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五湖泛舟

[经济] 合肥市上市公司资料汇总(持续更新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5-9-5 23:0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届深空经济与产业发展大会成功举办★


9月4日,首届深空经济与产业发展大会在安徽合肥召开。来自ZF部门、产业主体、科研院所及投融资机构等相关单位逾400人参加。



本次大会以“聚焦深空经济,引领产业未来”为主题,在全国首次发布深空经济概念框架,系统梳理深空十大产业方向,通过专家报告、政策解读、高端对话等形式,共同探讨并深入分析全球深空经济发展态势,紧抓“十五五”战略机遇,共商创新发展路径,共筑产业生态体系。



深空经济兴起和服务于深空探测活动,是支撑深空探测所需的技术研发、产品制造、设施建造、科学探索、资源开发、运营支持及应用服务所形成的新兴经济业态,具有前沿性、稀有性、探索性和多元性等新特征。本次会议发布深空资源开发、深空互联网、深空能源、深空生物、深空运输、深空智能、深空建造、深空旅游、深空安全、深空文化十大产业方向,预计2040年全球深空经济规模将达到万亿美元。



深空探测实验室作为面向世界航天科技前沿和国家航天强国战略需求,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研究的国家级科创平台,在深空经济与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未来,实验室将致力于推动科学、工程、技术、产业与金融资源深度融合,搭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应用”高效联动的创新生态,为深空经济发展提供从科研突破到产业落地的全链条支撑。本届大会成功举办,标志着我国深空探测正式从技术突破、科学探索迈向经济赋能、产业驱动的新阶段。深空经济有望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也是拉动航天升级、培育创新动能、重塑空间格局的重要力量,为构筑战略性新兴产业奠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来源:深空探测实验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151家证券公司,分布在哪些城市?◆


作者:孙不熟团队

来源:城市战争


今年以来,A股市场持续火热,推动各大证券公司业绩猛增。

那么,在券商这个赛道,哪些城市才是头部玩家?



据媒体报道,2025年上半年,42家A股上市券商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518.66亿元,同比增长30.8%;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040.17亿元,同比增长65.08%。

今年上半年,在42家A股券商中,总部位于深圳的中信证券稳居第一,上半年营收达330.39亿元,同比增长20.44%,归母净利润137.19亿元,同比增长29.8%。

总部位于上海的国泰海通排名第二,营收达238.72亿元,同比增长77.71%。归母净利润157.37亿元,同比大涨213.74%,国泰海通利润反超中信证券,成为42家上市券商的利润之王。

上半年,有9家上市券商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均超过100%。其中,华西证券与国联民生增长最猛,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5.12亿元、11.27亿元,同比分别大幅增长1195%、1185%。

总部位于广州的广发证券,排名第四,上半年营收153.98亿元,同比增长34.4%;归母净利润64.7亿元,同比增长48.3%,据wind数据,归母净利润创自2016年以来新高。



从总部归属来看,营收排名前十的券商,深圳占3家,分别是中信证券、国信证券、招商证券,这三家券商上半年的营收总额为546.85亿元。

北京占3家,分别是中国银河、中金公司、中信建投,上半年总营收为373.15亿元。

上海占2家,分别是国泰海通、申万宏源,上半年总营收为355.67亿元。

南京1家,华泰证券,上半年总营收为162.19亿元。

广州1家,广发证券,上半年总营收为153.98亿元。



据中国证监会官网显示,截至2025年7月,中国内地共有151家持牌证券公司。



证券公司主要集中在上海、深圳、北京3个城市。

其中,上海辖区证券公司34家 ;深圳辖区证券公司有24家;北京辖区证券公司20家;三大城市证券公司合计占比52%。

其他省市,广东7家(不含深圳),广州6家,东莞1家;

江苏5家;浙江5家(不含宁波);

四川4家;福建4家(不含厦门);

湖南3家;安徽3家;陕西3家;青岛3家;

湖北2家;辽宁2家(不含大连),江西2家,山西2家,吉林2家,新疆2家,云南2家,厦门2家,海南2家,西藏2家,贵州2家,内蒙古2家,云南2家;

山东(不含青岛)1家;宁波1家,河南1家,河北1家,大连1家,广西1家,甘肃1家,黑龙江1家,青海1家,重庆1家,天津1家。

可见,在券商这个赛道,京沪深是无可替代的头部玩家,这三个城市也是金融从业者最集聚、金融专业毕业生最向往的地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五湖泛舟 于 2025-9-14 05:37 编辑

▲国家批复!这10大地区,被委以重任▲


作者:凯风

来源:国民经略

这些地方被委以重任。



日前,国 务 院 批复同意,开展北京城市副中心、苏南重点城市、杭甬温、合肥都市圈、福厦泉、郑州市、长株潭、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重庆市、成都市等10个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10个地区,无一不是经济重镇,GDP总量合计占全国1/4强,无一不是新质生产力、统一大市场的主战场,在相关改革中一直走在前列。

改革试点是重任,也是发展先机,谁能抢得先机?



