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莫邪取火

[建设纪实] 芜湖龙湾长江隧道|2025年7月1日通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8 09: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7-11 08:5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龙湾长江隧道通车9日车流破11.7万

2025-07-11 00:13


安徽省首条过江隧道——芜湖龙湾长江隧道通车运营交出亮眼成绩单。据芜湖长江隧道公司数据,7月1日至9日,隧道通行车辆达117460辆,日均车流近1.4万辆,单日最高近1.6万辆,有效缓解跨江交通压力。


7月10日,首条贯穿该隧道的65路公交线正式开通(如图),首日即迎“打卡”热潮,班班满员。清晨7点50分,奥体中心始发站已排起长队,首班车发车时便已基本满员,乘客中不乏专程体验的市民。70多岁的钱师傅夫妇早早赶来,“就想坐公交看看过江隧道。”


65路由奥体中心至龙湾路嘉兴路,往返约35公里,串联奥体中心、博览中心、龙湾长江隧道、江北宜邻中心、智算经济产业园等重要节点。乘客杨师傅实测:“8点07分进隧道,8点12分出隧道到江北,比绕行三桥快多了!”不少市民感叹,从单一大桥到如今“三桥飞架、单轨穿城、隧道贯通”,城市发展日新月异。


芜湖公交集团表示,65路开通首日市民体验热情高涨。待江北新区公交首末站建成、路网完善后,将根据客流持续优化线网,增开更多过江线路,让“5分钟过江”的便捷惠及更多市民,密切江南主城区与江北新区联系,助推两岸融合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7-11 09:35:40 | 显示全部楼层
穿越长江的答卷

2025-07-11 00:57


长江奔涌,不舍昼夜,流经芜湖挥毫泼墨,勾勒出大龙湾雄浑的弧线。


盛夏时节,江流浩荡,舟楫往来。2025年7月1日,江流之下,一条崭新的通衢——芜湖龙湾长江隧道开通。从昔日跨越天堑之难,到如今5分钟从容过江,“八百里皖江第一隧”,改写的是皖江交通史,延展的是安徽奔向未来的华彩新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7-11 09:3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梦想破土


清晨,59岁的郑得林踏入新居阳台,习惯性将目光投向江畔。芜湖龙湾长江隧道重要的“呼吸系统”——形似“小蛮腰”的江北风塔正矗立吐纳,65.4米的身姿在晨光熹微中流转着清辉。


风塔之下,曾是郑得林居住了五十载寒暑的老屋。2017年,为给安徽首条过江隧道腾出江北起点,老屋被拆。“八百里皖江第一隧,这样要紧的过江通道,再不舍得也要舍得!”那声慨叹,仿佛仍在江风中低回。


芜湖,依江而建,因江而兴。自明清时期“四大米市”之首的辉煌,到近代依托黄金水道兴起的工商业重镇,芜湖的脉搏始终与长江同频共振。然而,一江碧水在滋养两岸的同时,也如同巨刃,将南北交通切割,留下难以逾越的天堑。


“小时候,陪爸妈坐着慢悠悠的板船,过江去江南卖菜,后来我自个儿闯荡,做水产生意,轮渡成了渡江的脚力。”郑得林的记忆里,江水的脾性捉摸不定,风急浪高或大雾锁江的日子,只能隔江兴叹,忧心如焚。


千禧年的曙光带来了转机——芜湖长江大桥如虹飞架,终于宣告“天堑变通途”。可时光流转,日益汹涌的车流让大桥在高峰时不堪重负,制约着人员往来与物流效率。


一条新的过江通道,在时代的呼唤中悄然酝酿。


这酝酿的源头,可追溯至2004年。芜湖龙湾长江隧道,规划建设期名为芜湖城南过江隧道,早在国 家发展改革委编制的《长江干流过江桥梁(隧道)建设规划》宏图之中,就被列入安徽省12条过江通道之一。彼时,穿越浩荡长江之底,对芜湖,对整个安徽,尚是一粒沉睡在蓝图深处的梦想之种。


时代的暖风催生梦想萌芽。2011年,安徽省撤销地级巢湖市,芜湖的城市版图迎来了历史性的跨越。长江之北,原巢湖市的无为县与和县沈巷镇,融入芜湖。


这不仅是芜湖从“临江而兴”迈向“拥江发展”“跨江联动”的关键一跃,更如一枚精准嵌入的快进键,加速了那粒过江隧道种子的破土进程。


2012年6月,受芜湖市发展改革委委托,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开展芜湖城南过江隧道工程预可行性研究;


