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大田0524 于 2016-9-28 10:41 编辑
汕头港是中国华南地区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全国沿海25个国家级主要港口之一,也是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沿海15个加强建设的港口之一。去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莅汕调研时指出,要把港口建设作为汕头的“头号工程”加以推进,汕头港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近日,省政府正式印发实施了《粤东港口群发展规划(2016—2030)》,明确汕头港在粤东港口群中的枢纽地位。
抓项目 出实招 加快广澳港区建设 倒排工期 挂图作战 去年8月,为加快建设港口“头号工程”,市委、市政府在原有推进港口建设领导机构的基础上提高规格,成立了由市主要领导挂帅、市有关领导参加的港口建设指挥部。 市委书记陈良贤、代市长刘小涛到任以来,多次亲自主持市委市政府专题工作会议,到广澳港区现场调研办公,研究加快港口建设的具体措施,并多次亲自带队到部、省相关部门汇报工作,得到支持。市政府常务会议及相关工作会议也就港口建设有关问题进行研究部署。市建港办按照市主要领导要求,将港口建设总体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建设项目,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加强沟通机制,相互配合支持,形成合力,全面推进相关工作。港口管理局抽调骨干力量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并起草了建港办工作规则和相关工作方案。 “去年11月,建港办转移到广澳港区现场办公,每周一上午在广澳召开例会,会后形成工作会议纪要,并附重点项目每周进展及下周计划。”市港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每周例会固化,每月形成项目月度统计报表,若干次会议后还形成会议决定事项督办情况表,大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节节推进广澳港区建设 防波堤工程是广澳港区全面开发的重大基础性工程,总长8公里,其中西防波堤长6212.6米,外东防波堤长1843.3米,总投资16.28亿元。经不懈努力,截至今年8月底,工程累计完成11.5亿元,约完成整堤71%,西堤主体推进至4090米,外东堤主体推进至1639米,争取明年底全部建成,为广澳港区全面开发建设提供公共基础设施条件。 二期工程建设两个10万吨级及一个1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工程去年年9月15日启动开工仪式。由于项目涉及大量拆迁、清障及补偿,在市港口建设指挥部协调下,已完成红线范围内房屋、坟墓等拆迁、清障及补偿工作,并进行全面围挡,标志项目关键进度的大型沉箱预制场已完成改建工作。目前,沉箱混凝土浇筑施工累计完成8个;基槽挖泥累计完成约70万立方米;陆域回填累计完成约29万立方米。截至今年8月底,工程累计完成投资约2.49亿元,确保明年底完工投入使用,提升港口通过能力和码头等级;此外,总投资4.98亿元2万吨级石油化工品码头,正开展配套库区征地等工作。 总投资约2.5亿元的航道二期工程,按通航10万吨级集装箱船设计,航道总长6110米。现前期工作已完成,省发改委今年8月批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前正开始勘察设计招标工作,争取今年底前动工,与二期工程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同步建成投入使用。
谋划广澳港区三期工程 广澳港区三期工程是我市“十三五”港口建设的重中之重,计划建设7个5至15万吨级公用物流泊位,总投资约100亿元,拟分三个阶段建设。汕头港务集团已于去年10月注册项目公司,目前已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相关专题研究论证的招标工作,正在抓紧开展前期工作。争取明年启动第一阶段建设,为“十三五”乃至“十四五”发展打下基础。市港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力度,形成“在建一批,筹建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梯队,滚动发展,切实补齐我市港口硬件设施短板。
