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晶体管持续小型化提升集成度的摩尔定律已接近物理极限,电子器件如何实现超小型化和高性能化?东方理工大学讲席教授魏苏淮与合作者提出了光学声子模软化新思路,该研究成果登上《Nature》。10月30日,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物理学院院长、讲席教授魏苏淮,联合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骆军委研究员、邓惠雄研究员研究组,以“通过降低原子化学键强度诱导的光学声子软化避免退极化效应(Softening of the optical phonon by reduced interatomic bonding strength without depolarization)”为题的论文,发表在《Nature》杂志。
《Nature》也同期以“应力可以使节能储存器件成为可能(Strain could enable energy-saving memories)”为题,介绍了这项研究成果。该研究为未来电子器件的超小型化、高性能化开辟了新方向,实现了基础研究与应用相结合的重大突破。
6月25日,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孙学良院士团队联合美国马里兰大学莫一非教授、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Tsun-Kong Sham教授,以“一种全固态电池用低成本、一体化卤化物材料(A cost-effective all-in-one halide material for all-solid-state batteries)”为题,发表在《Nature》。该成果报道了一种低成本铁基卤化物材料,将正极活性材料、电解质和导电剂的功能集于一身,并展现出电极层面的“自修复”能力。这项工作有望解决全固态电池在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成本方面的关键瓶颈。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博士后傅佳敏、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王长虹助理教授和汪硕助理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美国马里兰大学莫一非教授、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Tsun-Kong Sham教授和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孙学良讲席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工作得到美国橡树林国 家实验室中子衍射中心刘珏教授、加拿大同步辐射光源Joel W. Reid在表征方面的支持。
沈捷教授主要从事偏微分方程数值解研究工作,具体研究方向包括谱方法数值分析理论、计算流体以及计算材料科学。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数学专业,1983年公派赴法国巴黎十一大学留学,1987年获得博士学位后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Indiana University)从事博士后研究。1991年至2001年先后任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数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2002年起任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ty)数学系教授,2012年至2022年任普渡大学计算与应用数学中心主任,2023年被授予普渡大学杰出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