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5513|回复: 14

极目楚天揽日月——写在武汉中心登顶“华中之巅”之际【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9 10: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武汉绿地中心 于 2014-12-9 10:13 编辑


新华网武汉12月8日电(程超 申买云 张照龙)标高突破334米!12月1日,当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承建的武汉中心核心筒结构施工至74层,一举刷新333.3米民生银行大厦保持10年的武汉第一高度,正式问鼎华中“第一高”。届时武汉中心封顶后,塔楼建筑总高度将达到438米。
    置身于武汉王家墩中央商务区,远远望去,卓尔不群的高度、优美的帆形外观、鳞片状的绿色玻璃幕墙,让这座华中地区开建的第一座4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赚足了眼球。“对于以城市名称冠名的建筑,武汉中心的价值已远远超越了它的高度。”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副总经理、武汉中心项目经理邓伟华自豪地说。
    3年来,这座创造了华中房建领域乃至业界多项纪录的摩天大楼终以地标身姿生动诠释了武汉“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雄心。


钢板“骨骼”撑起摩天大厦
    武汉中心地下4层,地上88层,高438米,是一栋集智能办公楼、会议中心、白金五星级酒店、360度高空观景台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地标性国际5A级商务综合体。
    当传统施工以钢筋作为墙体的“骨骼”时,武汉中心地下4层至地上12层,却是以钢板外加钢筋作为墙体的“骨骼”。项目常务副经理、总工周杰刚告诉记者:“建筑高度不断增加,底部墙体荷载也就越大,传统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只能通过增加厚度来支承荷载。过厚的剪力墙不仅施工复杂、浪费建筑平面空间,而且导致自重大幅增加,地震作用同步加强,非常不利于抗震。”
    据周杰刚介绍,武汉中心采用“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技术,钢板墙有16层楼高,钢板总用量8000吨,共分为416块,单片钢板最重超过40吨。钢板墙承担了大部分地震剪力,起到耗散地震能量的重要作用,满足了塔楼8度设防的抗震需求。另外,钢板墙技术的采用,减少了墙体的厚度,节约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相当于“省”出约两层楼的面积。


智能模架搭建“全能空间”
    目前,武汉中心大厦以平均4天一个结构层的速度攀升,领跑国内同类超高层建筑施工速度。
    如此快捷的施工速度靠的是什么法宝?在工地现场,项目经理邓伟华指着塔楼顶部橘红色的巨型“金钢罩”告诉记者:“我们全靠智能顶升模架这个庞然大物发力!”
    武汉中心大厦竟然没有像传统施工那样搭设脚手架?为打消记者的疑惑,邓伟华带记者乘坐施工电梯登上了350米高的智能顶升模架平台。
    据介绍,该智能顶升模架主要由支撑与顶升系统、钢框架系统、模板及附属设施系统、智能监测系统组成,智能化程度全国最高。模架长约35米、宽约35米、高27.8米,自重约2000吨,顶部1225平方米的平台可堆放数百吨钢筋、施工机具等。整个模架类似巨型匣套“罩”在核心筒之上,通过由我局独创的混凝土微凸支点支撑在核心筒外侧墙体。建筑物每“长”高一截,分布在核心筒外侧墙体和中心立柱的9个液压油缸便共同“发力”,将模架整体向上顶升一截,继续盖楼。模架竖向跨度覆盖3个半结构层,可同时进行3层核心筒立体施工,实现流水作业,加快施工进度。模架外立面和人员通道均采用封闭式全钢结构,工人师傅在安全的封闭环境施工如履平地,再也不用担心高空坠落的危险。同时,模架采用先进的智能监测系统,实时反映模架运行状态、环境情况,确保模架安全、高效、精准运行。
    该模架设计结构为国内首创,由中建三局自主设计研发,获中建总公司年度唯一发明金奖。其结构体系为空间钢框架,外墙多点支撑,整体性好,抗侧刚度大;钢框架可随核心筒整体内收,确保操作架与墙体之间的安全距离;承力件具备模板功能,可周转使用,且不破坏原结构;核心筒四个角部设置了开合机构,彻底解决了外伸牛腿与框架的冲突;采用智能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平台及结构的工作状态,及时排险,施工更安全。在使用性能上,该模架整体性能好,安全系数高,平台自下而上分为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钢筋绑扎3个功能区,支撑系统位于混凝土养护区以下,避免了混凝土养护时影响平台顶升,从而提高了核心筒施工速度。
    该模架自2013年4月正式投入使用以来,已完成76次顶升作业。随着武汉中心建设的推进,该模架最高将顶升至410米,开启超高层核心筒模架体系的新时代,同时将为我国超高层模架体系的研发和使用积累宝贵经验。





