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niceGZH

[综合其他] 广州医疗信息专辑(全国三大医疗高地之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19 17: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方医科大学广州肾脏病医学中心
http://drc.gd.gov.cn/xmgs/content/post_4420963.html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9 17: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东省中医院国 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
http://drc.gd.gov.cn/xmgs/content/post_4409543.html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9 17: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东省中医临床研究院花都院区一期工程(国 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
http://drc.gd.gov.cn/xmgs/content/post_4394512.html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9 17: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东省省级高水平疾控中心
http://drc.gd.gov.cn/xmgs/content/post_4390609.html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9 17: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东省药品检验所疫苗等生物制品批签发能力建设实验场地
http://drc.gd.gov.cn/xmgs/content/post_4388089.html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9 17:25:18 | 显示全部楼层
18.3亿!中建四局中标中山大学肿瘤医学科学中心(天河院区)施工总承包

https://www.baidu.com/link?url=l ... f95000000066649c6b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9 17:29:59 | 显示全部楼层
12.58亿元!中建四局联合体中标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花都院区施工总承包

https://www.baidu.com/link?url=i ... 555000000066649c84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4 17:0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医生“无管”微创技术,减轻患者痛苦 引来国际瞩目
发布时间2024-05-24来源来源:广州日报
  “Very Nice!”5月23日,来自德国、西班牙、日本、巴西、奥地利、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的19位胸外科、麻醉科专家汇聚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广医一院”)大坦沙院区,观摩了由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何建行教授主刀完成的单孔裸眼3D支气管重建手术后,纷纷为何建行教授团队首创的多项胸外科创新技术与突破竖起大拇指。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希望通过国际培训交流活动,推动全球“无管”微创技术的推广和标准化,努力探索建立一个全球“无管”微创技术联盟,发展这种技术,让患者不仅能够延长生命,还可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
  少插管 不插管 对康复更有利
  在为期四天的“无管微创沉浸式大师班”学习交流中,“Tubeless”(“无管”技术)成为这批来自全球各地的学员们挂在嘴边的热点名词。
  这项令多国专家“惊艳”的“无管”技术:就是尽可能减少或消除手术中和手术后使用的各种管道,这意味着患者不需要气管插管来帮助呼吸,也不需要胸腔引流管来排出体液,更不需要导尿管,这样不仅能减少患者的疼痛,还能加快他们的恢复。
  据广医一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何建行教授介绍,几十年前,当人们患有肺部疾病需要接受传统手术时,需要在身上切开一个很大的口子,使用许多管道来帮助他们呼吸和康复。这不仅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而且恢复过程也很慢。1994年,他率先在国内开始了胸外科腔镜手术的探索,但因全身麻醉对患者的影响是系统性的,潜在增加各种并发症的风险。那么,在切口缩小的基础上,麻醉范围能不能也跟着缩小?这在当时很多人看来有点“异想天开”,但为了“将微创进行到底”,何建行带领广医一院外科医生和麻醉师紧密合作,朝着精准麻醉的方向不断努力。1996年,该团队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开展了肋间神经阻滞术下针型胸腔镜微创手术,无须气管插管全麻,大大减小了患者创伤,由此开启了“无管”技术体系的发展之路。
  何建行教授介绍,“无管”微创技术的创新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技术探索期,于1996至2011年间,通过长达15年的创新、验证、改良,Tubeless技术日益成熟、体系逐步建立。
  第二阶段是体系拓展期,在2011至2015年间,该团队逐渐将这一技术的应用范围由简单手术扩大至复杂手术,包括肺叶切除、气管/隆突重建等。
  第三阶段是“无管”升级期,自2015年以来,该团队成功探索出了去胸腔引流管、去尿管的围术期管理策略,在不影响疗效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大大减轻了患者痛苦、加快了术后康复。
  “无管技术不再是一个单纯概念,而是包含了裸眼3D腔镜、单孔机器人手术系统和无痛无创定位技术等内容的一套现代外科体系。”何建行介绍,目前“无管”技术已被纳入哈佛医学院的麻醉科教程当中。他表示,从更广阔的学科视野来看,Tubeless技术体系有机融合了多个不同领域的先进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免疫学、光电技术等,从而实现精准诊断、精准治疗计划、精准麻醉、精准术中定位、精准切除、精准术后管理、精准辅助治疗以及精准随访监测,将精准贯穿于疾病全程管理,希望把Tubeless的理念和技术体系引入到更多的外科专业范畴,从而推动整个外科学的发展。
  钟南山:探索推动技术普及
  “一些传统的插管麻醉对气管和声带造成机械损伤,可能延长患者恢复时间,增加并发症发生概率。无管技术不仅让患者保持自主呼吸,而且能减少近一半镇痛药物的使用,不需要使用肌松药,手术不需要气管插管、胸腔引流管、尿管,大多数肺癌患者在手术当天或第二天就可以正常行走和进食,有效减少了术后疼痛、住院时间。”5月23日,在广医一院举行的胸外科疑难病例全球MDT讨论大会暨“无管微创大师班”结业仪式上,钟南山院士介绍,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管”微创技术已经扩展到几乎所有的胸外科手术中,比如隆突重建手术、胸腺瘤、气管肿瘤等,上个月国家呼吸医学中心更是成功完成了非插管自主呼吸麻醉下的双肺移植手术。此外,通过新研发的裸眼3D显示系统和无痛无创定位技术相结合,无管手术变得更加精准,缩短了手术时间,加速了恢复。
  钟南山院士表示,希望通过此类国际培训交流活动,推动全球“无管”微创技术的推广和标准化,努力探索建立一个全球“无管”微创技术联盟,发展这种技术,让患者不仅能够延长生命,还可以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
