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1-17 21:4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三五”是湖北大有可为黄金机遇期
省委十届七次全会指出:“十三五”时期是湖北大有可为的黄金机遇期。“黄金机遇期”的关键词是“黄金”二字,核心价值在于“珍贵”。“十三五”于湖北之所以珍贵,在于多重有利条件累加、前所未有,多种发展时机“窗口”重叠、千载难缝,多项优势集成发挥、大有作为,多个发展良机共存、不容有失。
“十三五”时期,多重有利条件累加、良好发展时间窗口耦合,并能为我所用
“十三五”时期,湖北面临良好的发展环境。从全球经济发展走势看,尽管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世界经济增长受地缘政治冲突不断、国际协调力度不足、经济结构不尽合理、政府债务负担过大等困扰,但主要经济体,如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去杠杆、兴实体、培育新兴产业的经济结构调整政策已取得一定成效。特别是美国,已经步入温和稳健复苏,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所增大。可以断定,“十三五”时期,全球经济温和复苏的几率更大,在复苏中孕育大量市场机会,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借“机”发展的重要宏观环境。
从国际治理和区域合作格局看,尽管不确定性比较多,但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大势没有变。各经济主体对合作与发展更加重视,而对对抗与对立将更加谨慎。我们参与国际治理和全球经济合作的条件相对有利。同时,区域经济合作表现出较强的地域特征,亚太地区在全球经济版图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有利于增强我国在国际经济发展与合作中的话语权。能源种类和供应渠道多元化,一段时间内能源供求相对平衡,有利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实体经济大国加快发展。湖北地处长江中游、“中部之中”,工农业等实体经济比较发达,极有机会和条件分享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中的资源、市场和机遇。
湖北发展同多项国家战略高度吻合,有利于发挥湖北综合优势,可以大有作为
湖北整体优势大体有地理区位优势、传统农业优势、大工业优势、科技教育优势、生态文化优势等。“十三五”时期,国家将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湖北诸多优势与五大发展理念和多项国家重大战略与部署高度契合,是湖北可以顺势而为、大有可为的黄金时机。
在创新发展上,“十三五”时期,创新驱动将成为国家核心战略,创新发展成为新常态下主要发展形态。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带动几乎所有领域发生群体性技术革命,新兴技术、新兴市场、新兴领域成为新的投资热点,成为各地竞争发展的重要领域。湖北是科教大省,全省普通高校数量全国第四位,“985工程”高校和“211工程”高校数量全国第二,重点院校数全国第三。各类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1470多所,其中,国家级科研院所有56所;拥有两院院士71人,254人入选中央“千人计划”,均居全国前列。“十三五”时期,把湖北科教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前途不可限量。湖北得改革创新风气之先,在多项改革上走在前列。近年来,通过审批制度改革,成为全国审批事项最少的省份之一。“三农”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受到中央高度关注并总结上升为理论和制度创新。“十三五”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必将使湖北发展的动力更加强劲。
在协调发展上,“一元多层次”战略格局基本完善,“两圈两带”总体战略、“一主两副”城市带动战略,推动了地区和城乡协调发展。“十三五”时期国家力推的重大战略,将进一步扩大湖北经济发展的资源、市场辐射与整合空间,推动湖北区域和城乡发展更加均衡、协调。中部崛起战略纵深推进,中部六省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使湖北“中部之中”的“天元”位置更加凸显,不仅使湖北资源与市场配置范围向周边扩散,也使湖北发展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区紧密相连。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实现内与外、东和西、山区和沿海、工业和农业等多个领域的无缝对接,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和统一的区域大市场,推动长江经济带各省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国家的经济重心。以武汉为核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在长江三角洲和成渝城市群之间架起了钢铁“脊梁”。湖北全居长江中游,兼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之利,左右缝圆、水岸兼得、东西兼取的优势不可估量。“十三五”时期,国家将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以“三化”带动农业现代化,有利于发挥湖北农业大省优势,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夯实湖北全局发展的底盘。在大工业和中心城市优势方面,“十三五”时期,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等重大战略和举措,有利于湖北进一步发挥重化工业发达、工业体系健全、以中部中心城市带动整合三大城市群、现代服务业需求旺盛等优势,加快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新型城市化的融合发展,支撑起湖北经济发展的脊梁。