2015年9月,芜湖市人民**与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落笔签约,芜湖长江隧道有限责任公司随后注册成立,肩负起这条“江底巨龙”的投资、建设与运营任务;


2017年2月,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以皖发改投资[2017]121号文正式核准了芜湖城南过江隧道项目;


……


八百里皖江孕育的首条过江隧道之梦,终于挣脱蓝图的襁褓,向着坚实的现实迈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7-11 09:37:50 | 显示全部楼层
蛟龙入地


午间的阳光射进隧道建设指挥部盾构工区办公楼时,中铁十四局盾构分部项目经理徐恒吉的手机屏幕亮起,一条简短的信息跃入眼帘——儿子高考取得佳绩。5年来,这位山东汉子跨越600多公里,扎根在陌生的芜湖江畔。


“我和儿子都经历了一场大考。”徐恒吉抬眼望向窗外隧道繁忙的北出入口方向,笑容里浸着江风磨砺后的坚韧,“不同的是,他的考场在笔尖沙沙的教室,我的考场,在这暗流涌动的江底”。


2019年11月6日,沉寂的江北无为大堤下,一声开工号角刺破长空,芜湖龙湾长江隧道建设正式启动。


蓝图铺展,豪情满怀。然而,迎接徐恒吉和1000多名建设者的并非坦途,而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口中“目前长江上地质条件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风险最高的盾构隧道”。


长江大拐弯处,建隧穿江,谈何容易?2019年底,刚到达芜湖的徐恒吉细细研读了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报告、设计方案等,分析重难点——


隧道全长6千米,其中盾构段近4千米,需一次性长距离穿越近1800米的基岩段。


最大水深75米,最高水压约7.5巴,相当于指甲盖大小的面积上要承受7.5公斤的重量。


穿越10余种软硬不均的混合地层,不仅有黏性如胶泥的泥质粉砂岩地层,还有硬度高达113.4兆帕的石英砂岩地层。


一条35米的断层破碎带及近120米影响带,岩体破碎、自稳性极差,易引发江底冒浆、掌子面坍塌等重大风险。


在长江南岸江滩600米范围内,探测地层含有甲烷可燃气体,稍有不慎可能引发中毒、爆燃火灾。


……


这哪是在挖隧道?分明是在挑战极限!


纵有千难万险横亘于前,决心却如江底磐石,岿然不移。在院士专家团队指导下,徐恒吉和同事们开始为定制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而劳心,团队反复论证,不断优化方案,力求将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周全。


心血浇灌,终见利器出世。陆续从长沙、广州下线的两台盾构机如“钢铁巨龙”,一次性可开挖断面超5层楼高,具备滚刀齿刀互换、主驱动伸缩、有害气体探测等先进功能,是世界上顶尖的智能掘进设备之一。


尤为点睛的是,巨大刀盘之上,简约大气的涂装烙印着芜湖千年图腾——“鸠兹鸟”,寄托古老祝福,注入磅礴力量。


经精密组装、刀盘下井,2021年9月、2022年4月,两台盾构机转动刀盘,先后从江北向着深不可测的江底进发,正式开启“双龙穿江”的震撼征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7-11 09:38:56 | 显示全部楼层
破壁之光


深夜,双向6车道的隧道深处灯火如昼,每日精密“体检”正在无声进行。“95后”机电部部长孙小玉再次抚摸着冰凉的管壁,唤醒盾构机腹中的记忆风暴。


“江底远比我们想象得复杂。”每一次刀盘与岩层的撞击,每一次数据屏的惊心闪烁,于孙小玉和建设者们来说皆是淬火历练。


2022年5月,当右线盾构机挺进600米上软下硬复合地层,操作面板上,压力数据疯狂跳动,而掘进速度却慢得像蜗牛爬行。


带压进仓人员冒险拍摄的视频,触目惊心:巨大的刀盘表面,95%以上区域被粘稠如膏的泥饼牢牢“吞噬”,力大无穷的盾构机,寸步难行。


前仓逼仄如牢笼,机械臂无用武之地。唯有血肉之躯,手持铲子、高压水枪等,带压进仓一点点清理泥饼。


三位专业潜水技术人员裹在防静电服里,潜入5个大气压的仓内,高温蒸腾,高湿凝露,每一次挥臂都似拖着千斤铅坠。汗水浸透衣衫,在面罩内汇成溪流,模糊视线,手却不能停歇。极限50分钟,他们便需返回减压舱吸氧减压,换下一组战友接力进仓。