  外国专家:没想到它这么先进
  “医学无国界,好的技术应该广泛传播共享、造福更多患者。”何建行介绍,自2011年开始,该团队就将“无管”技术在国内外进行了大力推广,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众多同道纷纷前来“取经”观摩。
  为了让世界听到中国声音、见证中国医疗技术的飞跃发展,2024年广医一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第15期“无管微创沉浸式大师班”发布了面向世界的“开课”通知,来自全球各地胸外科、麻醉科专家的报名信息纷至沓来,其中,有19位专家专程来到广州,在5月20日-23日参加了线下学习班,还有五位国外专家通过线上参与疑难病例讨论。
  “为了让学员有更加真实的切身体验,我们此次课程围绕‘无管’微创技术,以为患者带来快速康复为目标进行课程设置,包括胸外科疑难病例全球MDT、手术机器人实验以及‘无管’微创沉浸式手术观摩。”何建行介绍,此次国际培训交流活动由理论授课到临床手术观摩,循序渐进,为学员提供了胸心外科领域的饕餮盛宴。
  “I'm really impressed.I didn't think it was so advanced!”(我真的印象深刻,没想到它这么先进!)
  德国美因茨大学胸科中心的达沃尔·斯塔梅诺维奇对这项技术的先进性给予高度认可。他表示,学成之后将回德国开展并推广。
  “非常荣幸来到这里参加培训课程,感受到胸外科手术中‘无管’技术的奇妙。我们可以为患者提供侵入性较小的技术,以便患者在肺癌等疾病手术后能得到更好的康复。”
  来自西班牙、被誉为“世界单孔胸腔镜手术的创始人之一”的外科医生迭戈·冈萨雷斯·里瓦斯这样表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荔湾中心医院花地湾院区今日启用!携手广医一院合作共建
2024-05-27 23:46 来源:大洋网
       5月27日,广州市荔湾中心医院携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广医一院”),共同举办“携手共建促发展 踔厉奋发谱新篇”花地湾院区启用仪式暨大型健康科普活动。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医一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钟南山出席。
       2024年3月,在荔湾区委、区政府的统筹部署下,荔湾中心医院与荔湾区人民医院实施资源整合,按一院三区布局,全力打造高水平三级甲等医院和区域医疗服务中心。4月,广医一院与荔湾中心医院签署学科建设与医院管理合作协议,依托广医一院高水平医疗资源,实现在医疗、科研、教学、管理、人才培养等全方位深入合作,为推动医院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钟南山指出,广医一院与荔湾中心医院的合作共建,是荔湾区推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医药健康综合试验区的一项创新举措,通过医、教、研、信息化、人才、文化等全面融合建设,全面提升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荔湾中心医院花地湾院区的落成启用对于提升丰富广州西部医疗资源配置的积极意义。今后,该医院将抓住机遇、加强交流、主动学习,与广医一院在更深、更广领域合作发展,锚定建成高水平三甲医院目标,示范带动区内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活动当天,花地湾院区还举办大型健康科普活动,来自神经内科、泌尿外科、风湿科、中医科、康复中心等科室的多位专家为市民提供问诊咨询和健康教育服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首部《干燥综合征超说明书用药临床指南》在穗发布
广州日报 2024-05-25 19:51
       眼干、口干、疲乏、肢体痛……隐藏在这些症状的背后,是最常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干燥综合征。患者需要长期用药,但目前临床常用于治疗该病的药物如激素、羟氯喹、甲氨蝶呤等风湿免疫科“老药”,在国内说明书的用药适应证中均未列入干燥综合征,医生开处方时会被细心的患者质疑“不合理用药”。
       5月25日下午,由广东省药学会推动、中大孙逸仙纪念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戴冽教授、药学部伍俊妍主任牵头制定的国内首部干燥综合征“超说明书用药”临床指南在穗发布,为保障患者的权益,也为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提供权威指引,并为药学部门管理提供参考。
       汇集多学科智慧 解决临床治疗“痛点”
       此次发布的《干燥综合征超药品说明书用药中国临床实践指南(2023版)》(以下简称《指南”》)汇聚国内风湿病学、药学、眼科学、口腔医学、产科学专家的共同智慧,旨在解决临床诊疗“痛点”。
       《指南》撰写主笔、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莫颖倩介绍,干燥综合征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在治疗尚无满意措施,无论是干燥、疲乏、疼痛或内脏器官损害,均缺乏经循证医学论证的有效药物,临床使用的药物多为经验性治疗,或借鉴类似病变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因此,超说明书用药是在干燥综合征的临床治疗上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症状多样,患者首诊科室包括风湿免疫科、眼科、口腔科或产科等,诊疗过程中医生所面临的临床问题也涉及多学科,因此,《指南》充分采纳多学科专家的意见。
       超说明书用药
       超说明书用药即用药超出了国家药监部门认可的药企药品说明书的界定范围,如超出了适用年龄、剂量、剂型、疗程、给药途径或适应证等。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朱建红介绍,“超说明书用药”现象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一方面,由于药品说明书是基于医学循证证据制定的,药品说明书往往滞后于临床实践和研究;另一方面,更新药品说明书的流程较长,药企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费用来获得符合说明书修改要求的临床研究数据,行政部门也需要核查数据以及审批的时间,因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为了满足临床诊疗的需要,在尚无有效或者更好治疗手段等特殊情况下,医师取得患者明确知情同意后,可以采用药品说明书中未明确但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药品用法实施治疗。
       广东省药学会学术部主任王勇介绍,超说明书用药现象在给广大患者带来获益的同时,也让医生面临诉讼和索赔的风险。一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往往会起诉医生或医院。2022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首次将诊疗指南和循证医学支持下的超说明书用药写入法条,意味着医师秉持人道主义原则,根据临床诊疗的合理需求对患者进行超说明书用药时,可获得法律的保护。
       记者从广东省药学会了解到,该学会从2010年起即制定《药品未注册用法专家共识》,在国内率先提出超说明书用药的原则,引发医学界热烈讨论。该学会从2015年起在国内率先发布的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超药品说明书用药目录》,收集国内知名三甲医院备案的超药品说明书数据,并整理发布,每年更新一版。
       莫颖倩介绍,从循证医学的证据强度来看,用药目录弱于专家共识,专家共识弱于临床指南。此次干燥综合征超说明书用药临床指南的推出,将有助于国内干燥综合征的规范化诊疗再进一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名单公示,广东81名专家入选!