《粤东港口群发展规划(2016—2030)》正式颁布实施 广澳港区为粤东港口群唯一核心港区 近日,省政府正式印发实施了《粤东港口群发展规划(2016—2030)》。该《规划》对粤东港口群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分工,进一步明晰粤东各港的功能定位,明确汕头港在粤东港口群中的枢纽地位,特别是明确了广澳港区作为粤东港口群唯一核心港区的地位,将对我市推进港口“头号工程”建设,以及临港经济区加快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针对粤东各港近年来低水平重复建设及同质化竞争的现实问题,去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市港口管理局等相关单位积极向省反映并建议整合粤东港口资源,引起了省领导的高度重视。我市的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也通过建议、提案等方式积极向省建言献策。省委书记胡春华、省长朱小丹对加快粤东港口发展作出重要指示,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及省有关部门领导先后带队莅汕调研粤东港口发展问题。规划由省发改委、省交通运输厅组织编制,编制期间,市发改局多次牵头市港口管理局等相关部门及潮州、揭阳市发改局,根据省发改委要求,按照时间节点,开展提供资料、现场调研及相关专项规划评审等一系列配合工作,对《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意见。 业内人士指出,粤东三市港口结合腹地经济发展需求和各自港口发展条件,初步形成功能清晰、层次分明的差异化发展格局。汕头港主要以发展现代物流为主 ,兼顾临港产业发展,2015年该港承担了粤东港口群99%的集装箱运输和38%的煤炭运输;潮州港主要为能源、石化等临港产业和地方特色临港产业服务;揭阳港主要为沿海大型临港产业和沿江产业带服务。 为此,规划明确了汕头港、潮州港、揭阳港的战略定位,汕头港为国家沿海主要港口和公共物流枢纽港,广东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和海上通道重要支点之一,潮州港、揭阳港均为广东沿海地区性重要港口。并结合地区临港产业及地方经济发展特色,规划“一个核心港区”和“二个重要港区”的分港区格局,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港口服务体系。“一核二重”即:汕头港广澳港区为粤东港口群的核心港区和粤东公共物流枢纽港区,潮州港金狮湾港区和揭阳港大南海港区为粤东港口群的重要港区。集装箱方面未来形成以汕头港广澳港区为主、粤东其他港区为喂给的集装箱运输格局。 根据国家“一带一路”重要节点,以及打造粤东区域航运中心的定位要求,我市还组织对《广澳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了优化完善。目前已形成了规划送审稿,并组织召开了专家咨询会,近期修改完善后将以市政府的名义征求交通运输部和省政府的意见。
出台奖励措施 扶持汕头港 集装箱运输发展 自去年7月1日起,市政府连续3年每年安排2000万元用于奖励新增航线、中转箱以及到广澳港区的拖车。这是我市首次出台的针对全港的财政扶持政策,鼓励和扶持港航企业在我市扩大集装箱运输业务,促进汕头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长。 据介绍,针对粤东腹地货物运输需求萎缩,潮州港与揭阳港纷纷加入集装箱码头竞争,我市集装箱吞吐量出现负增长的实际情况,去年市港口管理局会同市委政研室等部门组成调研组,赴广州、深圳、珠海、中山学习考察促进港口发展、特别是集装箱运输方面的经验做法,起草《关于扶持汕头港集装箱运输发展的若干意见》并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扶持政策对促进我市集装箱吞吐量增长起到积极作用,效果逐步显现。据统计,今年1至8月份,集装箱吞吐量完成80.4万标箱、同比增长5.4%,高于全国规模以上沿海港口和全省沿海港口平均增幅。结束了去年上半年以来集装箱吞吐量下降的趋势,止跌回升,且继续呈现上好态势,增幅不断增大。其中,广澳港区上半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8.5%,新加坡太平船务有限公司于去年12月20日在广澳港区开通直达北非的集装箱班轮航线。广澳港区对集装箱拖车的吸引力有所增强,多家拖车公司表示将在广澳港区设场经营。
建设港口集疏运系统疏港铁路 争取明年开工建设 港口集疏运系统是港口与广大腹地相互联系的通道,是港口赖以存在与发展的主要外部条件。汕头港广澳港区作为粤东地区未来重点发展的公共物流港区,我市以一体化协调发展为重点,推动铁路、公路、水路、等多种运输方式和货运枢纽的联合布局。 我市加快推进汕头港广澳港区疏港铁路建设,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先行打通汕头站至广澳港区的疏港通道,并争取在明年开工建设。新建线路自广梅汕铁路汕头站引出,往南经汕头市龙湖区、濠江区进入广澳港区,线路长约17公里。“十三五”期间做好规划研究和通道控制工作,适启动项目前期工作。其中,汕头港海门港区规划线路自新建广梅汕铁路广澳港区站引出,向西接入海门港区,线路长约16公里。此外,通过发展铁水联运,延伸港口腹地,优化运输结构,缓解公路运输压力,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 我市继续加快建设汕湛高速汕头至揭阳段、揭惠高速、潮汕环线高速等高速公路项目,积极推进潮汕机场和厦深高铁站至主要港区的快速连接线等项目建设。加快建设重点港区专用疏港公路,提升疏港公路等级,实现沿海港口与干线高速公路、国省道、产业园区之间的快速顺畅连接。(摘自2016年9月28日汕头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