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swk1990

2025年宁波经济发展集中讨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17 10:3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浙大邵院宁波院区设计方案出炉

       近日,备受关注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宁波院区项目(一期)设计方案出炉。据悉,项目选址慈溪城西潮塘板块,东至浒崇公路,南至科技西路,西至新江北路,北至百花庵跟路。项目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规划用地约200亩,按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标准建设,设置床位1200张,总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该项目为2025年慈溪市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中卫生健康工程中的重要一项,将为宁波市及周边地区新增优质医疗资源供给。

       浙大邵院宁波院区的整体设计以浪为形、瓷为魂,其灵感源于千年海丝贸易文脉与越窑青瓷的温润神韵。建筑形态汲取浪潮的柔韧与流动,层叠弧线立面模拟自然垂坠的褶皱,哑光金属与玻璃交织,刚柔相济。最外侧飞扬的金属飘板,宛如翻腾向前的巨浪,其横向舒展的轮廓与绵延的海岸线共鸣,形成流动的视觉诗篇。立面色彩的灵感来源于慈溪的青瓷文化,用当代语言——青色铝板对话青瓷经典美学。

       浙大邵院宁波院区将秉承“正直真诚,关爱尊重,敬业奉献,凝聚合作,优质高效”的邵医精神,围绕“以患者为中心、以员工为主体”的邵医管理理念,致力于打造有温度的医院。项目建成后,将打造集医疗、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医疗新高地,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7-17 10:3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大牵手鄞州成立研究院,专攻未来医疗“黑科技”

       7月16日,北京大学鄞州数智健康联合研究院正式成立,标志着宁波市鄞州区与北京大学医学部的战略合作迈入崭新阶段。该研究院将深度融合宁波鄞州优质的数字健康资源与北京大学高水平的科教资源,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数智健康创新高地。启用仪式现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所研究院是一个聚焦未来医学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跨学科创新平台,通过推动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赋能健康医疗服务。”

       研究院将依托鄞州区经济、信息、产业等区域特点,整合北京大学国际影响、学术研究、学科集群等优势,重点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数智健康、数智医学等四大核心领域开展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并视发展需求逐步拓展至数字疗法、数字孪生、具身智能、生物制造等前沿方向。

       鄞州区卫生健康局相关人士表示,“研究院启用后,从短期看,将促进医学专科、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从中长期看,通过人才引育和成果转化,将助力全区的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居民健康水平,并为相关产业发展带来创新活力。”

       据悉,鄞州区与北京大学自2015年正式携手以来,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 家研究院实践基地、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大数据驱动的管理与决策研究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示范基地、北京大学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实训基地等先后落户鄞州。历经十年深度合作,双方依托区域健康大数据平台,在传染病防控、慢性病研究等领域开展了57项科研项目,共建2个国 家级科研平台,联合发表论文94余篇,培养硕博人才34余名,已开展疫苗效果、心血管疾病、肾病等领域的真实世界研究并实现部分成果转化。这些丰硕成果,为研究院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7-17 10:5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汤飞帆:加快建成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实验室,为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劲科技支撑

       7月8日上午,市 委副书 记、市 长汤飞帆在甬江实验室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 近平总书 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精神,按照市委工作要求,把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脉搏,以超常规举措、超常规力度落实人才强省、创新强省的首位战略,加快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示范型科研机构、国际有影响力的创新型实验室,为宁波全域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加快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劲科技支撑。宁波市 委常 委、副市 长,宁波高新区党工委书 记(兼)徐岩参加调研。

       甬江实验室揭牌成立四年多来,聚焦新材料和智能制造两大方向进行科研布局,已从世界顶尖学府、国际一流研发机构引进了23支科研团队,在新型显示与感知、纳米抛光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批突破性成果

       汤飞帆来到先进结构陶瓷创新中心,察看塑性高强陶瓷等新成果;在信息材料与微纳器件制备平台,了解开放共享科创服务平台建设运营情况;在新型显示与感知研究展区,饶有兴致地体验VR产品,了解XR空间计算芯片研发情况,并询问实验室孵化企业万有引力研发的芯片及商业化的最新进展;在实验室展厅,与多个科研团队负责人深入交流,了解最新科研成果。

