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几年来,处在长江中游“武汉—长沙—南昌”三角地域的百强县异军突起,形成了县域经济百强县的“中三角崛起现象”。
为此,中郡所进行了专题调研,中三角百强县有7个,是湖南长沙县、湖南浏阳市、湖南宁乡县、湖南醴陵市、江西南昌县、江西丰城市、湖北大冶市。2006年第六届评价中,湖南浏阳市进入全国百强县;2008年第八届评价中,湖南宁乡县、江西南昌县进入全国百强县;2010年第十届评价中,江西丰城市进入全国百强县;2012年第十二届评价中,湖北大冶市进入全国百强县;在第十三届评价中,中三角百强县的县域经济竞争力呈现稳中有升的局面。中三角崛起现象是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加速、东部沿海一些外向型百强县和西部一些资源型百强县县域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形势下出现的,是长江经济区发展深入推进和经济梯度转移的结果,也是“中部崛起”战略的先锋力量。
在第十三届评价中,调整了评价结果发布方式,先公布简略版名单,不公布具体排序,隔开评价结果与领导政绩的主观联系。
第十三届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简称百强县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在20个省市区有分布,其中江苏、山东、浙江、辽宁、福建等五省份数量最多。具体分布是:河北3个、山西1个、内蒙古2个、辽宁10个、吉林3个、黑龙江1个、江苏27个、浙江18个、安徽1个、福建7个、江西2个、山东22个、河南3个、湖北1个、湖南4个、广东2个、四川2个、贵州1个、陕西3个、新疆1个。
百强县市前10名分别是:【江苏江阴市、江苏昆山市】、江苏张家港市、江苏常熟市、江苏太仓市、福建晋江市、浙江慈溪市、江苏宜兴市、浙江义乌市、浙江余姚市、内蒙古准格尔旗,其中江苏江阴市和昆山市并列第一名。
新进百强县市有4个:贵州盘县、陕西吴起县、吉林公主岭市、江苏扬中市。
百强县变化是正常现象,行政区划调整、统计口径变化、富裕程度和绿色指数等级提高、主体功能区定位等客观条件都会对排序产生影响。更强更富更绿的县域经经济单位进入百强县,改变百强县格局。贵州盘县和陕西吴起县,曾是革命老区和贫困县,贵州盘县在贵州省首批实现“减贫摘帽”;
陕西吴起县是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是生态功能区、国家绿化模范县,率先推进15年免费教育;江苏扬中市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吉林公主岭市粮食产量312.01万吨,位居全国第四位,粮食贡献巨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