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5182|回复: 11

[互动] 巢湖治理情况及现状→→→→→◆欢迎您参与讨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10 14:3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angguo 于 2012-7-10 15:32 编辑

.    中国第五大淡水湖泊。跨巢湖市、合肥市、肥西县、肥东县和庐江县。因状若鸟巢和春秋战国时属楚境巢国,故名巢湖;又因西晋时属庐江郡居巢县,故又名居巢湖,俗称焦湖。大致成湖于上更新世末至全新世初期(约12 000aBP)。初时,巢湖范围西近六安双河镇,北抵今合肥市,南与庐江白湖相连,面积逾2 000.0km2。后因入湖泥沙的不断淤塞和围垦,湖面逐渐收缩。底质以岩性、粘土及沙土为主;东西长54.5千米,南北宽15.1千米,最大宽度21千米,湖岸线总长184.66千米,岸线发育系数1.89,岛屿率0.13%;当水位8~10米时,面积753~774平方千米,湖容17.2~32.3亿立方米,海拔高度一般在400~500米;巢湖流域河网密布,水系发育,33条河流分属7个水系,除裕溪河为巢湖与长江唯—自然通道外,其余6个水系呈放射状入巢湖,丰乐河-航埠河水系从西、南淝河-店埠河水系从北、白石山河水系从南3个方向流向巢湖,其年径流量占全流域径流总量的72.6%。

   目前,湖泊年接纳的TN、TP负荷总量分别为8 417.16t和587.38t,其中由入湖径流输入的TN6 712.00t/a,TP367.00t/a;由底泥中每年释放的TN1 705.16t/a、TP220.38t/a,过多的氮、磷等营养性物质存在于水体,造成蓝藻类的微胞藻和铜绿藻的异常繁殖,每年夏季形成黄绿色“水华”(当地俗称“湖靛”)覆盖于湖面,迎风岸水域藻类聚集厚度达10~20cm。造成了水体透明度下降、溶解氧降低,水质恶化和二次有机污染,使湖泊生态系统和水功能受到破坏,给工农业生产用水、居民用水、水产养殖等带来巨大损失,合肥市自来水工厂设于该湖西半部的水源取水口因严重的“水华”现象而一再影响正常供水,弃用该水源。目前全湖均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尤其在靠近合肥市、巢湖市及中庙附近湖区,其富营养化程度更为严重。其中原合肥市自来水厂取水口的塘西周坎附近水域,富营养化已十分严重。


《巢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正在逐步实施

    巢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综合运用经济、法律、科技和行政等多种手段进行治理。安徽省有关部门编制并印发实施了《巢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提出未来一个时期巢湖污染综合治理的总体目标、六大主要任务、八大重点工程和六项保障措施。有关方面积极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巢湖湿地工程、合肥市巢湖沿岸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等项目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已建成或已开工建设。


(国家发改委地区司流域处供稿)

   巢湖治理“八大工程”总投资超400亿元

    行政区划调整后,巢湖成为合肥市内湖。按照综合规划、综合治理、综合开发、综合利用的要求,合肥市委市政府计划用3—4年时间,投入300亿元,完成环巢湖道路桥梁工程、环巢湖防洪工程、通江航道工程、兆西河整治工程、环巢湖生态修复工程、环巢湖生态农业带建设工程、环巢湖入湖口截污工程、环巢湖旅游开发工程等八大综合治理工程。

    据介绍,“八大工程”共安排78个项目,总投资409亿元。“八大工程”的78个项目中,环巢湖道路桥梁工程4个项目、估算投资76.25亿元,占八大工程总投资18.64%;环巢湖防洪工程1个项目、估算投资61.64亿元,占八大工程总投资15.03%;通江航道工程3个项目、估算投资25.62亿元,占八大工程总投资6.26%;兆西河整治工程5个项目、估算投资19.6亿元,占八大工程总投资4.79%;环巢湖生态修复工程18个项目、估算投资69.53亿元,占八大工程总投资17.0%;环巢湖生态农业带建设工程14个项目、估算投资31.8亿元,占八大工程总投资7.77%;环巢湖入湖口截污工程23个项目、估算投资64.05亿元,占八大工程总投资15.66%;环巢湖旅游开发工程10个项目、估算投资60.73亿元,占八大工程总投资14.85%。

