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2894|回复: 5

140年前的北京老照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5 15:5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北京小飞侠 于 2015-11-5 16:09 编辑

140年前的北京人长啥样
  • 318评论
  • [url=]
    幻灯播放[/url]
  • [url=]
    保存到微云[/url]
  • [url=]
    我要分享[/url]



1/11



BBC报道,本月英国伦敦唐人街将举办《京华清影:托马斯-查尔德历史照片展》,摄影师查尔德拍摄的珍贵老照片展现了19世纪70-80年代的北京风貌,图为查尔德拍摄了一系列清代婚俗照片。他这样形容这幅照片:婚礼是世界各地的传统仪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风俗。在中国,新娘穿红衣、蒙大红盖头。这位新娘穿着大红缎子的嫁衣,盖头有金色刺绣、珍珠装饰。

2/11



这一系列作品拍摄于19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是最早且最完整的城市调研资料。摄影师查尔德在中国生活了二十余年,会说中文,期间完成了一批极大规模的北京及其周边区域照片文献。通过早期摄影技术,这些图片向观众展示了清代北京的古建与人文,其历史视角给予观者探索中国璀璨文化别具一格的方式。图为《蒙古喇嘛》,这是北京宗教人物最早的照片之一。





3/11


图为骆驼拉着煤和白灰,从西山进入北京。这是描绘19世纪行旅者经由丝绸之路进入中国的最早的照片之一。


2015年11月05日08:00腾讯国际新闻









4/11


图为颐和园内的玉带桥。这种优雅的拱桥是传统的中国式设计,拱度足以供御用的龙舟从下面通过。


2015年11月05日08:00腾讯国际新闻









5/11


图为北京西部的碧云寺,始建于元朝。白色的大理石宝塔是全国最大的一座。


2015年11月05日08:00腾讯国际新闻









6/11


图为万里长城。现在这一段长城两侧都种满了树。


2015年11月05日08:00腾讯国际新闻









7/11


图为19世纪晚期的北京皇城正门。查尔德称,这扇门只有特殊国礼时才打开,供皇帝本人出入。在皇帝大婚时,整个游行队伍都要通过此门。


2015年11月05日08:00腾讯国际新闻









8/11


图为颐和园内的石舫。查尔德在1870年代拍摄了这幅照片,石舫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受到严重破坏。查尔德记载说,“曾经,石舫上有乘凉的舱楼,但完全消失了。”1893年,舱楼重建。


2015年11月05日08:00腾讯国际新闻









9/11


图为清代北京商业街。查尔德这样描述:炉子上,水壶在烧水,旁边是卖棉毛的商店,外面挂着一球毛线的招牌,那间很精致的店面门外站着的男人是面点厨师。查尔德说,唯一能拍摄到这些场景的机会是道路泥泞,行人无法挤在相机周围。在当时,摄影还是一项复杂的新奇技术,往往引来围观。


2015年11月05日08:00腾讯国际新闻









10/11


图为浑天仪。查尔德在中国期间,担任“帝国海上海关署”工程师。他很快注意到中国的发明创造和精湛工艺。查尔德这样描述浑天仪:这是中国最优秀的青铜仪器之一,制造于13世纪,是古代中国精湛技艺的有力证明。


2015年11月05日08:00腾讯国际新闻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6 18: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名家摄影作品将拍卖:老照片里的北京城


来源:新浪收藏  发布日期:2015年11月6日 

  一年一度的华辰影像秋拍即将在11月15日举行,其中13日和14日是拍卖前的预展,大家可以到华辰秋拍现场(伯豪瑞廷酒店五层)去近距离欣赏那些一百多年前的摄影作品,很多摄影作品十分珍贵,一生可能也就见到这么一次!那这次秋拍有什么值得一看的摄影作品呢?我仅以北京为例,为大家介绍几位名家的珍贵摄影作品!
  1、汤姆斯查理德的作品
  汤姆斯查理德是一位曾经学习过摄影技术并在北京拍摄的摄影师。他1841年出生于英格兰的Madeley,是建筑学家的子弟。他在伦敦当过老师教过工科,直至1869年他才成为一名非职业的摄影师,1870年的五月,他被Customs公司雇用负责设计北京地区军事管辖区的煤气系统,1874他的妻子和三个孩子也来到了北京。1889年,他们一家回到英格兰,住在伦敦南部的乡村Bromley,查理德1898年死于意外。
  查理德是十九世纪拍摄北京历史建筑最为优秀的一位摄影师,他使用的湿胶棉摄影技术的运用在当时是很棘手的,使用它的通常是些极出色的摄影专家。此前很多摄影师使用的平板摄影技术与之相似也能达成同样的摄影效果,却不能适应北京冬天室外寒冷的天气。但只有冬季才拍到没有树木遮挡的建筑,这也是查理德照片最可贵也是价值最高的地方,而且查理德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张照片都标有编号和拍摄地的名称及拍摄时间。这次华辰秋拍第250号、251号、252号就分别是查理德的第48号作品、86号作品和97号作品。相对应的建筑分别是观象台浑天仪、天坛圜丘、国子监牌楼。

