头--你见过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1 12: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建筑评论家


    这张不错,就是有点旧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3 18:52: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是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梁思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3 18:55: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轴线演变

  要探讨中轴线的起源,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中国古代建城思想。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周礼·考工记》记述了关于周王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相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也就是说,在周朝的时候,皇城中间是宫城。皇城比宫城大一点。这在北京城的布局中没有变化,北京城的皇城就在中间,然后就是层层包围,层层套着。可见,这个思想在周朝就确定了。但是周朝城和现在的北京城有一个不同。那时候,人们建城讲究每面要有三个城门,而且道路要都对着,它这个九经九纬,经和纬就是横的竖的它都对着,皇城在中间,这就是古代最早的建立都城的思想,这种思想有好多专家考证过,说是源于中国的井田制,因为中国的井田制就是方块的,方块不断地罗砌在一起,是中国最早的建城的思想,所以中国很多城是方的,凡是规划的城都是方的。《周礼·考工记》记述的周代城市建设的空间布局制度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实践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的是儒家的礼制思想。《周礼》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北京城还有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先有规划而后建的城,有很多城市,比如上海,大连,青岛,是依地势,依海边,或是依河流而建的。但北京不同,北京城是先有规划再建城的。是依据周王城的思想,在一块空地上建起的一座方形的城,皇城在城中央。

  明北京的中轴线和历史上中轴线有什么不同?首先,明北京的中轴线把南边拉长了,全长7.8公里,把进入北京城的建筑大大的拉长了,增加了从永定门到前门这块,等于就是它从前门那儿进,就从城的正门,北京多了一个外城,外城把轴线拉长了。

  再有,明北京城做了一个大贡献,就是使中轴线继承了古代建筑整齐对称的思想。永定门两侧一边是天坛,一边是先农坛,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称感。进到天安门后,一边是太庙,一边是社稷坛,就是现在的文化宫和中山公园,让你整齐地对在这儿,元大都社稷坛和太庙是在城的两边,不是紧挨着中轴线,你看它把中轴明显整齐对称,非常明显。

  明代中轴线除了继承元代的思想之后,最主要的就是它建了景山,原来的中轴线上景山位置上有圆形建筑,上面没有山。景山是挖湖堆出来的山,其巧妙之处在于,使景山成为中轴线上的全城制高点,这不仅增加了城市景观,也使中轴线的内容大大增加了。

  最后一个它的变化,就是把钟鼓楼放到了中轴线的末端。元朝中轴线的最北边是个寺庙,叫万宁寺,万宁寺有一个建筑叫中心阁;金中都的时候中轴线北端也有个寺,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叫天宁寺。寺庙里面供奉的是宗教里讲的神。

  明朝以后,中轴线的末端是钟鼓楼,钟鼓楼的作用和皇城不一样,它是给老百姓报时的,是为民服务的,它周围是民,是人,这体现了一个重大的变化。

  在5000年的历史演化当中,中轴线最后形成了一条非常出色的气魄雄伟的北京城市中轴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3 18:57: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轴线的人文意义

  城市轴线不只中国有,也不只北京有,巴黎和华盛顿等欧美城市有,在中国历史上秦城咸阳有,东汉、北魏也有城市轴线,然而,都比不上北京中轴线,都没有像北京中轴线如此之长、如此笔直与壮观,如此考究"自然、文化"理路。北京原本"中轴线",南北贯通,南达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将京城分为东与西,位于中轴线上的宏伟宫殿建筑群--皇宫、紫禁城,是北京的中心,紫禁城外还有城,均以中轴为线,城中有城;中轴的东西两侧,对称修筑,内城左修太庙,右筑社稷坛,外城左修天坛,右建先农坛,城外则为左日坛,右月坛;紫禁城、皇城、内城与外城,城城呼应;有城就有城墙、门楼和角楼,是北京人文的壮观与美景;有城就有街、有房,标淮的北京街巷是胡同,房子是四合院,胡同可以是横七竖八,却怎么走也不会迷失方向,走街串巷的叫卖声,怎么喊也会传入四合院:四合院可以是大大小小,却必是中轴式建筑,设计正房、两侧厢房、正门与侧门,关起门来,自有安身处,自有天伦乐。

  北京中轴线是一种圆满的境界,既可体现地理上的风水要求、文化上的制度与心理要求。不过,无论如何,"北京中轴线"观念和北京的风貌,相当具体地贯通了"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一中华文化精神。"中和位育"出自《中庸》。"和"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老北京的城市格调,带有比较充足的"致中和"宽容性格,宫殿位于中心,高高在上,等级森严,同时,四合院鳞次栉比,胡同密布,街市人流,养鸟、斗蝈蝈、喝茶、聊天,可以在空间交错之中,一边嘴上挂着"莫谈国事",一边休闲取乐"胡同消息"四起,北京人的生活方式与休闲功夫,训育了北京人独有的柔性与乐天性,自尊、大方与悠悠自得。作为古都的北京,经历了明清6个世纪的昌盛,她在空间布件配置上的宽裕,在对世间情感释放上的宽厚,是留给人类深厚奇妙的文化理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3 19: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梁思成先生这样描述北京古城的中轴线:“北京在部署上最出色的是它的南北中轴线,由南至北长达七公里余。在它的中心立着一座座纪念性的大建筑物。由外城正南的永定门直穿进城,一线引直,通过整一个紫禁城到它北面的钟楼鼓楼,在景山巅上看得最为清楚。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城市有这样大的气魄,能够这样从容地掌握这样的一种空间概念。更没有第二个国家有这样以巍峨尊贵的纯色黄琉璃瓦顶、朱漆描金的木构建筑物、毫不含糊的连属组合起来的宫殿与宫廷。环绕它的北京的街型区域的分配也是有条不紊的城市的奇异孤例。”



欣赏北京中轴线,要从景山开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3 19: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俗话说:没上过景山,就不懂帝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4 17:2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中轴线——地安门方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4 17:2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中轴线——东直门方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4 17:2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中轴线——西直门方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4 17:2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中轴线——天安门方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1 08:32 , Processed in 0.048360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