    据了解,“八大工程”建设所需资金拟通过争取银行贷款、地方财政配套、国家补助、企业自筹和各种形式的社会融资等方式筹措。目前,已经初步敲定,巢湖综合治理将获贷款200亿元,合肥市还将自筹100亿元。


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 谁导演了蓝藻的疯狂

2012-06-29 11:19:28   来源:中华建筑报   

简介:近日,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安徽巢湖出现较大面积蓝藻集聚,气象卫星最新遥感监测及现场巡查显示,巢湖西半湖出现多个蓝藻集聚处,总面积约60平方公里,占全湖总面积8%左右。中国最主要的淡水湖泊之一的巢湖,这个流域面积13000平方公里的地方,是什么原因让蓝藻在此变得如此疯狂呢?

  近日,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安徽巢湖出现较大面积蓝藻集聚,气象卫星最新遥感监测及现场巡查显示,巢湖西半湖出现多个蓝藻集聚处,总面积约60平方公里,占全湖总面积8%左右。

  安徽省巢湖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蓝藻频发。2003年8月,巢湖东半湖炀至巢湖闸段蓝藻暴发,遍及湖心,最厚的地方深度达1米以上,有浪无波,几乎形成“冻湖”。2006年6月,巢湖水域再次出现大面积蓝藻,使湖水呈翠绿色、黏稠状。

  日前,合肥市包河区等地组建了蓝藻打捞应急小分队,全面启用5艘蓝藻打捞船。6月上旬十多天内打捞出藻水混合物五千余吨。

  中国最主要的淡水湖泊之一的巢湖,这个流域面积13000平方公里的地方,是什么原因让蓝藻在此变得如此疯狂呢?

  蓝藻暴发缘于工业污染

  蓝藻又称蓝绿藻,是一种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植物。蓝藻在地球上出现在距今35亿至33亿年前,现在已知1500多种,分布十分广泛,遍及世界各地,但主要为淡水产。有少数可生活在60℃至85℃的温泉中,有些种类和真菌、苔藓、蕨类和裸子植物共生。

  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它会加剧水质恶化,对鱼类等水生动物,以及人、畜均有较大危害,严重时会造成鱼类的死亡。

  蓝藻会因气温、气候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而死亡,并沉入水底。在蓝藻腐败分解过程中,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导致水体严重污染,发黑发臭,并产生蓝藻腐败的特殊异味。蓝藻暴发的遗留产物将会成为水域的污水团。

  近日,安徽省环保局公布2011年全省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显示,全省总体环境质量继续保持稳定,但淮河主要支流及巢湖主要环湖河流污染严重,其中监测的淮河19条入皖支流中,14条为重度污染。监测的11条巢湖环湖河流19个断面中,一至三类水质断面占26.3%,水质状况为优良;四类水质断面占42.1%,水质状况为轻度污染;无五类水质断面;劣五类水质断面占31.6%,水质状况为重度污染。南淝河、十五里河、派河、店埠河等长期重度污染,严重影响巢湖湖区水质。

  蓝藻,其罪魁祸首指向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制造的废水、污水和废物,换言之,巢湖外部污染源主要是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染。

  治标不治本的解决之道

  近年来,每到夏季,太湖、巢湖,滇池等淡水湖泊周边的渔民也会犯怵:那大片大片由浮游生物疯长引起的“绿潮”突然袭击,造成鱼死虾亡,导致水体黑臭,水道堵塞,水厂停工,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和一年的收成。

