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月14日,江苏省教育厅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江苏启动高水平大学建设工作,对进入全国百强的省属高校,省财政自2017年起统筹新增教育经费加大投入,根据绩效评价结果,每年每校给予1亿元左右资金支持。
于是有网友吐槽,认为此举会进一步扩大江苏高校的两极分化。甚至有网友批:又要拿纳税人的钱乱花了?问过纳税人了吗?谁给的权利?
教育厅花钱还是有权力的,但究竟该不该对进入百强省属高校每年给予1亿元支持,还恐怕真是一个问题,此举会不会进一步扩大江苏高校的两极分化呢?值得考虑。而每一所高校都是获得政府批准设立,甚至是政府直接掏钱建设起来的,都担负着高等教育和培养人才的重任,因此应该避免厚此薄彼。
再说,有些高校因为办学时间不长,规模和办学成绩尚在成长路中,或种种原因一时进入不了全国百强,但这并不是过错和问题,应该更加给予支持才对,才是对教育资源和广大被教育学子的充分爱惜和爱护,也是体现一种公平。因为一般讲,能够进入全国百强的高校,都是办学时间长的老校,往往累计获得的资金支持已经是大大高于其它高校的,所以是时候出成绩了。因此,钱更应该花在那些努力奋进,走在半道上的高校。这才是催人奋进。
否则,一些办的比较迟、基础弱的高校,尽管社会发展和人才培育都很需要,但由于投入相对不足,发展缓慢、永远后进。其实,到了一定成熟时期,是时候出成绩了,其领导的费力程度,恐怕并不比发展中高校的领导费力大。更该鼓励和支持谁呢?
以成绩论英雄,当下莫过于竞技体育了。成了奥运冠军,便是为国争气,甚至是为地方争光。不仅一级级颁奖发钱,平时并不过问的地方首脑却也俯首登门慰问。弄得有人比赛夺冠好似是产生了一大政绩,其实,竞技体育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教育恐怕更不该如此,教育资源每块都投入了颇多资金,不该厚此薄彼。不同的高校,有的是时候出成绩了,有的还在半道上。谁该增加投入,谁该鼓励鞭策,应该主要看该校本身的成长需要,看办学的努力程度。
至于优胜劣汰,也应分层次、分组别,否则起跑线不一样、所处阶段不一样,并不公平。其实培养阶段更应花钱,出成绩是投入的结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