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706|回复: 6

周作人的《济南道中》节选很有意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22 12:2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到了很多我们熟悉的地名,可见周作人对此次旅行的喜爱。正文如下:

十点钟到济南站后,坐洋车进城,路上看见许多店铺都已关门,——都上着“排门”,与浙东相似。我不能算是爱故乡的人,但见了这样的街市,却也觉得很是喜欢。有一次夏天,我从家里往杭州,因为河水干涸,船只能到牛屎滨,在早晨三四点钟的时分坐轿出发,通过萧山县城;那时所见街上的情形,很有点与这回相像。其实绍兴和南京的夜景也未尝不如此,不过徒步走过的印象与车上所见到底有些不同,所以叫不起联想来罢了。城里有好些地方也已改用玻璃门,同北京一样,这是我今天下午出去看来的。我不能说排门是比玻璃门更好,在实际上玻璃门当然比排门要便利得多。但由我旁观地看去,总觉得旧式的铺门较有趣味。玻璃门也自然可以有它的美观,可惜现在多未能顾到这一层,大都是粗劣潦草,如一切的新东西一样。旧房屋的粗拙,全体还有些调和,新式的却只见轻率凌乱这一点而已。

    今天下午同四个朋友去游大明湖,从鹊华桥下船。这是一种“出坂船”似的长方的船,门窗做得很考究,船头有匾一块,文云:“逸兴豪情”,——我说船头,只因它形式似船头,但行驶起来,它却变了船尾,一个舟子便站在那里倒撑上去。他所用的家伙只是一支天然木的篙,不知是什么树,剥去了皮,很是光滑,树身却是弯来扭去的并不笔直;他拿了这件东西,能够使一只大船进退回旋无不如意,并且不曾遇见一点小冲撞,在我只知道使船用桨橹的人看了不禁着实惊叹。大明湖在《老残游记》里很有一段描写,我觉得写不出更好的文章来,而且你以前赴教育改进社年会时也曾到过,所以我可以不絮说了。我也同老残一样,走到历下亭铁公祠各处,但可惜不曾在明湖居听得白妞说梨花大鼓。我们又去看“大帅张少轩”捐资倡修的曾子固的祠堂,以及张公祠,祠里还挂有一幅他的“门下子婿”的长髯照相和好些“圣朝柱石”等等的孙公德政牌。随后又到北极祠去一看,照例是那些塑像,正殿右侧一个大鬼,一手倒提着一个小妖,一手掐着一个,神气非常活现,右脚下踏着一个女子,它的脚跟正落在腰间,把她端得目瞪口呆,似乎喘不过气来,不知是到底犯了什么罪。大明湖的印象仿佛像南京的玄武湖,不过这湖是在城里,很是别致。清人铁保有一联云:“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实在说得湖好,(据老残说这是铁公祠大门的槛联,现今却已掉下,在亭堂内倚墙放着了),虽然我们这回看不到荷花,而且湖边渐渐地填为平地,面积大不如前;水路也很窄狭,两旁变了私产,一区一区地用苇塘围绕,都是人家种蒲养鱼的地方,所以《老残游记》里所记千佛山倒影入湖的景象已经无从得见,至于“一声渔唱”尤其是听不到了。

    但是济南城里有一个湖,即使较前已经不如,总是很好的事,这实在可以代一个大公园,而且比公园更为有趣,于青年也很有益。我遇见好许多船的学生在湖中往来,比较**公园里那些学生站在路边等看头发像鸡案的女人要好得多多,——我并不一定反对人家看女人,不过那样看法未免令人见了生厌。这一天的湖逛得很快意,船中还有王君的一个三岁的小孩同去,更令我们喜悦。他从宋君手里要蒲桃干吃,每拿几颗例须唱一出歌加以跳舞,他便手舞足蹈唱“一二三四”给我们听,交换五六个蒲桃干,可是他后来也觉得麻烦,便提出要求,说“不唱也给我罢”。他是个很活泼可爱的小人儿,而且一口的济南话,我在他口中初次听到“俺”这一个字活用在言语里,虽然这种调子我们从北大徐君的话里早已听惯了。

    六月一日,在“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济南城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22 13:3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看网上济南美景的视频的评论区,许多江浙游客来济南也都有一种仿佛回到故乡的亲切感。
文中开头提到的济南站,不知道是不是那个被拆掉的老济南站呢
好在大明湖经过几次修整,湖面又恢复到了老济南地图上的“半城湖”状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3-22 14: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Zima-Cyberaruen 发表于 2025-3-22 13:35
感谢分享~看网上济南美景的视频的评论区,许多江浙游客来济南也都有一种仿佛回到故乡的亲切感。
文中开头 ...

是的,车站就是老火车站。于1924年5月底6月初,作者坐的是津浦铁路从北京到济南的特快列车。这是写给孙伏园的信的第2部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22 16:4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文中提到的张公祠在哪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22 21:34:11 | 显示全部楼层
vcvc 发表于 2025-3-22 16:41
文中提到的张公祠在哪里?

个人猜测是纪念张养浩的祠堂,但是这个不在大明湖附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3-22 22: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dls 于 2025-3-22 22:18 编辑

大明湖畔的张公祠

根据史载,张曜是晚清时期赫赫有名的能臣干吏。光绪十二年(1886),张曜调升为山东巡抚,并最终卒于任所。张曜在任职山东巡抚期间,逢山东各地遭受严重水旱灾害。为此,他一面积极组织救灾,一面拿出自己的俸金,并动员其他官员也捐俸助赈,黄河决口他都亲临现场,指挥抢修堤防,深受民众爱戴。张曜还积极施行植树造林,在黄河大坝和泺口到济南老城的道路两旁,遍植柳树,形成了柳树风景带,因而,这些柳树被人们称之为“张公柳”。张曜死后,济南民众感念其恩德,尊他为黄河“大王”,并在大明湖畔为他修建了祠堂。因张公祠建筑与曾公祠为邻,今已划归一处改称南丰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24 08:55:46 | 显示全部楼层
vcvc 发表于 2025-3-22 16:41
文中提到的张公祠在哪里?

张公祠。
另外,看到他说起“梨花大鼓”,猛然想到咱济南不是号称“曲山艺海”吗,“北京学艺,天津练活,济南踢门槛”。可惜曾经的辉煌早就鲜为人知,再加上传统曲艺的日渐式微,曲山艺海这个形象算是拾不起来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2 08:08 , Processed in 0.036530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