  如今,巢湖60平方公里的蓝藻暴发,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水污染密集暴发阶段。

  环境污染不是自然灾害,就其本质来讲,它是人类不适当的生产生活方式造成的。预防巢湖水质污染,必须遏制巢湖蓝藻暴发;要遏制蓝藻暴发,必须降低巢湖水体的富营养化;要解决巢湖水体的富营养化,必须治理巢湖流域的废污水排放;而要治理废污水排放,巢湖地区的有关领导首先必须认识到水源质量恶化的根源是水污染。将问题推给老天爷,不彻底解决水污染防治问题,曾经太湖的问题将会在巢湖上演。

  目前,巢湖地区对付蓝藻的暴发,用的主要是监测、打捞。“监测”的目的在于了解和掌握水质的变化,尤其是水质中蓝藻的变化,但蓝藻的暴发往往是瞬间的,即使是一天一报,与实际的关系又在哪里?“打捞”的效果当然是显而易见的,却是标准的治标不治本。

  转变发展方式才能治本

  这些年来,各地蓝藻治理的投资早已记不清,各地水质好转的消息也不绝于耳。虽然各地污染物有所稀释,但水体污染指标总体上依然居高不下;在流域内考察可以看到,沿河的生产生活排污口依然在大肆排放,黑臭的河涌依然不断流入太湖;而在零点行动宣布成功的多年之后,各地区还有许多企业依然不能做到达标排放。

  巢湖蓝藻的暴发,问题表现在“水里”,但根子在“岸上”,本质是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和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

  虽然巢湖地区面对蓝藻暴发,有保护与治理的举措,但相比索取,付出总显得远远不够,关键时候总是环境保护为经济增长让路、环境质量为GDP让路。

  要想解决巢湖流域蓝藻的问题,其治本之策就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也就是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如今,蓝藻给我们点“颜色”看看,那就是无声地警告,那是自然对我们人类的无情报复。面对警告,有关部门是不是应该chutai一些力度更大、更科学、更有效的措施。在政策方面,在管理体制方面,在生态恢复方面,是不是应该多一些改革,多一些创新?



7月8日,渔民在蓝藻集聚的巢湖上划船前行。

    随着气温升高,安徽巢湖蓝藻进入活跃阶段,湖面出现较大面积蓝藻集聚,把湖水染成了绿色。新华社发(杨晓原 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14:35:28 | 显示全部楼层
环保重点工程“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形势严峻

  新华网北京5月30日电 我国“九五”期间环境保护重点工程“三河三湖”水污染
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果,“三河三湖”主要水污染物COD排放量均不同程度下降,其中
淮河、太湖、滇池和巢湖基本实现规划要
  求的第一阶段总量控制目标,但海河、辽河面临的任务十分严峻。
  据国家环保总局今天发布的情况,“三河三湖”流域5148家日排废水量超百吨
的重点污染源,有3631家完成了治理任务,停产、破产和关闭的企业达965家。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也不断进展,根据规划,到今年年底共需建设235座城市
污水处理厂,目前正在运行的有24座,在建的110座,正做前期准备的60座,还
有41座尚未动工。
  据介绍,“三河”中,经过几年的努力,淮河干流的水质基本可维持在Ⅲ类,达到
规划要求,但主要支流多数为Ⅴ类或劣Ⅴ类水质,仍有待控制。
  海河和辽河流域90年代以来水污染一直十分严重,水质普遍很差,海河目前Ⅴ类
和劣Ⅴ类水体所占比例还在增加;辽河Ⅴ类和劣Ⅴ类水体所占比例年平均值高达56%
以上。
  “三湖”中,太湖湖体富营养化状况有所改善,富营养化指数维持在60以下,湖
体水质以Ⅱ—Ⅲ类水为主。
  滇池和巢湖富营养化状况经治理虽所有下降,但指数仍在70以上,专家认为,两
湖都有爆发蓝藻的可能。

《中国水利报》2000-5-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14:3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angguo 于 2012-7-10 14:44 编辑

