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1-27 21:5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昨日,徐守盛省长在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周柏平 摄
记者 舒薇 朱敏
“地区生产总值跨过两万亿台阶,年均增长13.3%,达到2.2万亿元,连续五年保持全国前十。”过去五年,全省科学发展取得重大成就,是发展最好、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
“踏上新的征程,担子更重、责任更大。我们必须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昨日,省长徐守盛在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未来5年,湖南将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入实施“四化两型”战略,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与动力,努力实现“两个加快,两个率先”。
“到2017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协同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速快于全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湖南将主要抓好六个方面工作: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千方百计扩大内需,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湖南,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促进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据悉,今年,湖南将投资约340亿元,为民办21项实事。
开局2013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超10%
2013年目标
●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
●进出口总额增长12%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
●财政总收入增长12%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10%以上
●新增城镇就业7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新型工业化
【关键词】发展壮大长沙工程机械
【发展举措】 加快构建多点支撑的产业格局,做优做强工程机械、汽车、轨道交通、电工电器等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冶金、有色、建材、石化等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食品、纺织、轻工等消费品工业。深入实施“四千工程”,发展壮大长沙工程机械、 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
现代农业
【关键词】新增46亿斤粮食产能规划
【发展举措】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确保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实施新增46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稳定粮食总产在600亿斤以上。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和体验农业,提升休闲农业。重点扶持隆平高科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科技园区。
现代服务业
【关键词】实施县乡“流通再造”
【发展举措】提高物流专业化、规模化水平,加快发展制造业、农产品和粮食等专业物流,重点建设黄花空港,以及长沙金霞等现代物流园区和基地。培育一批年交易额100亿元以上的商圈、50亿元以上的市场和营业额10亿元以上的企业;实施县乡“流通再造”、农贸市场三年行动计划等工程,支持长沙建设区域性农产品交易集散中心。
新型城镇化
【关键词】跨区域共建共享
【发展举措】坚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发展路子,因地制宜发展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城市群,加快形成以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市州中心城市为依托、县城和中心镇为基础的城镇化发展格局。增强城镇承载能力,加强城镇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管护,鼓励跨行政层级、跨不同区域共建共享重大公共基础设施。
信息化
【关键词】国家超算长沙中心
【发展举措】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加快光网城市、无线城市和宽带村村通工程建设;建立完善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设省市县三级互联的地理空间框架数据交换网络体系。加快国家超算长沙中心、手机支付、数字阅读等平台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启动市州数字城市和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慧城市建设。
扩大内需
力争完成投资1.8万亿元
“要千方百计扩大内需。”《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通过加大投资,增强消费等促进经济增长。今年,各级政府价格调节基金用于保障蔬菜的生产、供应、流通和价格稳定的比例不低于30%。
投资:
力争完成投资1.8万亿元左右。组织实施百大重点产业项目、八大基础设施工程和八大生态民生工程。重点推进上海大众长沙分公司年产30万辆乘用车等项目建设。
——交通:争取建成通车高速公路1000公里,推进湘江长沙综合枢纽、湘江2000吨级航道等水运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杭长和长昆客运专线,娄邵、石长线,长株潭城际等铁路项目建设,实施黄花机场东扩工程等。
——能源: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70万千瓦;继续推动农村电网改造升级, 力争农村电网未改村的改造面超过85%,推动1000千伏荆门—长沙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加快“气化湖南”工程。
——城建:重点推进长沙地铁、过江隧道等工程,完善各市州城市主干道、供排水系统,全面推进供水设施提质改造,加快污水处理设施管网配套建设。
——生态建设:力争完成投资450亿元,加快以“一湖三山四水”为核心的生态保护和修复。
——民生工程:力争投入达到1000亿元。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 33.26万套,竣工22万套,抓好保障性住房的分配和管理。
消费:
“今年各级政府价格调节基金用于保障蔬菜的生产、供应、流通和价格稳定的比例不低于30%。”《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积极推广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以及节水产品、家庭自给式太阳能产品;发展湘菜、湘酒、湘茶等产业,打响“湘”字号消费品牌。支持湘商发展。要促进居民消费升级,培育消费热点,鼓励发展电子商务、无店铺销售、邮政快递等业态,以及社区商业、家政、养老、培训等居民服务业。要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加大普通商品房供给,满足住房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
民生工程
21项实事,事事关乎民生
为民办实事暖民心,顺民意。湖南连续多年实施民生工程,坚持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实施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小。”徐守盛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要求,把群众急办的、想办的、要办的事一件件办好、办实,“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今年,湖南又将在交通、水利、电力、通信、 流通等基础设施领域,以及就学、就业、扶贫、救济救助、文化服务、公共安全等社会领域,投资约340亿元,为民办21项实事。
【关键词】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惠民举措】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深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的财产性收入。
【关键词】
创业带动就业
【惠民举措】抓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确保纯农户家庭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动态清零;做好城镇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关键词】
教育优先发展
【惠民举措】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推动教育资源更多地向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倾斜;完善教育资助政策体系,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受教育权利。
【关键词】
医疗费用即时结算
【惠民举措】提高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巩固和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加快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建立重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扩大基本医保门诊统筹实施范围,落实医疗费用即时结算。
【关键词】
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惠民举措】统筹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研究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保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统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扩大大病医保试点范围,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保经办管理体制和便民服务体系。
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抓好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失独和独生子女伤残家庭特别扶助等工作。
政风建设
“可搞可不搞的事情坚决不搞”
“坚持勤俭办一切事情,降低行政成本,改进文风会风,可搞可不搞的事情坚决不搞,形式好看、效果不佳的活动坚决不做,讲排场、乱规矩的做法坚决破除!”昨日,徐守盛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大力加强政风建设,要在科学发展的大道上迈稳步,不停步,年年有进步,努力建设美丽湖南。
实行重大决策跟踪反馈责任追究制
“要谋好政府应谋的事,干好政府应干的事,管好政府应管的事,不断增强各级政府的公信力、执行力和干事创业活力。”徐守盛指出,要严格执行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坚持廉洁从政,严守廉政纪律,严查违法乱纪行为,以实实在在的反腐成果取信于民。“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钱管人,按程序办事、按规矩办事。要健全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实行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最大限度地减少审批的环节、手续和时间。”
严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行为
要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坚持阳光行政,重点推进财政预决算、重大建设项目、社会公益事业等领域的信息公开,把政府所虑、所谋、所干,都明明白白告诉群众。坚决纠正和严肃查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选择性执法,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深入治理行业不正之风,整顿规范中介收费和各类协会,坚决纠正索拿卡要和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等现象。
绿色湖南
目标瞄准“天蓝地绿水净”
“美丽中国”是十八大提出的美好愿景,湖南又将如何迈开坚实的步伐?《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绿色湖南建设,力保人民群众喝上干净水、呼吸上新鲜空气、吃上放心食品,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湖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