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十二月份,市政府领导在网友的11个帖文上作出了批示,有关地区及部门处理情况如下
二、在网友就我市地铁建设所提“制订地铁施工所致的拥堵问题解决预案”和“充分考虑地铁与城市其他交通方式的无缝对接(即‘最后一公里’问题)”两点建议的帖文上,姚晓东市长批示:“这两个建议都很好,地铁建设前,应前瞻性谋划好交通组织和‘最后一公里’衔接问题,请建荣、志军、玉清、胡伟同志阅研,指挥部作一回应。”史志军副市长批示:“请彭秘书长牵头在地铁建设前期落实交通组织方案的基础上,吸收市民意见,同步考虑分类公共交通的衔接方案,并尽快做好媒体回应。”
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会同市公安局、建设局、规划局等部门针对网友所提建议进行了认真研究,同时还专门赴苏州、无锡等市实地考察学习轨道交通建设经验,力争考虑在早、谋划在先,通过取长补短、查缺补漏,科学合理规划资源配置方案。
(一) 关于做好地铁施工前道路交通规划问题。为防止在地铁建设期间可能出现的交通拥堵问题,尽可能减少对市民出行造成的影响,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已提前做好了交通疏解方案。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合理布置勘察孔位和安排作业时间,最大程度降低勘察现场作业对交通的短暂影响;二是利用今年年底到后年年初的一年半时间,提前实施一批交通分流道路,包括新堂北路(飞龙东路—龙城大道)、桃园路、同济桥改造以及正素巷、淘沙巷、古村巷(正素巷—和平路)等;三是优化轨道交通施工方案,采取分幅施工的办法,尽最大可能保持车站所在路段的交通不断;四是充分利用现有路网分流轨道交通施工线路的交通压力;五是提前做好相关公交线路的调整工作,近期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已与市公交集团研究并提出了公交调整的初步方案。另外,施工期间,公安交巡警部门还将根据不同路口、路段不同施工阶段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精心设计交通组织方案,及时针对路面交通状况的变化,实行动态交通组织调整,减少各类交通延误和交通干扰,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二)关于实现地铁与城市其他交通方式的无缝对接问题。目前,市规划部门正在编制《常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交通衔接规划》,以1号线客流需求预测为基础,研究各轨道交通站点配套交通衔接系统,具体包括:步行、非机动车、出租车、小汽车、常规公交共五类交通衔接方式,规划预留行人集散空间、非机动车停车场、出租车临时上客点、小汽车停车场及公共交通枢纽等用地。同时,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也将会同市交通部门综合考虑地铁站点周边情况,实现各公交路线与地铁站点的合理对接,方便市民出行。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