我国将投巨资治理三河三湖
日期:2003-07-04  
    
   我国将投资1234亿元治理淮河、海河、辽河及太湖、巢湖、滇池的水污染,预期在2005年使“三河”“三湖”的水质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国家环保总局日前向新闻媒体公布了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这一计划由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以及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共同编制,共确定1590个项目,主要包括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截污导流工程、流域综合治理、引水工程等。

    据最近公布的《2002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海河、辽河、淮河水系分别有71.2%、52.2%和44.1%的监测断面是劣五类水质,即最差水质。太湖、巢湖和滇池则因为氮、磷污染严重,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

    这一计划实施后,预计到2005年,在淮河干流和主要支流不断流的情况下,淮河干流水质将进一步好转,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质达标;海河干流及主要支流水质明显改善,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辽河全流域水体水质进一步改善,集中式地表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太湖和巢湖水质将有所改善,滇池流域基本控制住水质恶化的趋势。

   国务院强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要承担流域水污染防治的责任,要把防治计划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



温家宝在太湖、巢湖、滇池治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  
把治理“三湖”作为国家工程  

2007年6月30日

  据新华社无锡6月30日电 (记者 贺劲松 施勇峰) 温家宝6月30日在江苏无锡召开的太湖、巢湖、滇池治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把治理“三湖”作为国家工程摆在更加突出、更加紧迫、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学规划、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坚定信心,坚持不懈地把“三湖”治理好。
  今年5月,太湖蓝藻大规模暴发,水源地水质遭受严重污染,给无锡市群众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巢湖、滇池也不同程度出现蓝藻。6月29日,温家宝专程到江苏无锡对太湖污染及治理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6月29日上午,温家宝一下飞机就前往滨湖区码头,乘船察看了无锡自来水厂的取水口。晚上,温家宝还到景丽东苑社区看望群众,邀请社区居民和自来水公司的技术、检测人员一起座谈,听取大家对太湖蓝藻暴发的看法和建议,商量治理太湖的办法。

  6月30日上午,温家宝主持召开会议,听取江苏、浙江、上海、安徽、云南5省(市)关于太湖、巢湖、滇池综合治理情况的汇报,作了重要讲话,并提出十点要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14:39:34 | 显示全部楼层

边治理边污染,“再投910亿元也没用”

三河三湖水污染治理:910亿元治污巨资收获不多  
2009-11-10

  新华视点:910亿元治污巨资收获了什么?

  —— 我国“三河三湖”水污染治理追踪

  新华网武汉11月10日电(记者皮曙初、廖君)审计署日前发布审计调查结果称,历经6年时间,投入资金910亿元,涉及8201个项目,我国“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整体水质依然较差,淮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49.2%的断面水质为劣五类,巢湖平均水质为五类,太湖、滇池平均水质仍为劣五类。

  “我国湖泊治污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控制效果不甚理想。”近日在武汉召开的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上,一些专家直陈我国水污染防治缺乏效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部分院士和专家剖析了备受诟病的环保投入“无底洞”现象。

  边治理边污染,“再投910亿元也没用”

  太湖,长三角上一颗明珠。但随着区域经济的繁荣,太湖水质却“连降三级”:从上世纪80年代的二类水为主下降至五类、劣五类。当遍布太湖周边的上万家纺织印染、化工制造、食品加工等企业,在为地方GDP增长作贡献时,污染物也在急剧积累,近几年频发蓝藻事件。

  与太湖的命运一样,“气吞吴楚千帆落,影动星河五夜来”的巢湖、“九夏芙蓉,三春杨柳”的滇池,也在当地政府和居边围网养鱼、围湖造田、建厂兴业的大发展之后,湖面萎缩,水质恶化,成为悬在“江淮首郡”合肥和“春城”昆明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