破解超高层建筑消防难题
    超高层建筑消防,一直是备受关注的世界性课题。目前,大部分工程临时用水及消防,均是在建筑结构封顶后或结构施工接近尾声时才安装,在建过程存在极大消防隐患。2010年,震惊全国的上海“11·15”特大火灾事故,就是因为在建大楼现场没有临时消防设施扑灭焊花引燃物而造成大火蔓延,最终酿成58人死亡的惨剧。
    站在武汉中心项目模架施工平台顶端,记者立刻被现场配备的多个消防栓所吸引,打开开关,水压充足。“一旦发现火情,这里任何一个消防栓都可以派上用场,控制半径可达34.5米。像这样的消防栓,每个楼层布置了6个,确保全覆盖无死角。”邓伟华介绍,“武汉中心设计高度438米,远远超过云梯100米的最高设计,超高层临时消防一直是项目工作的重点。”
    据介绍,武汉中心目前建至74层,临时消防采用等步同升体系,用水泵加压、水箱中转、重力补给的方式供水,分别在地下3层,以及地上18层、31层、47层、63层设备层和将来的83层设置6个临时水箱,各临时水箱用水泵自下而上接力提升,待上层水箱安装完成后,利用重力供水,部分楼层采取减压措施。在结构封顶后,正式消火栓系统也基本完成施工。
    目前,武汉中心项目超高层建筑临时消防体系应用技术,已立项为武汉市城建委科研共建课题。 绿色施工从外到内“全副武装”
    武汉中心塔楼结构为巨柱框架—核心筒—伸臂桁架结构体系,呈渐变椭圆形,整体外形如迎风扬帆的航船。设计者力求将武汉中心大厦打造成阳光充足、空间利用合理、绿化率较高的城市有机体,使其成为绿色建筑的典范之作。
    武汉中心幕墙面积约9万平方米,由10935块独立呼吸式单元板块组成,鳞片状叠型幕墙板块拟合成曲面的帆形外观。“每个板块立面上下整体呈弯弧形,这种设计能最大限度接受阳光照射,尽量降低能耗。”项目常务副经理、总工周杰刚介绍,幕墙单元板采用穿条式隔热铝型材、中空玻璃等材料,对可见光有较高的透射率,具有高通透性。夏天能有效阻挡紫外线的入射,减少室外热量的渗入,降低空调能耗;冬天对室内可见光有较高的反射及折射率,形成“暖房”效应,降低冬天采暖能耗。
    不仅如此,该幕墙还可以“呼吸”。独立鱼鳞状单元板块均能自由开合,可依据需要通风换气,每一块独立单元板就是一个独立通风口,极大改变了以往写字楼纯封闭式环境。为充分利用太阳能,武汉中心还安装了太阳能电板,为整幢大厦提供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热水。


除了节能省电,武汉中心在环保细节方面做到极致。建成后写字楼内部装有智能环境监控系统、诱导式风机系统,可自动输送新鲜空气;地源热泵系统,可利用地下水冬暖夏凉的特点,自动调节大厦内的空气温度;雨水可通过幕墙单元板块的倒水口直接导入雨水收集系统,进行水回收和循环利用;3000立方米蓄水池的水蓄冷系统,在用电低谷期电价较低时,使用致冷设备降低水温,在用电高峰期电价较高时,把冷水循环到大厦内降温。“如果这些节能环保措施全部实施,写字楼可节能15%-30%。目前,项目先后通过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验收和美国LEED-CS金奖预认证,被誉为绿色建筑典范。”谈及绿色环保施工举措,周杰刚如数家珍。
    罗丹曾说:“美的风景,其动人之处并不在于它呈现的舒适的感觉,而在于它隐示的思想”。一个地标建筑的价值,不只是仅靠高度,还有它优美的外观、出色的结构、完善的功能、节能和环保的要素以及人文精神的承载。工程建成后,武汉中心将如扬帆的航船载满希望与力量,在经济的浪潮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成为武汉市的全新地标和中部崛起的“强大引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7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9 10:3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围一点商务区的感觉都没有啊。
还是更看好沙湖-姚家岭一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9 10:3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中心{:5_1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9 10:4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单调了,太单调了,还是觉得单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9 11: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柱擎天{:5_1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9 12:5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旁边的兄弟们赶紧出来陪老大玩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9 12:5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周边起来是早晚的事,一点一点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9 13:04: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嘛如今还有很多朋友只看眼前而不着眼未来呢
CBD从什么都没有 如今SOHO城 城市广场 武汉中心等10多栋写字楼相继落成
从CBD开始建起算这才过去也没几年吧  08年才正式开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9 13: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whw308

9494,广州珠新CBD,也是从04年开始启动开发建设,2010年亚运会前才初具规模看相,一直发展到今年14年也基本成型了,预计全部建成也得到2017-18年。

武汉王家墩cbd,设计起点也是高标准的,特别是地下空间,环线走廊,地铁线路等等,一点都不比广州珠新低。空军部队从07年才开始腾退场地,08年真正开发建设,看好到2017-18年也能基本成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9 16:4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东山小贝


    呵呵 是的 上次看到个采访CBD内部高层的视频可以看得出 CBD开发的不易 那都是外人所不知道的 不管怎么说吧 我是很看好CBD的 核心区的其他6栋300+估计这几年也会有所突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9 17: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华中第一之后希望能有另外一栋建筑为武汉夺得华夏之巅的美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9 20:3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中心V587,周边的其它兄弟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9 22: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东山小贝


    很多人都忽略了武汉CBD在地下花的功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9 22:3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coin027


    主要是地下工程复杂,施工量大,工期长,从外表又很难看清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9 23: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 lccathy


    时代不同,西北湖就等于广州的环市东一带,属于90年代-2000初期的产物,代表着上个世纪的缩影,而王家墩和珠江新城一样,都同属21世纪全新打造的CBD,代表着现在和未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8 12:31 , Processed in 0.044985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