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8-3-18 12:33:1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节 中山国都城灵寿
中山国的城垣,据《鲜虞中山国事表疆域图说补释》一书考证,中山的城邑共有36个。中山国所属城邑除前述新市、中人、顾、灵寿都邑外,还有房子(今高邑西南),扶柳(今冀州市西北扶柳城村),鄗(今柏乡县柏乡镇东北),石邑(今鹿泉市南故邑),肥(今晋州市晋州镇西),封龙(今元氏县西北封龙山南麓),昌城(今冀州市西北),宋子(今赵县赵州镇东北),下曲阳(今晋州市晋州镇西),昔阳(今晋州市晋州镇西北),九门(今藁城区西北九门村),东垣(今石家庄市区东古城),苦陉(今定州市南邢邑镇),宜安(今藁城西南),宁葭(今石家庄市区西北),井陉塞(今井陉县北),番吾(今平山县东),权(今正定县正定镇北),南行唐(今行唐县行唐镇东北),曲阳(今曲阳西),左人(今唐县仁厚镇西)等。
在和周围大国的抗衡中,这些城邑发挥了重要的防御作用。特别是都城灵寿,无论是城垣规模,还是繁华程度,都是显赫一时,成为河北先秦时期三大古都之一。
根据考古发掘,中山国都城灵寿城址,位于今平山县城北三汲乡东南,今灵寿县城西北一带,距石家庄市区约50公里,坐落于滹沱河北岸的丘陵台地上,以太行山脉为屏障,其南、西、北十多公里处,均为太行山群山,东临冀中大平原。城址北依林山,南濒滹沱,城址东西两侧为高坡,东西城垣外有源自林山的天然溪流,自北向南流入滹沱河,相传为“京御河”。
就现有的发掘结果,城址平面呈不规则桃形,北高南低,从发掘的地下夯土城基来看,南北长约4.5公里,东西宽约4公里。城址范围内现有13个自然村并黄山一座。故城由7道城墙围成,中部一条南北向夯筑城垣将城分成东西两城,城垣基部宽25米,深约4米。东城北部为宫殿建筑区,南部为手工业作坊和居住区;西城北部为王陵区,南部为商业区、居住区和农耕区。
王宫建筑气势宏伟,装饰华丽;手工业发达,作坊分工细密,有的专门制陶器,有的专门制铜、铁器,有的专门制骨器、玉器,还有的专门铸造货币。在陶器作坊遗址中,不仅存在大量的豆、盆、罐等陶器残片、残陶窑,还发现了一定数量的磨盘、陶轮、陶拍等制陶工具,大量的裸露遗物证实了当时的制陶作坊内部已有了不同的分工。在遗址残存的大量空心砖残片上,部分印有陶文,标明制作工匠的姓名。在铸铜、铁器作坊遗址,既有大量的陶范、铜渣、铁渣,又有密集的炼炉。从遗址可以分别出不同的功能区:西南部是作坊的管理机构或居住区;东部是铸造铜、铁器的陶范作坊;东南部是铸造铁铲、镬、镰、削等生产工具的作坊;中部是铸造兵器、货币及其他小件铜器的场所;北部是铸造实用铜器的作坊。在制作骨器、玉器、石器作坊遗址,发现有牛骨料、角料、黑色细砂岩和页岩石圭料,以及骨笄、骨珠、石璧、石圭、玉人片的半成品等。这充分反映了当时灵寿城经济繁荣景象。
城址外西部的西灵山南坡下为中山王陵区,出土了震惊中外的1.9万余件珍贵文物,包括金银器、铁器、青铜器、玉器、陶器、骨器、丝织品和酒类遗物,有殉葬的战马、狗,木船,甚至活人遗骨。而在这些遗物中,中山王陵兆域图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引起学术界的格外关注。
中山王cuo墓出土的这件镶嵌金银丝的铜兆域图版,长94厘米,宽48厘米,厚约1厘米,背面中部铸有一对铺首便于提携,正面是一幅完整的中山王、后陵园的平面设计图。设计图内不仅包括三座大墓、两座中墓的名称、大小及四座宫殿(正奎宫、执旦宫、绍宗宫、大将宫)、内宫垣、中宫垣的尺寸和距离,而且还有中山王cuo颁布的修建陵园的诏令,大意是:中山王命令相邦(司马賙),对王、后陵园的规模进行设计,并由有关官员测绘成图,营建时要按图样的尺寸大小施工,有违背者杀无赦,不执行王命者罪及子孙。此图一份随葬,一份府库存档。
此图版是我国迄今发现的唯一一件刻在铜版上的平面设计图,也是世界罕见的一件标明比例尺寸的设计图。经科学工作者对兆域图上平面的实测与文字记录的尺寸作换算,发现此图是按1 :500的比例尺缩制而成。通常人们认为,使用比例尺绘制地图,以公元267年西晋裴秀为最早,他绘制的地图是“以二寸为千里”;隋代建筑大师宇文恺设计明堂,其比例尺是“用一分为一尺”,即百分之一;而中山兆域图的发现,则把中国缩尺制图的历史提前了600多年,这种先进的制图方法不仅改写了中国古代科技史,也改写了世界古代科技史的记录。
在灵寿故城遗址附近还发现珍贵的中山守丘石刻和中山王池囿遗址。守丘石刻约刻立于前378年,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碑碣实物,是中国碑刻的鼻祖。中山王池囿则是在石家庄一带发现的最早的古园林遗址。
城东高坡上有一夯筑城垣遗址,东西长约1400米,南北宽约1050米,城西部当中夯筑一座土台,名曰“召王台”(赵王台),考古人员推论属灵寿城的军事防御设施。近年来,有民间人士认为这应是灵寿城址,尚需考古发掘来解开谜底。
灵寿故城遗址的考古发掘,以极其丰富的实物遗存,撩开了一个历史文献记载缺失的古国的神秘面纱,是中山国在中山桓公复国后开创的近一个世纪的历史辉煌的物证。
由于中山灵寿故城在中国考古学上占有重要地位, 1982年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