  据了解,从2001年至2007年,国家在“三河三湖”水污染治理上共投入910亿元财政性资金及银行贷款。但相关审计调查结果却显示,目前“三河三湖”整体水质依然较差,一些被污染的河湖段面只是没有继续恶化,像巢湖、太湖、滇池的平均水质仍为五类或劣五类。

  近千亿元巨额投资为何治不好“三河三湖”的污染?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所长王浩坦言,首先是湖泊治理方针、技术路线出现了偏差。“就水论水,强调用工程与技术手段治污,而忽略了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忽略了源头上的节水减排。建起了污水处理厂,但是运行率低;沿湖的截污做到了,但是陆地上的排污截不了。”

  王浩院士表示,我国在一些湖泊水污染治理和富营养化控制关键技术上,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为防止我国湖泊水环境进一步恶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光注重水域治理,没有进行系统的流域管理,实现“水陆联动”,就难以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
  “治污体制和技术路线不改变,再投入900亿元也很难奏效,还是会边治理边污染。”王浩院士说。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湖泊环境委员会委员金相灿说,对我国浅水湖泊富营养化控制的思路与技术路线要认真反思。为治理这些湖泊,政府已投入庞大的资金,仅滇池就投入100亿元,但效果不甚理想。

  有关专家认为,传统治理思路主要盯着湖泊水质做文章,水质又主要是COD、总磷、总氮3个指标,其实这只是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的“冰山一角”。要认识庐山真面目,必须对水生态进行全面监测、诊断。首先要从规范流域内的人类活动着手,调整流域产业结构,从源头上控制整个流域的污染物排放量,使其保持在水环境承载力的范围内。

  环保投入成“唐僧肉”,“挤一挤水分有40%”

  近年来,一些地方频频出现环保资金被挪用事件:河南省平顶山市环保部门用1000多万元养超编人员;广东省2000多万元的环保资金被挪用建设政府办公楼等项目……记者在世界湖泊大会上采访时,不少专家学者认为,环保投入的确是个“无底洞”。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说,以前我们一直强调环保投入不足,但在“十一五”期间,国家的环保投入不断增长,“十二五”期间预计还会加倍增长。“但是,真正用于污染治理、环境改善的有多少呢?”王金南说,“挤一挤水的话,我觉得可以挤掉40%以上。”

  记者在基层采访时还发现,一些地方治理江河湖泊,就是建广场、铺草坪、筑园林,乃至修高尔夫球场,有的地方甚至将河道的两边都砌成水泥墙。对此,王金南分析认为,这类“环保投入”更像一个个“形象工程”,有些不仅不能达到治污目标,反而是对环境的破坏。

  “‘面子工程’造价很高,一些地方污水处理厂的楼建得很大很气派,浪费的钱甚至可以再建一个污水处理厂。”清华大学环境管理与政策研究所所长常杪说。这里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环保项目资金使用不透明,对排污企业的环境执法不到位,导致环保投入“无底洞”深不可测。

  更有甚者,环境治理的资金变成了“唐僧肉”。审计署“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审计调查发现,很多水污染防治项目在资金管理和使用上存在问题,5亿多元的水污染防治资金被挪作他用、虚报多领,36亿多元的污水处理费及排污费被少征、挪用和截留,涉及水污染防治项目资产闲置的问题金额超过8亿元,有206座污水处理厂实际处理污水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

  有关专家表示,我国江河湖泊的污染问题是多年积累形成,总的说来还是投入不足。但问题的关键是有限的治污资金能否用到刀口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14:51: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水资源环境概述 重点治理三湖情况

2010/5/13/9:47

    1、我国河流、湖泊、水库水质污染情况

    全国九大流域片的700多条河流有41.3%的河段水质在IV类以上,其中劣V类水占17.1%,属严重污染,基本丧失使用功能。部分河段,如:海河、淮河、黄河等水质较差,污染河长在65%-80%;海河、辽河和淮河3个流域中,超V类水所占比例相当高。

