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5-4-19 20:5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3# versptine
民国时期,是法桐大规模种植的正式开端, 总数3万株左右, 而种植高潮是建国后,到1953年,暴增至10万株。
南京的绿化,始于公元229年三国时期的东吴,其后的东晋、宋、齐、梁、陈相继定都于此的320余年间,南京的先人们,逐渐养成了酷爱自然、纵情山水、盘游山居的习性,孕育了名闻中外的江南山水园林。从唐朝诗人韦庄的“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和元代诗人的“青青门外秦淮柳,几度飞花送船客”的诗句中,可见当时南京城市绿化之盛。1872年,一位法国传教士在南京石鼓路种下了南京第一棵法国梧桐树,开创了南京行道树栽种历史。1929年为迎接孙中山灵柩修中山路和陵园大道的时候,又陆续种下2万棵法国梧桐,遮天蔽日的林荫大道与中西合璧的民国建筑成为南京的象征。解放后,南京首任市长刘伯承对高大挺拔、郁郁葱葱的云南松情有独钟,不到3年,这些树苗就在南京市的山坡、路旁、湖畔、水边扎下了根,在中山陵、雨花台、玄武湖、鸡鸣寺、栖霞山等地茁壮地生长起来,成为点缀南京城市风景的又一道亮丽风景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