https://news.southcn.com/node_54a44f01a2/5e268855fa.shtml

      广东81名专家中,工作单位在广州的占72名,另外深汕中心医院(1名)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托管单位,主要技术骨干由中大孙逸仙纪念医院派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打造广州东部“皮肤健康地标”!黄埔区引进这家专科医院
羊城派 2024-05-29 14:17
       为满足辖内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健康需求,5月28日下午,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 府、广州市皮肤病医院合作共建广州市皮肤病医院黄埔院区协议签约仪式举行。
       项目选址黄埔区中新知识城ZSCXN-B3-2(医疗城)项目1#楼,位于信息西路以北、创新大道以西、信息一路以南。建筑面积约2.5万㎡,规划设置一级科室不少于10个,二三级科室(含专病专科)不少于20个,预计2025年投入使用。
       广州市皮肤病医院隶属于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是一所集医疗、预防、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专科医疗机构。记者从会上获悉,该项目将优化黄埔区专科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建立高质量多层次的皮肤病专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提升黄埔区麻风病性病等传染性皮肤病医防融合的公共服务能力。
       签约双方在会上表示,本次合作互利共赢、前景广阔,下一步将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携手打造广州东部地区“皮肤健康地标”。
       据介绍,黄埔区专科医疗布局区域影响力将全面增强,以“大专科、小综合”为抓手,大力提升皮肤病诊疗、皮肤健康、医学美容等领域水平,同时为黄埔区生物医药产业和南方美谷产业补链强链提供技术支持,开展医院专利技术成果转化工作,构建人体妆效护肤品检验检测平台。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 记、主任陈斌,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高峰,黄埔区区长冼银崧,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刘石,广州市皮肤病医院党委书 记朱慧兰、院长叶兴东,黄埔区卫生健康局党组书 记、局长林东勇等出席仪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1 07:09 , Processed in 0.119257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