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百花深处,只见胡同不见百花 北京百花深处
乡土人文地理(兰一) · 2015-12-01 16:42


陈凯歌【百花深处】
胡同,最早起源于元朝,胡同一词最初由蒙语「胡洞儿」演变而来,意为小街小巷。悠长曲折的胡同,诉不尽的是北京数个世纪来故事。

北京胡同数千条,很多人最钟情的莫过于「百花深处」。其实并不是因为它有何特别之处,相反它只是一条普通至极的胡同。唯一不同之处大概就在于它的名字,那个给人带来无尽遐想和无限诗意的「百花深处」。

百花深处胡同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街道辖域。东起护国寺东巷,西至新街口南大街。

相传明朝有一对张姓夫妇在新街口南小巷内买了20多亩地,以种菜为业,有些积蓄后,他们又在园中辟地种牡丹、芍药,在池中种植莲藕。当时吸引众多文人雅士前来赏花,因而得名百花深处。清朝年间,花园已荒废,百花深处胡同渐成街巷。民国后百花深处胡同除却胡同二字,简名百花深处。

20世纪40年代,百花深处曾是中共北平地下党的一个秘密联络点。

中国摇滚泛滥的90年代,不少音乐人都曾于此追求过他们的梦想,许多摇滚乐手专辑和小样都出自于此,甚至连雨果发烧碟中的许多音乐也出自于此。

百花深处,从来最不缺的就是文人雅士的描绘。

老舍先生曾这样描写百花深处:“胡同是狭而长的。两旁都是用碎砖砌的墙。南墙少见日光,薄薄的长着一层绿苔,高处有隐隐的几条蜗牛爬过的银轨。往里走略觉宽敞一些,可是两旁的墙更破碎一些。”

诗人顾城有「题百花深处」诗一首:“百花深处好,世人皆不晓。小院半壁阴,老庙三尺草。秋风未曾忘,又将落叶扫。此处胜桃源,只是人将老。”

台湾歌手陈升在百花深处谱出「北京一夜」“不敢在午夜问路 怕走到了百花深处 人说百花的深处 住着老情人 缝着绣花鞋 面容安详的老人 依旧等着那出征的归人…”

陈凯歌的十分钟情景短剧「百花深处」,曾经百折千回的胡同,不再是满目红墙绿瓦,随着老北京冯疯子一同消失在尘土中,取而代之的是摩天大楼。

如今,去过百花深处的人,大多数的评价不外乎是“没什么特别的,就是个很普通的小胡同”、“只见了胡同,死活找不着百花”、“如今的百花深处,早已不是当年的百花深处”、“除了牌子的标识,其他剩下全都消失了”…

有人曾经说:“这年头,只有老北京才会在北京迷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