       汤飞帆说,看到一个个新变化、一项项新成果、一位位新引进的人才,非常欣慰。这么多优秀人才来到宁波,如何为他们创造最好的工作、生活、创新、创业环境,这是我们必须做好的课题。相关部门和属地要提高站位、深入研究、靠前服务,为甬江实验室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撑,切实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

       汤飞帆在调研中强调,甬江实验室承载着引领全市科技创新能力突围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深厚期待,地位重要,责任重大。要加快构筑高能级科创平台,对标全球最高水平,对照“五个新”要求,强化公共科研平台技术能力建设,加强高端人才引育,推动现有平台从单纯的“物理空间”向“创新策源地”“产业加速器”跃升。要推进AI引领科研范式变革,把握机遇、积极探索,研究部署新材料智能实验平台,打破科研数据“孤岛效应”,研发一批人工智能赋能的标志性材料产品,催生重大原创成果竞相涌现。要加快核心技术攻关突破,聚焦科技前沿,瞄准“卡脖子”技术,强化跨学科跨领域联合攻关;聚焦产业需求,锚定产业链“堵点”“断点”,加强“高校+平台+企业+产业链”结对合作,加快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

       汤飞帆还勉励科技工作者们涵养家国情怀,矢志追求卓越,秉持超强定力,坚守科研初心,锤炼过硬作风,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勇当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争做新质生产力开拓者,为宁波全域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奉献才智、书写精彩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7-17 11:04:23 | 显示全部楼层
Y-Laber | 国际知名智能材料专家任晓兵全职加盟甬江实验室

       “我们发现了一种新物质状态——应变玻璃,它不仅是科学上的新奇现象,更重要的是它的独特性质使其在多个重大工程中展现出价值,并有望在生物医疗、机器人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在上周六举行的甬江实验室第三届全球科技精英论坛上,甬江实验室智能材料研究中心主任、上席研究员任晓兵以翔实的数据和丰富的案例,向与会者分享了他在国际上开辟的应变玻璃领域的最新科研进展与应用探索。

       任晓兵介绍的“应变玻璃”,是一种兼具晶体有序性和非晶玻璃相变特征的全新物质状态。该发现突破了百年来科学界对固态物质的晶体-玻璃二元认知的基本框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作为这种新物态材料的最新进展,去年9月他的团队在 Nature 杂志报道的一种兼具钢材强度与塑料柔性的 “强柔并济”合金材料备受科学界和工程界的关注;科学新闻杂志(New Scientist)称该材料“可能催生诸多未来技术”。

       此时的东道主,一年前还是座上宾。2024年5月,任晓兵受甬江实验室主任崔平的邀请,第一次到访宁波,并作客甬江实验室高山讲堂。彼时的甬江实验室尚在租用的临时厂房中过渡,可在任晓兵眼里“处处生机,满满活力”。餐厅墙上悬挂着多位诺贝尔奖得主的画像,透露出这家新兴科研机构的抱负与雄心。这令他想起著名的法拉第之问——婴儿有什么用?它代表着希望与未来!访问结束后,他向一位好友分享甬江之行的感受:“在宁波,我看到了一家世界级科研机构的雏形。”

       半年之后,任晓兵辞去日本国家材料研究院(NIMS)上席研究员职位,全职加入甬江实验室。“甬江实验室以‘前瞻创新、从0到1,厚植产业、造福社会’为使命,这与我的科研理念很契合。”怀揣着“from lab to fab”的梦想,任晓兵在宁波开启新的篇章。

       任晓兵,国际铁性智能材料研究领域的杰出学者,对铁弹、铁电和铁磁三类材料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在铁弹材料研究中,他发现并命名了“应变玻璃”(strain glass)这一新物态,开辟了固态物质研究的新领域,被同行评价为“先驱性工作”,并被多个国际会议列入会议主题。具有半个世纪历史的国际马氏体会议 ICOMAT 在2014年专门为应变玻璃的发现召开了“圆桌讨论”;而由美国 NASA 等科技巨头、国家实验室和大学组成的大型产学研联盟 CASMART,也将应变玻璃列其为重点研究方向。

       在铁电材料研究中,任晓兵首次实现了巨电致应变和高性能无铅压电材料,打破了“无铅必低效”的行业魔咒。在铁磁材料研究中,他研发出了具有超高磁场灵敏度的磁致伸缩合金。这些发表在Nature、Nature Materials、Physical Review Letters 等期刊的成果,不仅引发了国际学术界的持续关注,也在多个重大工程中得到实际应用。他与合作者发表的一篇形状记忆合金论文,至今已被引用逾5400次,是马氏体及形状记忆合金领域一百多年来引用率最高的论文。