    2004年,在评价的50个湖泊中,水质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湖泊有18个,占36%;部分水体受到污染的13个,占26%;水污染严重的19个,占38%。

    对49个湖泊的营养状态进行评价,17个湖泊处于中营养状态,32个湖泊处于富营养状态。富营养状态比例高达65%。

    2、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湖”情况:

    太湖16.5%的面积为Ⅲ类水,75.3%的面积为Ⅳ类水,8.2%的面积为劣Ⅴ类水;中营养水平的面积占23%,富营养占77%。

    滇池水质以Ⅴ类为主,占评价面积的69%,劣于Ⅴ类水质占评价面积的31%,全湖处于富营养状态。

    巢湖的东半湖巢湖市第一水厂湖区水质为Ⅳ类,中庙湖区水质为Ⅴ类,西半湖水质为劣Ⅴ类,湖水处于富营养状态。

    在部分流域和地区,水污染已呈现出从支流向干流延伸,从城市向农村蔓延,从地表向地下渗透,从陆域向海域发展的趋势。水污染不仅加剧了水资源短缺,而且直接威胁着饮用水安全和人民健康,影响到工农业生产和农作物安全,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

    中国水资源的问题,已经不是影响几代人的问题,而是这一代人如何渡过的问题!

    3、中国水资源治理技术手段的现状及问题

    了解了中国水资源治理现状之后,我们接下来分析一下,在水资源治理困境里面,中国目前究竟在采用着怎样的技术解决办法。

    (一)、水资源治理的“全局观”

    我们首先以“全国水系”为标的,从全局角度思考整体水资源治理问题。中国水资源污染问题,总括而言,是一个“众多污染源,污染了水资源,从而破坏了整体生态”的问题。这里面,就会涉及到“污染源治理”、“水资源修复维护”、“整体生态修复建设”三个层面的问题。目前中国的水资源治理手段,基本上是将上述三个层面分割处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15: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年后,巢湖西半湖将山清水秀字号 这个愿望实现的可能性大吗?

02012年07月04日01:57 来源:中安在线  

  上月中旬,由于天气晴热少雨,巢湖出现较大面积的蓝藻聚集,气象卫星遥感监测发现,蓝藻总面积约为60平方公里。敏感的人会发现,这个数字比前几年要小。省环保厅数据显示,2008年,巢湖西半湖蓝藻覆盖面积最高达到150多平方公里,2009年减少到70平方公里,2010年的数字是65平方公里。

  巢湖污染是日积月累而成,污染治理也绝非一朝一夕之事。环保专家告诉记者,在任何一个国家,湖泊治理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巢湖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恢复“清白”。但值得欣慰的是,社会对巢湖水环境越来越关注,而政府治理污染的力度也越来越大。为了不让蓝藻影响周边居民的饮用水,环保部门早已安排多个监测点位,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聚集,立刻组织人马进行打捞,保障饮用水源安全。

  治标更须治本。如何化解湖水里已有的污染物,如何减少新的污染流入巢湖,对此,政府正在努力。今年4月,巢湖市宣布,未来5年将在环巢湖区域内全部采用低毒低残农药,消减农业氮磷污染负荷,同时,巢湖湖体核心区将禁止畜禽养殖。合肥市则在年初chutai了南淝河、十五里河、派河、双桥河的综合治理方案,计划用5年时间实现目标,减轻入湖河流对巢湖的污染。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大概投入了40多亿元,而根据《巢湖流域水环境治理总体方案》,巢湖流域还将实施110亿元的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刚刚在滨湖新区买了新房的合肥市民方园先生说,虽然现在巢湖还有蓝藻,但他相信随着治理的深入,巢湖总有一天会重回清澈,“那时就真的居住在一湖清水边了。”而我省早已做出规划,力争到2020年,完成治理巢湖西半湖任务,基本恢复西半湖地区山清水秀的自然风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15:3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投入杯水车薪呀

