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铁作为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城市交通的显著标志。而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地铁开通后所带来的沿线经济效应,已让地铁这一运载工具被更多赋予“地下钱龙”意义。“地铁一通,房价飞升”,这几乎成轨道楼市定律,让很多人花重金置业投资。
日前,常州地铁规划获国家发改委批准,这无疑圆了市民的“地铁梦”。但地铁开建后,常州这座城市的发展会出现怎样的变化,毕竟常州人口、土地最少,交通完善便捷。
地下“钱龙”商机无限
地铁带来的高通达性提高了沿线地段价值,影响商业空间形态。纵观目前国内开通地铁的城市,在香港,因为地铁衍生的太古广场、时代广场等商业中心。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地铁建成后也带活了沿线各大商圈,巨大商业效益可见一斑。
地铁对人气有极强的集聚功能,借助地铁客源优势,地铁附近的商业将与区域的经济发展相扶持,促进区域内商业发展,带动消费。这既巩固旧商业中心地位,又能带动新商业中心的快速发展。
但地铁商业的发展也显现出冷热不均的态势。就北京而言,既有发展火爆的西单、国贸地下商业圈,也有冷冷清清的四惠地铁站。商圈形成,必先依靠于稳定而强大的人流,但某种程度上而言人流不等于商流。地铁缩短了城市空间距离,在聚集人群的同时,也可以快捷地疏导人流。因此客流是否得到有效转化,跟地铁项目自身也有很大关系。
地铁串联新旧商圈 常州或迎发展巨变
地铁,不仅带来交通便捷,还扩大生活半径生活半径的扩大,给商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这体现在以地铁为圆心周边商业扎堆发展、体现在年轻时尚的地铁族对于多元商业业态的呼唤,更多的则体现在商业格局和商圈布局的变化。
从地铁一期的站点布局来看,基本辐射了北部新城、火车站、南大街商圈、湖塘商圈、大学城等市区主要商圈。根据规划,一号线自规划新龙生活区起,向南连接京沪高铁站,高新区组团,市级公共服务中心,大型居住区,沪宁城际铁路站,中心商贸、金融区,湖塘组团,武进区公共服务中心,高职教育基地和规划武南生活组团,贯穿常州南北方向。这将打破目前分散孤立的的商业中心,串起各大商圈,将原先分散的商业业态综合成为新的商贸集成商圈。
常州的主要传统商圈为南大街和湖塘老街等,但随着花园街及新北万达广场的相继运营,传统商圈与新兴商圈碰撞下,常州商业格局愈发显现分散孤立。南大街作为传统中心商圈的地位无法撼动,其主要人流量为学生群体,运行的快速公交1号线及11号线等承载着这部分人流运抵南大街。虽然快速公交1号线穿过新北万达广场,但从南到北的空间距离感却是让人退缩。地铁1号线的开通建设,在连接新旧商圈的同时,也极大促进人流的适中聚合,拉开常州商业格局整合契机。
可以猜测的是,在地铁对商圈带来的影响方面,南大街中心商圈地理意义将更加明显,变成一个大中心商圈;地铁网络形成的主要换乘点,与居住新区、新开发物业结合,会诞生社区型商业中心;地铁站点周边会形成新小商业中心。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