       任晓兵全职回国加盟甬江实验室,开启科研人生新篇章。在这家年轻的科研机构,这位国际铁性智能材料领域久负盛名的学者正带领团队紧锣密鼓地推进平台建设,着力打造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发于一体的大型研究中心,推动智能材料在生物医学、自动驾驶、机器人等领域的产业化应用

      同时,作为西安交通大学客聘讲座教授,任晓兵也将继续支持自己创立的多学科材料研究中心,通过加强双边互动,探索教科人“三位一体”有效融合的发展路径。“将多年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服务社会,这不仅是科技创新的本质,更是我儿时的梦想。”任晓兵感慨道。 “From Lab to Fab”,不仅承载着他的初心与理想,也寄托着让创新真正造福社会、回报这片土地的深情。甬江畔,新的征程,已然开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7-17 11: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所长王立平带队赴沈阳高校、科研机构学习交流

      为加快抢占科技制高点,7月4日至5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所长王立平带队赴沈阳化工大学、东北大学、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国机械总院集团沈阳铸造研究所有限公司等单位学习交流,党政办公室、科技处、实验室管理处、研究生处、综合管理处、海洋关键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专班等相关部门代表参加交流。

       调研过程中,宁波材料所重点围绕事关研究所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科研及项目交流合作、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用户需求对接、研究生联合培养等主题,与调研单位进行了深入交流,并与调研单位就在后续工作中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紧密合作,在材料领域重大科技攻关、全国重点实验室平台交流、研究生培养、高端仪器联合研制等方面开展更深层次、常态化的交流合作达成共识。

       沈阳化工大学、东北大学、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国机械总院集团沈阳铸造研究所有限公司是我国冶金和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等结构材料、高端装备铸造技术等领域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本次交流将在推动宁波材料所科研交流合作、拓宽研究生联合培养渠道、完善重大基础设施策划建设方案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前天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届浙港现代专业服务合作会议在宁波举行 香港国际调解中心揭牌 梁振英讲话

       7月26日,以“两新融合促发展・同心奋进现代化”为主题的第二届浙港现代专业服务合作会议在宁波举行。一批浙港两地企业、平台和机构的合作项目签约,为浙港两地在港航服务、经贸投资、青年交流等领域搭建“双向奔赴”的桥梁。现场,香港国际调解中心宁波(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分中心(筹建)揭牌,该中心将依托丰富的国际调解经验,以及来自30个国 家和地区的2000余名专家组成的“智囊团”,为宁波乃至长三角企业的跨境经营提供风险管理支持。

       国际调解,主要解决哪些问题?香港国际调解中心主席罗伟雄博士表示:“当前,许多中国企业正从国际贸易走向跨国经营。在此过程中,他们可能遇到恶意侵权投诉等贸易纠纷,也可能在出海途中,由于不熟悉目的国的政策、法律、法规而‘踩坑’,造成巨大损失。我们能提供专业的国际商事调解和仲裁服务,帮助企业以更低的成本维护合法权益。”罗伟雄介绍道,他们之所以“落子”宁波,既考虑到宁波“港通天下”的地利优势,又得益于“浙”里良好的营商环境。

       后续,该中心将在北仑区自贸大厦布局300多平方米的办公场地,计划3年内服务1500家企业、受理800-1000起案件。“我们能为企业提供风险防范‘体检’,及时高效地调解纠纷,还要在宁波本地培训一批专业的涉外商务与法律人才,将香港的港航物流、海事服务、金融保险行业和宁波对接,带动更多配套业态集聚。”罗伟雄表示。

       全国政协副主 席梁振英出席并讲话。省政协主 席廉毅敏出席活动并致辞。中央统战部副部长、中华海外联谊会副会长马利怀,宁波市 委副书 记、市 长汤飞帆,香港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丘应桦致辞。省 委常 委、统战部部长王文序主持。浙江省副省 长卢山、宁波市政协主 席陈龙出席。

