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1-24 20: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季华路商圈同质化过高
在迎来第一轮的产业升级大潮后,季华路要“剑指”全国知名的CBD品牌。在2013年底,季华路沿线的王府井百货、星星集团、绿地集团、瓷海国际、印象城等数十个商家“抱团”成立季华路商务同盟,搭建平台合力解决季华路上的发展问题。
据统计,在季华路商务带上,在建和拟建商业项目达到24个,总投资375.75亿元,商业商务总建筑面积达到400万平方米。罗朱远表示,开发商抱团共同推动商圈的发展,这点做得比较好。“但如果有政府的政策支持,需要政府从政策方面进行推进整个商圈的发展。”
罗朱远提到,季华路进行改造之后,定位为快速路,这对解决交通问题来说,是比较好的,但是从商业的角度,快速路对周边商业项目的人气聚集和落地消费有比较大的影响。
此外,在季华路商圈,商业项目过于集中推出,并不是慢慢逐步推出,一方面,过于集中推出,同时进行招商,会造成招商难的问题出现;另一方面,各大商业项目没有进行差异化定位和规划,造成同质化过高。
其实,罗朱远提到的两个问题,并不仅仅存在于季华路商圈,对于整个佛山商业地产,都适用。在罗朱远看来,以目前佛山的本地人口加上外来人口来说,佛山商业地产近500万平方米的供应量太大了。“一些已开业4、5年的购物中心,虽然不断地进行调整,但目前只有周末节假日人流量才会有高点,平时都比较冷清”,罗朱远表示,开发商其实在规划定位时并没有很注重差异化,“其实,佛山的文化底蕴很厚,是岭南文化的基础,在全世界的影响力都很大,比如陶瓷、武术,黄飞鸿、李小龙、叶问这些名字世界闻名,但是在现代城市中都忽略了,特别是在商业中。”
“从商业发展的趋势来看,商业项目在早期定位之时就要考虑清楚服务的客户群体是谁,进行精准化定位,根据这些客户群体的需求进行招商,而不是一味追求大而全”,罗朱远认为,一些社区型商业,应该针对社区内的消费者的消费,引入生活配套类商户,如便利店、维修店等。
另外,罗朱远还说到,目前,国内大型城市的开发有点“本末倒置”,先将商业盖起来,树立形象,把商业配套做起来,再来盖住宅,从而把住宅的价格提升。但是如果从商业运营的角度来说,应该先将住宅盖起来,积累人流量提升消费档次,再开发相应的商业配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