  托马斯_查尔德的第48号作品-观象台浑天仪

  托马斯_查尔德的第86号作品-天坛圜丘

  托马斯_查尔德的第97号作品-国子监牌楼


  2、山本赞七郎的作品
  山本赞七郎是日本摄影师,1855年生于日本冈山县。1882至1897年间在东京开照相馆,后来来到了中国,在北京拍照并开设了照相馆,是最早在北京经营照相馆的日本人,其开设的“山本写真馆”位于北京东安门外霞公府路。主要为皇室服务,摄影术自此传入宫禁,成了倍受幽居深宫的未代皇后等人欢迎的时髦消遣。山本赞七郎受过专业训练,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加上日本人特有的执著和认真,他拍摄的北京风光照很讲究,而且流传甚广,
  他拍摄了大量的北京古建、风土人情和清宗室成员的照片。好景不长,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照相馆被义和团当成“二毛子”,“凡洋货店、照相馆尽付一炬”,北京的照相馆业受到巨大冲击,“山本写真馆”也没有幸免,毁于战乱!战乱平息后,避难于使馆幸存下来的山本赞七郎很快重张开业,在联军攻入北京城后,山本赞七郎还同小川一真、柴田常吉、深谷驹吉等一起用相机记录“庚子事变”后北京的实况。
  这次华辰秋拍第296号拍品是山本赞七郎摄影集,共收录了38张山本赞七郎作品,其中的正阳门箭楼、天安门、挂有五色旗的太和殿都是山本赞七郎拍摄作品里的精品。另外华辰秋拍第253号还有一张山本赞七郎拍摄的西黄寺清净化城塔蛋白照片,品相完好,清晰度较高,是山本赞七郎的代表作之一!

  山本赞七郎拍摄的正阳门箭楼

  山本赞七郎拍摄的天安门

  山本赞七郎拍摄的太和殿,此时的太和殿已经隶属民国政府

  第253号,山本赞七郎拍摄的西黄寺清净化城塔蛋白照片


  3、俄国摄影师伊万诺维奇的作品
  此次秋拍第255号作品为俄国摄影师伊万诺维奇清末庚子时期,在北京拍摄的建筑、风景散页。含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众香界等颐和园影像5帧,祈年殿、皇穹宇、皇干殿、圜丘等天坛影像4帧,太和门、太和殿、干清宫内景等紫禁城影像3帧,金鳌玉蝀桥、白塔等北海影像2帧,钟楼、寰海尊亲牌坊等雍和宫影像2帧,俄国大使馆门口合影1帧,北海大佛殿1帧,奉天白塔1帧。品相保存完好,清晰度极佳,尺幅较大,为记录清末北京皇家建筑的珍贵影像。其中北海阐福寺大佛殿最为珍贵!阐福寺位于北海北岸,原为明代太素殿旧址,清代康熙常奉其母后来此避暑。乾隆十一年(1746)仿照正定隆兴寺之规模改为喇嘛庙。正殿大佛殿,高达三层,黄琉璃瓦绿剪边歇山顶。殿内供奉一尊千手千眼佛,由整株金丝楠木雕刻而成,镶嵌无数珍宝,极其珍贵。殿前立有两统石碑,东边的碑身南面无文,北面刻有乾隆御题《御制阐福寺大佛诗》;西边的正相反,北面无文,南面刻有乾隆御题《御制阐福寺碑文》。
  在俄国摄影师伊万诺维奇拍摄此照后不久的1919年,驻扎在阐福寺的消防队生火做饭引发大火,阐福寺大佛殿连同后面的后殿、八方亭被毁。此照就更成了为数不多的几张阐福寺大佛殿遗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8 21:3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沧桑的回忆,更可惜的是代表中国特色的建筑没有多少人盖了,到处都是火柴盒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9 00:4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阐福寺大佛殿一张尤为珍贵,照片中后殿露出一角,可以纠正目前的复原设计中后殿采用重檐歇山顶的错误。趁修复工程还没有全面展开,还来得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9 07: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珍贵的历史老照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9 19:3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前门挺气派的,挺高大的{:5_1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2 05:23 , Processed in 0.032256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