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6-15 22:47:2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常州低地板车辆产业发展的优势
(一)城市交通建设的内在需求
近几年机动车快速增长,据交通流量调查,常州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容量已基本饱和。建立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现代化、多层次的综合交通体系,是解决常州长远交通问题的必由之路。建设轨道交通可以为沿线旧区改造和新区建设创造良好的机遇,从而支持、引导城市“分散组团式”空间布局,促进市中心区和外围组团的协调发展。建设轨道交通还是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促进长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轨道交通建成后,常州市将更好融入长三角1小时、2小时交通圈中。作为绿色交通方式之一,轨道交通能有效减轻交通污染,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同时也能带动我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
(二)轨道交通产业优势明显
常州的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产业,在全国同类城市中优势明显,在国内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具有产业链长、配套齐全、技术先进、关联企业多等特点,2010年全市轨道交通实现产值近400亿元。双方有着长期的良好合作关系,南车集团旗下的戚机公司、戚研所、长江公司等,近年来均在常取得快速发展。
2008年5月由中国南车投资26亿元建设的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简称戚墅堰所)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正式奠基,由中国南车投资20亿元建设的南车戚墅堰大功率内燃机车和南车长江车辆常州基地项目也随后奠基,这标志着戚墅堰所在“立足轨道交通、开拓专有技术延伸产业”跨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也标志着常州轨道交通产业群的规模有了质的突破,南车戚墅堰公司向“亚洲第一、世界一流”的内燃机车研发制造基地迈出了新的一步。两大基地的建设,不仅对中国南车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对于服务铁路运输事业、促进常州经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两大基地进入全面产出期。今年5月,中国南车集团已批复立项城市低地板车辆项目。7月底,戚机公司GE大功率柴油机一期项目开工,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内燃机车生产基地。这几个大项目的建成,将会极大拉长轨道交通产业链,使全区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更上一个台阶。以此为代表,作为国家轨道交通产业科技兴贸创新基地,戚墅堰的主导产业轨道交通产业正日益发挥着创新、集聚、孵化、辐射、示范的功能。到“十二五”期末,这里的轨道交通产值力争突破500亿元。
今年1月,常州市政府与中国南车集团核心企业——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打造常州轨道交通千亿级产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央企对常州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南车(常州)城市轻轨产业园项目,将成为南车“2015年迈进世界500强”愿景实现的重要保证之一,也将为我市加快发展轨道交通产业、打造轨道交通千亿级产业提供重大的发展机遇。根据战略合作协议,南车集团将在戚墅堰区建设南车(常州)城市轻轨园项目。项目坐落戚墅堰区,项目分三期实施,一期投资超过10亿元,年新造低地板轻轨车100列。一批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壮大蓬勃,是常州实现“十二五”转型发展的关键。作为城市轻轨整车制造项目,产业园将逐步打造产品研发试验、整车制造、零配件制造、整车修理、物流仓储、工程总承包等六大功能平台。
(三)科技资源与自主创新能力提高
以国家产业政策为遵循,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寻找突破口。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始终把高铁当作主攻方向,加快研发步伐。这个创立时只有8名科技人员的科研小所,如今已成为年销售50亿元的轨道交通装备高科技产业基地。
南车集团作为我国最大、世界第二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拥有全球最大的电力机车研发制造基地,全球技术领先的高速动车组、大功率内燃机车及柴油机研发制造基地,亚洲最大的铁路货车研发制造基地,中国最大的铁路高档客车研发制造基地和城轨地铁制造基地。到“十二五”末,戚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以上,继续领先全市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企业力争达2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5%以上。”
(四)轨道交通产业格局明显
轨道交通和电气是常州市戚墅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目前戚区轨道交通产业集聚程度较强,产业层次较高、产业链比较完整、技术和人才高地基本形成。全区集聚了戚机公司、戚研所、安凯特电缆等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2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0余家,有多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部分产品技术在国内市场保持领先地位,市场占有率高;并具备了轨道交通装备中机车、车辆及部件等相关设备的研发、制造、配套和服务能力;全区已建有轨道交通产业国家级研发平台2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重点实验室2个,同时拥有一大批轨道交通装备研发的高级人才和包括高级技师、技师在内的高等级技术工人;轨道交通产业经济总量逐年递增。
(五)轨道交通产业园区效应显现
园区是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和发展的重要基地。戚区在“十二五”期间内,将以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区和湾城现代物流集聚区为核心抓手,通过5年努力,培育百亿级的工业企业1-2家,实现轨道交通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湾城现代物流集聚区年交易额超过千亿元,以产业转型聚能蓄势,实现区域定位、产业结构和城市布局的优化升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