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落飞

2015年7月20日武汉新闻汇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21 00:4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巴山楚仁 于 2015-7-21 01:08 编辑
回复  巴山楚仁


    不太认同你的观点,就比如说上海有两个机场,如果只有一个机场,那肯定是全国第一 ...
laji2004108224 发表于 2015-7-20 22:39



    你如果拿武汉的火车站来举例我会十分赞同,因为武汉铁路交通腹地很大,处于十字路口,中转需求量大。但在机场、港口、集装箱等方面,武汉不具备优势,手中好牌真的不多。这不是以我们主观意志为转移,而是客观现实。

比如机场,京沪是国内真正意义的国际化大都市,与广深根本不是一个级别。同时,京沪是真正集中了国家诸多战略资源的城市。所以首都机场可以名列世界前茅,上海两大机场可以长期雄踞国内机场前五强或者前六强。

上海作为国际航运中心,在清末民国如此,在土共时期也如此。因为沿海+长江这两大经济带的结合部,上海进出口贸易与集装箱吞吐辐射面巨大。所以洋山港集装箱属于国家层面的投资与开发。

而武汉由于建国后的计划经济体制与国家发展战略转移,加上告别清末民初单纯的水运时代,武汉作为长江航运枢纽功能极大退化,其航运企业实力甚至连重庆都不如(因为家族关系,我十分了解长航及武汉港口97年后的大规模衰退)。而武汉进出口贸易早在本世纪初开始,其中西部第一的位置就分别被成都、重庆以及郑州超越,其集装箱货源远不如上述城市。多亏四川发展泸州港(不愿意依靠重庆港口),与武汉阳逻形成战略合作,搞泸汉台转运,加上河南湖南部分走水路的集装箱(因为阳逻与上海洋山港有定期集装箱班轮,可以保障运输周期)才弥补武汉阳逻港集装箱运输长期落后重庆寸滩港的尴尬局面(其实略微领先,很难保持下去)。

这就是武汉的现实。武汉自从90年代末期后,其制造业、进出口、航运等方面在中西部第一的地位已然动摇,成渝的崛起,郑长的发展,已经让武汉在港口、机场、国际航运上优势不在。这就是现实。

虽然08年开始,武汉出现软糖黄金组合,开始不断复兴,但西部大开发已经持续多年给成渝造成很多优势。而制造业、港口、机场的过去优势基础的恢复还需要时间。所以我们既要看到武汉的巨大潜力和大号前景,也要看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保持客观认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1 00:5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所有有关的新闻都是调研啊,几时开始干活啊?
挖挖的讲话还是很有水平的,万幸啊
佐罗 发表于 2015-7-20 17:22



    哈哈哈、握个手、每天看新闻都是调研、、武汉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哈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1 00:5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0# 巴山楚仁


    说穿了是国家有意为之,京沪聚集的资源成渝得到的优惠都是武汉不可能有的,武汉有今天,已经可以了。从战略布局的角度讲,不可能让武汉中西部独大。所以武汉也要知趣的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再做什么前三强的梦不现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1 01:0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巴山楚仁


    说穿了是国家有意为之,京沪聚集的资源成渝得到的优惠都是武汉不可能有的,武汉有 ...
lovedreamer1 发表于 2015-7-21 00:59



    是的,且不说京沪第一级,还有广深第二级,另一个老牌天津,武汉都跨不过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1 01: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3# 巴山楚仁


    成渝那种地方能有投资者,明摆着就是国家行政干预布局,不然谁会在成渝投资。智力资源自然资源市场资源都不是最佳。但是竟然能超越武汉的招商,摆明了就是扶持,且不说那些不叫国税和转移支付,摊派央企投资就不少。只可惜成渝依然是人才外流。好在靠行政力量长久不了,武汉的地缘优势已经弱化了。靠国家战略布局从领事馆的分布上,就知道也不要幻想了。所以武汉只能死死专注产业和高科技,这才是武汉将来立命的根本。京沪已经到顶了,堆更多资源也不会怎么大发展了,况且中国这么大,京沪根本辐射不了太远。抓住强手的缝隙求生存,是武汉决策层应该多考虑的方向。
   张之洞也是在一个薄弱的基础上开创近代武汉辉煌的,所以还是要有好的领头人找对方向。在领头人未出现之前,好好修路搞基建打基础就够了。比数据武汉现在太吃亏了,别个都有扶持,武汉纯靠自己,比不了官二代富二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1 01: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巴山楚仁


    成渝那种地方能有投资者,明摆着就是国家行政干预布局,不然谁会在成渝投资。智力 ...
lovedreamer1 发表于 2015-7-21 01:12



    是啊。说起大武汉的历史,在张之洞主鄂前,汉口也仅仅是大码头,水运枢纽而已。但有张之洞这样的清末屈指可数的重臣执政,可以将很多本来投向广州的项目和资金争取到汉阳、汉口,让武汉从一个口岸城市一举成为产业高地,而且张之洞倾注文化教育,让武昌成为成为中西部新思想、新观念的策源地,让中西部学子往武汉靠拢,抓住了人才,形成文化中心。这就是大武汉仅次于大上海的雄厚基础。

现在在国家战略布局中,武汉再也不可能再现清末民初的战略地位。所以武汉只能充分发挥优势基础如光谷高新技术产业、沌口制造业优势,让武汉产业保持强大后劲。同时,不断恢复武汉历史上的优势,如港口、机场(民国时期汉口是内地最大航空枢纽)、航运等,在内陆保持交通口岸的优势,起码在航运上要超越重庆(重庆本土航运企业一直在发展,武汉国有航运企业退出后,地方航运企业没有发展,形成空白点)。在机场上缩小与成渝的差距,保持对郑长的领先地位。这样,武汉就能在国家战略上有突出地位,可以有条件争取更多更大的话语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1 05:2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8# cl520


    我也觉得,其实城际铁路要么不修,要修就修350的,可以随时并到国家大略大动脉上,修个200真的是浪费,武咸城际首当其冲。武黄城际本来是个修到南昌甚至福州350的好机会。至于汉孝共线武西高铁足矣。武天城际这些就是沿江高铁,修个什么破城际真是浪费,搞得也不好另开一条线修真正高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1 10:0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4# 黄小岛!


    武汉不光是大啊,变化也太大啊,每天不一样,我几时看得完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9 13:48 , Processed in 0.044781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