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8-8 09: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首批创谷项目签约
南太子湖创新谷:打造创新生态特区

南太子湖创新谷是武汉首批两个创谷之一。8月 3日下午,武汉开发区(汉南区)年重大项目签约活动隆重举行,亿元重大投资一锤定音,其中包括落户南太子湖创新谷的首批项目。 这些签约项目包括雷军投资的 103创业咖啡、大唐—西门子智能制造研发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威睿科技VR体验中心项目、长江众创武汉数字企业平台项目等。
这也是武汉市首批签约的创谷项目。 面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机遇与新挑战,武汉以“创新”为核心,拿出城市最好的空间,量身定做城市最好的政策, 提供最优最好的配套服务,大力实施“创谷计划”,吸引“城市合伙人”大量积聚,让千军万马迸发创新创业活力,计划用 3年时间建成 10个以上“创谷”,让武汉成为创新乐园,创业乐园。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紧抓机遇,率先吹响“创谷”建设的号角,将紧邻南太子湖畔 2平方公里的土地规划建设南太子湖创新谷,成为全市首批入选“创谷”的项目。
南太子湖创新谷位于武汉开发区南太子湖畔,北枕足球公园,西临武汉体育中心、经开万达广场,毗邻永旺梦乐城和亚洲心脏病医院,湖光翠景,层叠错落,“1公里生活圈”配套完善且高端。规划区域面积平方公里,建设区域面积 1.2平方公里,规划总建筑面积约 100万平方米。采取一次规划,分期建设。其中核心示范启动区项目占地 160亩,总建筑面积 16.8万平方米。 启动区一期于 2015年进行大规模改造施工,今年 6月已完工。 这组大型建筑以白色和棕色为主色调,根据工业时代演变线索,进行片断化工业建筑特征的再解构与重构。一切从形式与功能密切结合的需求出发,营造有内在工业历史的人文环境,又富于文化多样性与创意活力。 在园区建筑形式处理上,根据大尺度公共建筑特点及城市立面形态的需要, 以超尺度的体块、柱廊、大台阶等构造体现,并且在材料的变化中达到统一。桥梁构造形式的连廊、大型的坡道及超尺度的柱廊与构筑物,以工业遗址的形式与现代城市建筑的常态拉开视觉反差,打造视觉冲击力的同时,拉近了现代都市的人文归属感。 园区在内部设计中强调园区与周边环境的互动开放性。开放性的连廊与可视觉穿越的橱窗形态,使室内外交融为一体,人们可以自由穿行,休憩停留。人与景、人与人之间形成一个自由开放的灵动交流空间。 南太子湖创新谷紧紧围绕“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三大产业方向, 为构建“现有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有机更新的“迭代产业体系”,立足于武汉开发区(汉南区)强大的汽车及电子电器制造产业,重点聚焦发展数字化制造和智能设计产业,打造面向工业 4.0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公共创新服务平台。
通过在数字化企业平台、全集成自动化、全集成驱动系统、过程自动化、能源效率、设计服务等领域的创新活动,促进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制造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并推动软件与服务、设计与制造资源、关键技术与标准的开放共享。让数字制造和智能设计产业广泛服务于武汉开发区本土汽车、汽车零部件以及电子电器制造产业,促进数字智能、高端设计和传统制造业创新的碰撞融合。培育更多富有活力的中小微创新型企业,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培育新业态,催生新产业。形成全域覆盖、功能完善、特色突出、全国领先、示范带动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提高城市发展可持续性。 未来五年,以核心示范启动区为中心, 创新谷内陆续规划建设智能制造关键技术总部研发基地、云数据技术呼叫中心、创新设计城等产业创新中心,以及汽车艺术博物馆、大型景观式公共停车场、雕塑公园、 娱乐文体中心、高端商务酒店、创新人才公寓、专家公寓等文化生活配套设施,全部投入使用后,将成为功能齐全、环境宜人、特色鲜明的创新生态特区。 未来,在这里形成创新创业生态圈,推动技术、人才、资本等创新要素的聚集,带动武汉开发区乃至全市产业转型升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