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368|回复: 8

武汉湖北古往今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9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武汉湖北历史考古类欢迎大家踊跃发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盘龙城是夏朝首都的遗址



盘龙城出土了早商最大的青铜鼎,青铜斧,还有一个绿松石金器龙,还有近一米长的玉戈,这些完全不亚于殷墟的档次,只会更高。当初,妇好墓出土绿松石龙的时候,说是中国唯一的,代表皇权,而这些都同样出现在盘龙城了。考古事实证明盘龙城起码是王朝都城这种级别的了。北京大学刘绪教授说: “要强调的是,目前二里岗时期的大墓基本都发现在盘龙城,郑州商城、偃师商城目前皆未发现能与盘龙城相比的大墓。此外,二里岗时期的诸多铜器仅见于盘龙城地区,这是盘龙城的显著特点。当然,可以推测郑州商城应该也会有更多的铜器发现,但是仍有待进一步考古学证据的支持。在现有材料下,盘龙城是商代早期发现铜器数量最多,年代相对较早的遗址。”(刘绪. 商王朝的南土——在“盘龙城与长江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2019”闭幕式上的讲话. 江汉考古, 2021,(4):13-16)

北夏首都在湖北天门的石家河,曾侯舆青铜编钟铭文:君庇淮夷,临有江夏。江夏是个很古老的地理称谓。芈加编钟铭文云:“以长辝夏。”虽然“长”字的释读还有疑义,但这句话的意思还是基本清楚的,那便是通过统治曾国,光大“夏”之基业。后来北夏被商汤打败,把首都移到了武汉的盘龙城,开创了南夏,盘龙城是南夏的首都。商朝成汤打败夏桀,并没有完全占领夏朝整个领土,商朝好比金,夏好比南宋。大约以黄河淮河的区域为界。直到武丁的时候才基本统一南北。如果是这样,就比较好解释江西和湖南的古城了,那些可能是武丁消灭了南夏,剩余的夏的力量的小型都城。而且,也可以解释河南的殷墟在晚商规模非常大,但郑州商城不发达。郑州商城可能是武汉盘龙城的夏朝建立的边防要塞,沿黄河南岸防御黄河以北的商朝军事力量。而河南安阳市的殷墟是盘庚以后的商朝的都城,所以非常繁华。

南夏被北面的殷商打败后,南夏旁支王室成员避难躲到鄂西北的山区,后来北方商周政权交替的战乱,无暇顾及南方,他们又出来打败在南方的北方小诸侯,这就是楚国。所以屈原的楚辞能够把南方的承传写的非常准确,因为屈原是楚国王室,而楚国开国国君有熊氏是南夏国的旁支皇室遗民。楚因为南夏的原因,一直不认同商周的皇权,所以有楚庄王问鼎的故事。

后来,楚国故地的陈胜吴广揭竿而起,随后的楚国贵族项羽以一当十破釜沉舟打败了秦军主力。然后东楚的刘邦在韩信的帮助下在垓下用四面楚歌的攻心战打败了项羽,建立了全国性的朝代汉朝,这个汉就是汉水的汉,和楚紧密相连,只不过楚的称号被项羽抢过去了,刘邦不得已的选择而已。现在,中国人绝大部分人是汉族,就是受夏楚汉文化熏陶的后人。当然,汉朝的文化中也有对商周文化的继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支持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内斗,斗狠,不团结,武汉人和湖北人的主流写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镇馆之宝”绿松石镶金饰件盘龙城遗址博物院9.27正式开放,被誉为“镇馆之宝”的绿松石镶金饰件,首次与复原件一同展出。绿松石镶金饰件于2014年在杨家湾17号墓出土,距今约有3300年历史,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唯一一件商代早期最完整成型金器,通过检测得知,此饰件含金量达到89%,十分罕见,暗示这个墓葬主人可能是盘龙城最高等级贵族或首领。器物原以近千片人工磨制的细小绿松石贴塑而成,由于这件镶嵌器在埋葬和发掘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扰动,所以出土时只保存了500余片绿松石且已失去原貌。南方科技大学唐际根教授带领的团队利用多学科技术手段,研究了绿松石和黄金的加工工艺,分析了绿松石原有的承托体以及胶粘剂,并借助超景深电子显微镜、能谱仪、FTIR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等设备重建了器物原貌。经过种种检测、分析和研究,课题组最终获得了原貌重建方案,随后用购买来的现代绿松石,仿照原件的500余片绿松石片逐片打磨,最终重建了一件绿松石兽面。唐际根教授将其称为“绿面金眼龙”。“绿面金眼龙”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独体“一首双身”龙形饰。器物以黄金、绿松石、大漆为材料,五官清晰、色彩明快,可称艺术品,更是多种材料复合制作的技术典范。同时,器物出土背景完整,是理解3300年前古人精神信仰的重要物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龙,是一种神秘而不为世人所了解的动物,在我国原始神话传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传说中的人类始祖伏羲、女娲皆为龙首人身。《汉书》也有“太昊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的记载。华夏民族的先祖黄帝和炎帝也与龙有密切的关系。《竹书纪年》有“黄帝龙轩辕氏龙图出河”、黄帝“龙颜,有圣德”的记载。《史记·五帝本纪·正义》载:“有蟜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因而,中华民族也自称为“龙的传人”,甚至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龙已经成为中国和中华民族的象征。
什么是龙?《说文解字》云:“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从肉飞形,童省声。”龙因现实中无此物,自古便给人神秘莫测之感。晋代刘琬《神龙赋》说:“大哉,龙之为德!变化屈伸,隐则黄泉,出则升云。”宋代王安石《龙赋》中说:“龙之为物,能合能散,能潜能见,能弱能强,能微能章。唯不可见,所以莫知其向;唯不可畜,所以异于牛羊。变而不可测,动而不可驯。”《辞源》认为:“龙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鳞虫之长。”在汉字中,龙字出现较早。甲骨文金文中皆见龙字,且有许多不同的写法(图1、图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1988年,湖北天门石家河肖家屋脊遗址瓮棺W6中出土一件玉盘龙[14]。现藏荆州博物馆。最大径3.8厘米,体侧宽1.2厘米、厚0.8厘米。玉盘龙颜色呈黄绿色,表面有灰白斑。龙体首尾相卷。上颌尖凸,下颌短,口微开。额部有一道横凸棱,额顶到顶后部有长角形浮雕,似为鬣的雏形。尾呈钝尖形(图6)。时代属于石家河文化晚期,年代距今4200-4000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武昌一带会有一个很大的古城,因为长江是古代最好的防线。因为古汉水入江口在现在的汉南一带,所以古武昌城也就是夏都在现在的江夏咸宁靠江一带。伯牙子期的知音故事其实不在现在的汉阳钟家村,而是在蔡甸,因为古汉水的入江处在那一带。江南武昌的海拔普遍高过汉口江北3米以上,云梦泽在江北,所以武昌是相对非常安全的地区,应该有更大型的古城市才合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从石家河说起,我们是长江中游文明源头。不要把眼光局限在商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11-12 21:38 , Processed in 0.037021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