我国的改革,一向都是渐进式的,先在部分地区试点,等到成熟之后,再向全国推广。

当初的经济特区如此,后来的先行示范区、共同富裕示范区也是如此,这一次同样如此。

用官方的话说,这些地方“发展基础较好,经济增长支撑作用较强,改革基础条件较好,也具有较强代表性”。



其一,10大地区,共有30多座地市跻身其中,东部、中部、西部均有试点,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过去改革试点往往集中于东部沿海,也往往从大城市开始。

这一次不仅出现合肥都市圈、长株潭、郑州、成渝等中西部地区,更有温州、惠州、镇江、芜湖、株洲等腰部城市。

其二,不是个别城市的单兵突击,而呈现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齐头并进的新格局。

新一轮改革,早已超出一城一地的范畴,需要打破传统行政壁垒,实现跨区域联动。

无论是户籍门槛互认、城乡土地增减挂钩,还是飞地经济、产业集群,都有赖都市圈同城化、城市群一体化的协同推进。

其三,重点城市,重点都市圈、城市群基本都在列,只有个别经济强市付之阙如。

前不久,顶层文件提及5个重要城市群:打造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三大世界级城市群,成渝、长江中游两大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这些重要的城市群,都有代表参与试点,如北京副中心,苏南及杭甬温,大湾区内地9市,成渝,长株潭等。

重点城市,只有上海、武汉、天津、青岛、济南、西安、沈阳等地缺席。

原因不同,上海已承担更高层级改革任务,而其他地区已有代表。



就在两周前,国常会部署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

市场是商品、服务、生产要素的有机整体。商品、服务早已随行就市,现在轮到更深一层次的要素。

所谓“要素”,听起来文绉绉的,实际是劳动力、土地、资本等传统要素,数据、算力、资源环境等新型要素的统称。

要素市场化改革,顾名思义,指向劳动力流动、土地入市、技术转让、数据互通、资本市场建设、碳排放交易等等。

由于不同地区基本面不同,这一轮改革因地制宜,赋予了不同的改革重任。

在前沿产业方面,大湾区聚焦深海、航空、生命健康、新型能源、人工智能、现代种业等,相对齐全。

苏南城市侧重于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型能源。

合肥都市圈聚焦新型能源、人工智能、智慧轨道。

郑州则关注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现代种业等。



在科技领域,北京副中心的国资科技创新“容错免责”,大湾区、杭甬温、福厦泉的“首席科学家/专家负责制”,苏南的科研经费“包干制+负面清单”等被提及。

在低空经济领域,大湾区、合肥都市圈,双双拿下“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建设”的试点任务。



在算力领域,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被点名,拿下人工智能时代的入场券。

在金融领域,深交所、广州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被点名,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也是大势所趋。

在跨境领域,大湾区提及跨境数据流通、跨境职业资格互认等,福厦泉的闽台职业资格互认、两岸融合数据港等。

在土地领域,大湾区要“优化工业用地年限”,探索产业用地租赁模式,探索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打破过去土地市场的桎梏。

此外,杭甬温的“亩均论英雄”模式,已经开始影响资源分配,“引导资源要素向优势区域、优势产业、优势企业集中。

显然,试点地区将获得更大的自主权,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新兴产业方面拿下先手棋。



10个地区,改革试点有分工也有共性。我们梳理了10份文件的高频关键词,管窥下一步改革的共识。

其一,在科技创新方面,“科技资源共享”、“职务科技成果产权”、“首席科学家/专家负责制”等多次出现。

科技资源共享,主要体现在都市圈、城市群之中,大湾区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成渝共建西部科学城,就是体现。

职务成果的确权同样重要。过去职务成果属于单位,未来将赋予科研人员以部分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合肥都市圈这一比例提高到70%,足见力度。

首席科学家负责制,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在前沿科技领域尤其重要,目前多地国有企业已开展这一模式。

其二,在土地市场方面,“集体土地入市”、“土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调剂”、“产业用地长期租赁”、“亩均论英雄”等成为高频词组。

集体土地入市不是新消息,已被允许建设租赁房、商业体,只是不允许开发房地产。

土地指标节余调剂,对于大城市意义凸显。我国土地是审批制,大城市居住、产业用地相对紧缺,中小城市明显过剩。

一旦节余指标能跨县域、跨地市、跨省域调剂,小城市可将指标“卖”给大城市,双赢之举。

其三,在劳动力流动方面,普遍提到“放开落户限制”、“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人地钱挂钩机制”。

放开落户是大势所趋,90%城市已步入“零门槛落户”时代,但超大特大城市仍是例外。

因此,在都市圈、城市群内探索社保、居住年限同城化互认,无锡的社保可用在苏州落户,东莞的社保可用于佛山落户,无疑是更大的一步。



值得注意的是,广州、深圳、杭州市区除外,仍然没有全面松绑。

“人地钱挂钩”,意味着转移支付、土地指标、基建投资都要与常住人口走势挂钩,人口流失的地方将会受到冲击。

由此可见,未来的城市竞争,新质生产力是核心,新兴产业是根本,人口很关键,体制机制创新也很重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9-14 10:52 , Processed in 0.031558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