       梁振英在讲话中指出,习 近平主 席十分关心香港,希望香港更加积极主动助力国 家全面开放,更加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国 家治理实践,更加积极主动促进国际人文交流。浙港两地要继续深化合作,充分发挥香港高度国际化的现代专业服务业优势和浙江创业创新链完备、创新生态优良的优势,推动两地更好发展,进一步彰显“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浙港两地政 府和企业界要加强沟通,常来常往,在现有合作机制基础上,扩大和深化两地企业的直接交流,共享事业发展的大机遇,共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辉煌。

       廉毅敏说,浙江是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浙江发生全方位、系统性、深层次精彩蝶变。当前,全省深入学习贯彻习 近平总书 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五届七次全会精神,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与香港血脉相亲、经济相融,期待两地深化浙港合作会议机制,进一步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经贸产业互促、科技创新合作、人文互动相通,推动合作交流迈上新台阶。

       浙港两地有关专业机构、商会、专业协会负责人和企业家、专业人士等逾500人参会。大会期间,两地有关企业家、专业协会代表等作交流发言,有关单位、机构等作主题推介,34个总金额逾87亿元的合作项目现场签约,两地平台、机构签约合作备忘,举办“人工智能+”“港航服务”“香港上市”“投资浙里”4场专题洽谈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前天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宁波籍香港人士徐秉源捐赠200万元 助力鄞州8所学校建AI课程项目

       7月28日下午,宁波籍香港人士徐秉源先生捐赠签约仪式在鄞州区举行,徐秉源先生捐赠200万元用于鄞州区8所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区项目,助力鄞州教育数字化转型迈入新阶段。宁波市 委统战部、宁波甬港联谊会、宁波市侨商会以及鄞州区委统战部、鄞州区慈善总会相关负责人和8所受赠学校负责人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

       据鄞州区教育局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按照学校自愿申报、教育局筛选的方式,确定了江东实验小学、鄞州实验中学、新城第一实验学校、下应中心小学、鄞州区第二实验小学、东钱湖镇中心小学、鄞州区堇山小学、中河实验小学8所学校为“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学校,利用捐赠经费,在三年内建成8个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实验室,用于中小学生人工智能课程的专业学习

       据悉,徐秉源先生的父亲香港甬港联谊会永远名誉会长徐鸣翔先生、母亲康慧君女士素来爱国爱乡。2006年,康慧君女士代表家族在鄞州区慈善总会建立爱心助学基金——“康慧君助学基金”,连续20年如约资助鄞州困难学子,累计捐赠助学金300万元,惠及1000人次。

       徐秉源先生表示,作为祖籍鄞州的香港人,他铭记习 近平总书 记给祖籍宁波的香港企业家的重要回信精神,继承并弘扬宁波籍海内外人士爱国爱乡、实业报国的传统,愿为家乡的发展建设作贡献。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前天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为沪舟甬区域协同注入新动能 长三角首条海岛低空物流试验航线首飞成功

       随着一架无人机从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岱山岛起飞,12分钟后稳稳降落在岱山县钉嘴门礁,7月18日,长三角首条海岛低空物流试验航线开航。当日下午,沪舟甬低空航线开航暨2025海岛低空物流产业创新发展研讨会在岱山县举行,专家齐聚为长三角首条海岛低空物流试验航线按下“启动键”,共同探索海岛低空物流运输新范式。

       随着低空经济上升为国 家战略,低空物流凭借其高效、灵活、受地形限制小等特性,正迎来重要增长机遇。据权威机构预测,到2030年我国低空经济产业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市场潜力巨大。海岛场景天然具备空域条件简单、地面交通受限的特点,是低空物流运输先行先试的理想场景,尤其在解决海岛物资运输时效性、稳定性难题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据了解,舟山海域每年8级以上大风影响约40天,导致物资运输受阻,隐性成本激增。此次开通的沪舟甬低空物流商业性试验航线联通上海以及浙江舟山、宁波地区,能够有效突破海岛地面交通的局限,将在岱山海岛的基础建设、物资运送、应急医疗、原油送检、海鲜运输等方面展开探索,有望解决多年来因天气、风力等因素导致的通航及货运受阻问题,为岛上居民生活带来便利,也为后续规模化运营积累宝贵经验。