可泥饼仿佛是复活的幽灵,盾构机推进了不到10米,刀盘再陷泥潭重围。江底深处,人与自然的拉锯陷入焦灼。


前所未有的困境催生破茧的智慧,施工团队火速成立专家组展开攻关。拆除中部格栅、割除刀盘限径板、增加冲刷管路……孙小玉和团队化身“钢铁外科医生”,对盾构机实施百余项精准“手术”,将30余项“锦囊妙计”镌刻入钢铁的骨骼。刀盘重获新生,泥魔节节败退。


艰险常在。孙小玉的手机相册里,珍藏着一张永不褪色的影像:琥珀色的泥浆如瀑布浇透三人身躯,他们瘫坐于冰冷钢管喘息,脸上泥点斑驳——那是2023年一次惊心动魄的抢险实录。


彼时,中心锥冲刷管路接头在巨大压力下断裂,泥浆如失控的野马逆向猛灌进盾构机。“必须立刻堵住!否则整个中心锥会被淹没!”孙小玉嘶吼着,带着小伙伴扑入40℃高温、蒸汽弥漫的“核心炼狱”。在能见度近乎为零的泥雾中,凭着对机械脉络的了然于胸,他们将特制木楔精准榫入漏点——致命狂流,戛然而止。


盾构机每前进1米都是智力与耐力的较量。在江面以下75米最深处、在最高风险断裂带、在600米范围可燃气体层……创新的火种从未熄灭。据统计,隧道建设期间共取得发明专利38项、工法5项,出版行业标准2项,总结形成20余项核心技术,为世界复杂地质水下盾构隧道建设贡献了宝贵的“安徽方案”。


潮起潮落,寒来暑往,2025年1月26日,左线盾构机顺利抵达南岸,破壁而出。江底爆发的欢呼声如春雷激荡,宣告安徽首条过江隧道,实现双线贯通!


经装修、机电等施工,2025年7月1日,汇聚建设者们智慧、勇气与汗水的“八百里皖江第一隧”正式通车运营!2000多个日夜的默默坚守,终凝结成壮美通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7-11 09:39:33 | 显示全部楼层
脉动未来


从晨光熹微到星空低垂,芜湖龙湾长江隧道的“神经中枢”——智慧综合管控平台24小时守望江底川流。首日1.7万余辆车顺畅穿江而过,3天突破5万辆车……十昼夜轮转,数字攀升,车影汇流。这条深潜的动脉,正将大龙湾的生机活力,源源输向更广阔的天地。


“以前绕行三桥要40分钟,现在走隧道,一脚油门,听完一首歌的时间就到了!”通车首日,出租车师傅柏林驾车从江北龙湾路出发,仅用5分钟便载着两位外地乘客,顺利抵达江南主城区。


交通的质变,成为吸引游子归巢的磁石。一直在广州创业的袁泽林驾驶新车,轻盈汇入隧道南入口的车流。连日来,她特意开车往返隧道体验数次。4.5米的净高与宽阔的双向6车道,消解了深潜江底的压抑感。


驶出隧道,当皖江江北新兴产业集中区的崭新轮廓在眼前铺展时,袁泽林心中回芜湖发展的信念更加坚定:“四条过江通道,江北江南‘抱’得更紧了!”


皖江江北新兴产业集中区规划馆内,“三智一新”(智算、智能汽车、智能制造、新能源)的主导产业版图熠熠生辉。隧道从开工到通车的五年,正是皖江江北新兴产业集中区揭牌后突飞猛进的五年。“隧道及配套路网的完善,带来的不仅是物理距离的缩短,更是营商信心的倍增和要素流动的质变。”皖江江北新兴产业集中区管委会产业发展部(招商部)副部长谷先斌的感慨,道出了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的深层撬动。


截至目前,皖江江北新兴产业集中区已成功招引超百个重大产业项目。安徽省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研究院集群综合开发项目、“东数西算”国 家工程芜湖集群的华为云华东(芜湖)数据中心等一批标杆项目,纷纷落子热土。


芜湖龙湾长江隧道,如同一条强劲的“要素输血管”,高效推动着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的双向奔涌与集聚,加速皖江江北新兴产业集中区强势崛起,为芜湖加快建设安徽省域副中心城市注入强劲动能,蓄势腾飞。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重点工程,芜湖龙湾长江隧道的意义远远不止于连接芜湖两岸。它与穿城而过的商合杭高铁、通江达海的芜湖港、“振翅高飞”的芜宣机场等,共同编织起一张覆盖“公铁水空”的立体交通网,可快速衔接合肥、南京、杭州等都市圈,为安徽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了澎湃新动能。