巢湖流域治理获国家输血

2012年07月06日09:30  中安在线

  昨天,记者从省发改委环资处获悉,国家发改委已下达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项目2012年第一批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其中,巢湖流域11个水污染治理项目共获1.36亿元专项资金补助。

  项目进入国家规划是获得国家资金支持的重要条件。今年国务院批复的全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中,巢湖流域水污染治理项目被纳入的各类项目投资总额达113亿元,为此次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支持打下了坚实基础。

  据悉,纳入全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的巢湖流域水污染治理项目,涉及城镇污水处理厂、工业污染治理、生态修复、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多个领域。其中,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45项,投资35.55亿元;城镇污水处理厂项目82项,投资50.72亿元;工业治污项目48项,投资9.66亿元;水源地保护项目4项,投资7.55亿元;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项目13项,投资9.71亿元。

  据环湖晨刊报道,此次获得中央专项资金补助的11个巢湖流域水污染治理项目,主要是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项目,分别是合肥市朱砖井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合肥市十五里河5万吨/日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合肥市王小郢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及除臭降噪工程、合肥市长丰县下塘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合肥市肥东县撮镇镇污水处理工程(一期)、合肥市肥西县小庙镇污水处理及管网工程、合肥市肥西县中派污水处理工程、巢湖市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脱氮除磷技改项目、庐江县汤池镇污水处理工程、和县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扩建工程、舒城县杭埠镇污水处理工程。(刘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0 15:40:51 | 显示全部楼层
规划设想的再好

起不坚决的把命令贯彻下去

都是无用的

就三个字

稳\准\狠

【稳】:从长计议,不能幻想着一步到位,巢湖的治理也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稳住现在的污染的情况下,逐步的改善巢湖的生态环境

【准】:要结合巢湖自身的水源环境,对症下药,哪里出了问题,就要猛攻于一点,做到药到病除

【狠】:不但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要下定狠心去的搞好巢湖的水质,要坚信没有美好的巢湖,未来的合肥也是前景黯淡的,除此之外,还要对污染巢湖水质的个人\企业\集体要狠心的处罚,绝不姑息,无论是处罚力度还是在舆论上都要保证高强度的力度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0 17:3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现在注重城市规划、旅游规划、生态规划,其实还有工业规划,环巢湖流域的工业发展近年来突飞猛进,治理的压力非常的大,对城区的企业或许做的比较到位,但是县城、乡镇甚至村办的企业监管是很不到位的,遇到问题政府又会出来干预,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如果现在不狠下心来,那么后悔的时候就为时不远了。同时,先进我们能做到的污水处理远远不能达到要求,居民生活污水、农田肥料污染等问题依然突出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20:0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angguo 于 2012-7-10 20:05 编辑

不让一滴污水流入巢湖,当年市领导的声音似乎还没消失,但是合肥辖区的几条入湖河流依然远远超出劣五类水质的黑水源源不断的注入巢湖,这个才是巢湖蓝藻爆发的根源。

      工业污水,城市生活污水 这两项才是巢湖蓝藻最大的根源,目前所有河流都是黑龙江汇入巢湖你让巢湖怎么能清起来。 现在合肥污水处理最好的排放是IV类,但基本排出的还是V类甚至劣五类,加上很多企业偷偷排放,部分生活区没有全部接入污水管网,导致河流基本在劣五类水质以下,所以解决污染还要从源头抓起,城市工业生活废水全部进污水处理厂,然后按照最严格标准排出IV水,巢湖周边乡镇也建污水处理厂,做到达标排放,河流入湖断面如果能达IV类标准,在加上未来的引江济淮的实施,巢湖水质改变还是有可能,如果入湖水质不变,投入再多钱都没用。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1 07:5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滨湖沿岸CBD,需要2个方面支撑

要确保无蓝藻,并且合肥GDP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现在均不满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1 10: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江淮首郡”合肥和“春城”昆明
=。=。。形容的真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11 03:09 , Processed in 0.066394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