在绿色发展上,湖北历来就是生态文化大省,水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较高。加之传统农业发达,稻田就是湿地、森林就是碳汇、农作物就是植被。近年来,湖北又率先开展了国家“两型”社会发展、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等试验示范,以及多个层次的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试验示范。这都是绿色发展的有利条件。这些有利条件一经连上绿色发展的“纲”,就将成为湖北绿色发展之“目”,纲举目张铺就湖北绿色发展的“大网”。
在开放发展上,湖北历来是内陆开放先行者,改革以来兴起的开发区、保税物流区和综合保税区,以及对外开放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建设等,使湖北成为内陆开放高地和前沿。“十三五”时期,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在东向对北美、澳新、日韩等地区开放的基础上,加快了西向对欧洲、中东、中亚和非洲等地区开放进程,进一步拓展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湖北是国家经济版图中东西(长江经济带)、南北(京港澳通道)“十字型”交通大通道的中枢位置,向北、向西可以通过欧亚大陆桥和中俄通道等,融合丝绸之路经济带,向东、向南可以通过长江经济带、京港澳通道等,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通过“汉新欧”、“汉满俄”、“泸汉台”、“汉越泰”等国内外市场直达通道,可以直接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有助于身处内陆的湖北省与国外市场有效对接。
在共享发展上,近年来,我省围绕武陵山区、秦巴山区、大别山区、幕阜山区等四大片区扶贫攻坚,开展了“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十三五”时期,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按时脱贫”顺利推进,资源、资金高强度投入、各类发展要素聚集整合,将进一步加快我省贫困地区的发展步伐,促进贫困人口与全省人民一道进入小康社会。
机遇与风险、挑战,优势与问题、劣势并存,抢抓机遇就能赢得先机,忽视机遇就会失之交臂
机遇与风险、差距与潜力、优势与劣势一体两面,从来都是一对分不开的“连体儿”。“十三五”时期,我们既面临机遇、潜力、优势,也面临问题、风险、挑战。抢抓“黄金机遇期”贵在化危为机、变不利为有利。一是国际经济发展不确定性与国内经济发展激烈竞争并存。从国际看,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规则正在面临重大调整,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局面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美国政府主导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TP)、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协定(TTIP)等,正在重新构建全球经济秩序主导权,以期维护以美元为基础的国际贸易和金融体系。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长期存在,经济发展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从国内看,全国各地竞相发展,区域竞争更加激烈,如何在竞争发展中培植和壮大优势,任务更加艰巨。二是经济发展量的提升与质的提升两大使命任务并存。一方面,总量发展不够,全省经济总量进入第一方阵,但还没有进入第一梯队。人均水平虽在中部领先,但与沿海发达省市有一定差距。另一方面,又存在产业结构不优、质量不高、企业效益不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低端产品供大于求,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够,高端产品短缺等问题。低端产业的去产能、去库存与高端产业的上规模、增比重任务繁重。继续以“1.5系数”推进又好又快发展,做大总量,做多增量、做优质量、提升效益,都是湖北发展的紧迫使命。三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高与创新创业的支撑能力不高并存。自然资源过度开发、供应不足,劳动力特别是青年劳动力和高素质劳动力供应紧张,环境容量约束趋紧,加大了对湖北发展的瓶颈制约。另一方面,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不够,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偏小,特别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颠覆重构传统发展模式和增长格局,“互联网+”时代去中心化趋势导致要素大跨度流动,湖北发展的传统科教优势受到挑战,培育新优势的任务艰巨,创新驱动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四是城乡发展不平衡与区域发展不平衡并存。农业仍然是四化同步发展的短腿,农村仍然是全面小康建设的短板,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区域发展中“一城独大”、“东强西弱”的格局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推进城乡和区域平衡发展,让全省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同进入全面小康的任务繁重。
所谓机遇,不可再来,不可复蹈。“其来不可送,其往不可追”。黄金机遇期既千载难逢,又稍纵即逝。回顾历史,我们既有与机遇擦肩而过的深深遗憾,也有运用机遇“钥匙”打开成功之门的自豪荣耀。“十三五”时期,湖北处于黄金机遇期、积蓄能量释放期、综合优势转化期、四化同步发展加速推进期,也面临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我们既要增强机遇意识和优势意识,也要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把机遇抓在手里,把使命扛在肩上,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信心,抢抓历史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努力实现率先、进位、升级、奠基的“十三五”发展总体目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