“蛟龙”昂首,破浪启航,奏响的是一曲更宏大壮阔的“向江图强”序章。放眼未来,马鞍山湖北路过江通道等工程的建设正酣,一张更为细密坚韧的越江网络正在加速编织。


浩浩皖江,曾见证千帆竞渡,亦铭记长虹飞架,今又深情拥抱江底通途。车灯如练,昼夜织就的是城市肌体的脉动,是梦想经纬的交响,更是八百里江涛与发展脉搏的同频共振——江流不息,壮歌未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7-18 10:31:42 | 显示全部楼层
穿越江底的智慧守护

2025-07-18 01:40

芜湖龙湾长江隧道自7月1日通车以来,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众多市民或驾驶私家车、或乘坐公交车,争相感受“皖江第一隧”的独特魅力。据芜湖长江隧道有限责任公司统计,截至7月17日12时,已有20万辆汽车从隧道通行。


与桥梁、高速公路不同,这条隧道从江底穿过,车道也较为狭窄,构成了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一旦突发状况,如何快速疏散、保障安全?带着疑问,记者实地探访隧道的“智慧大脑”——指挥调度中心。


走进隧道指挥调度中心,一台巨型屏幕率先映入眼帘,136个高清摄像头传回的画面在此实时汇聚,隧道内车流、灯光、设备运行状态一览无余。“从入口到出口,每一处空间都在监控覆盖范围内。”当班班长李静告诉记者,后台可随时切换监控视角、调取细节,任何异常都能瞬间捕捉。


“智慧大脑”的核心,在于功能的高度集成和自动化响应。总控设备屏幕上,记者看到,这里集合了视频监控、交通信息、车道控制、情报板(电子显示屏)、电话广播、通风、照明、排水和环境监测等多项功能,可以实现“一键联动”,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


以车辆抛锚为例:监控系统在检测到车辆停滞时,会立即报警;值班人员会同步通过广播提醒驾驶员驶离,及时调整情报板信息,提醒后方车辆避让;若车辆无法移动,广播将提醒驾驶员摆放安全标识并撤离到安全地点,拖车也将立即前往现场处置。


除了“主动预警”,隧道还暗藏多重“被动防护”:不仅设有安全逃生通道及应急照明、通风设备,车道边每100米安装1部应急电话,打开箱体无需拨号,即可直通调度中心;同时,每50米设一个喇叭,每200米形成一个独立音区,确保隧道内任何角落都能清晰接收指挥指令。


“隧道安全,离不开驾驶员的配合。”李静特别提醒,隧道内严禁超速、变道、逆行,驾驶员须时刻关注电子屏提示;如遇突发状况,切勿慌乱,可通过紧急电话联系调度中心,或按标识指引撤离至安全通道等待救援。


作为连接长江南北的重要通道,龙湾长江隧道的“智慧大脑”以精准高效的调度,守护着每一辆通行车辆的平安。对于驾驶员而言,遵守隧道通行规则、留意引导信息,与“智慧大脑”形成默契配合,便是对安全最好的保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7-26 00:54:58 | 显示全部楼层
芜湖龙湾长江隧道发布安全通行提醒

2025-07-24 00:20

芜湖龙湾长江隧道开通后,市民跨江出行大为便捷,但非机动车、摩托车违规进入隧道的行为时有发生,安全风险极高。芜湖长江隧道公司昨日严正提醒市民:芜湖龙湾长江隧道为封闭高速通道,严禁非机动车、行人及摩托车进入。


据统计,隧道上周通行车辆达7.2万辆,日均超1万辆。然而,监控清晰记录到多辆非机动车及摩托车违规驶入,其中非机动车占多数,另有7辆摩托车闯入隧道。同时,多辆车因ETC设备信息不匹配导致通行受阻。


这些违规行为潜藏巨大隐患。非机动车速度慢、防护弱,在限速80公里的隧道内极易引发追尾事故;摩托车受密集车流和隧道光线突变影响,稳定性差,既危及自身,更可能扰乱正常车流造成拥堵。


为此,芜湖长江隧道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隧道管理规定发出安全提醒:行人及非机动车切勿冒险图方便;摩托车车主须严格遵守禁令标志;驾车市民应提前检查ETC信息匹配,通行时保持车距、匀速行驶。珍爱生命,请共同守护隧道安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3 10:00 , Processed in 0.041554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