       该航线由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需求牵引、上海交通大学低空经济产业技术研究院技术赋能、上海万里安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落地运营,三方优势互补,聚焦低空运输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共建长线合作机制,推动产业发展。研究团队联合完成了多岛起降点勘测、梳理了核心物资运输清单,制定了“应急优先、逐步扩容”分阶段计划,成功解决了技术适配、投入共识、空域协调等难题,推动建成了海岛标准化无人机机场,可实现岱山岛到衢山岛40分钟物资运输,完成了国内孤岛工程项目无人机运输“零”的突破。

       据悉,该沪舟甬低空航线网络由上海临港至马迹山、马迹山至鼠浪湖、鼠浪湖至岱山、岱山至舟山等10条低空航线组成,均已经获批。舟山至宁波的低空航线也在积极筹备中。这些航线串联起沪舟甬沿海重要节点,是低空经济在海岛海洋场景的突破性探索。它们不仅打通了海岛间的空中通道,更搭建起区域联动发展的新骨架,为物流运输、应急救援、旅游观光等多元场景提供了航线基础支撑。

       活动中,多项务实举措接连落地。上海万里安航空科技公司落地岱山揭牌、中交三航局与万里安航空科技签约等,彰显了政企研多方联动的决心,将推动海岛低空物流从理论探索逐步迈向产业化落地。


沪舟甬低空试验航线开航,无人机起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前天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全球班轮巨头,在宁波成立新公司!

       全球集装箱航运巨头(MSC)在中国设立的首家船舶管理公司——地中海航运船舶管理(宁波)有限公司。7月23日,地中海航运船舶管理(宁波)有限公司,在宁波北仑自贸大厦正式开业,这是地中海航运(MSC)在中国设立的首个船舶管理公司。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布局,标志着MSC在中国高端航运服务领域迈出关键一步,也将为中国船员提供更多发展机会,推动中国在全球船舶管理版图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据了解,地中海航运集团是目前全球运力排名第一的集装箱航运企业,业务覆盖155个国 家及地区,截至2025年2月,船队运力规模突破600万TEU(标准箱),占全球市场份额约20%。据介绍,新公司开业后,将第一时间处理MSC船舶在中国港口的应急事件,并负责集装箱船舶中国船员的劳务派遣等事宜。初期将聚焦MSC旗下船舶在宁波、舟山及上海海域范围内的相关业务,同时配合宁波海事局,提高MSC船舶管理水平,后期业务将扩展至全国范围内的MSC船舶管理工作

       此外,新公司还将与宁波海事局探讨新能源技术、船舶双燃料改装及内河运输船油改电等合作,推动航运业绿色转型。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港口事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MSC船舶管理公司落地宁波后,将填补中国船舶管理板块空白。通过引入MSC全球领先的船舶安全管理经验和智能航行技术,有望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服务。”

       据悉,基于MSC旗下船舶在北仑靠泊的数量优势,以及在舟山各船厂大量的修船业务,新公司未来将立足浙江,辐射全国乃至亚太地区,争取吸引更多船舶管理与船员派遣业务落地宁波,目标是发展成为MSC亚太多功能管理分支机构。‌

       MSC宁波船舶管理公司将全面负责MSC在中国区域的船员派遣、船舶技术管理、应急响应与绿色转型配合等核心职能。新公司开业后, 已迅速启动对MSC船舶在宁波、舟山、上海等沿海港口的应急支持和劳务派遣服务,并计划逐步扩展至全国范围。当前,MSC在中国已有超过700名船员,新公司目标是在2026年底将中国船员数量扩大至2000人,并建设专业培训体系,以支持公司双燃料、新能源等高技术船队的运营需求。

       MSC旗下管理的877艘集装箱船中,有超过600艘由其塞浦路斯船管公司负责维护,每年靠泊宁波北仑港区的MSC船舶超过800艘次。此次在中国设立本地管理平台,是MSC全球船队管理体系“中国延伸”的重要节点。

       “从去年起,我们在中国的业务由单一的靠泊服务向多元化的船管服务迈进,从两三条船扩展至十几条船的船员派遣。”地中海塞浦路斯船管驻中国区主任李宗南介绍,“落地北仑只是起点,我们将逐步引入更多业务功能,力争将宁波打造为MSC亚太区多功能管理中心。

       “规则透明、竞争公平、发展协同、潜力巨大是地中海船管集团选择宁波的重要原因。”地中海船管集团总裁普拉巴特-贾表示,未来双方会在船员队伍建设、船舶安全管理等方面开启更深入的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31 05:07 , Processed in 0.046088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