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4732|回复: 32

陆家嘴高密度化改造设想方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23 17:3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开脑洞 | 新城再城市化:假如让 90 后改造陆家嘴

来源:澎湃新闻记者 鲁怡

在好莱坞电影《碟中谍》和《007:大破天幕杀机》中,上海的陆家嘴是流光璀璨的背景。明信片般标准的高楼巨阵,随着 1990 年代浦东开发崛起于黄浦江畔,承载了当时人们对国际大都会的向往。
2017 年 6 月,同济大学的一群 90 后学子完成了一份 “陆家嘴改造” 的课题,在他们的 “方案” 里,陆家嘴的容积率由 3.47 提高到 4.60(包括集中绿地,下同),密度由 17.81% 提高到 31.27%,街道变窄变密,增加住宅、球场、市集,增强社区性。


这群和现代陆家嘴几乎同龄的 90 后,跳脱了视觉的桎梏,关注内心感受,关注身体体验,关注生活本身的质感,给出了一份脑洞大开的 “新城再城市化” 的设想。





《新城再城市化 : 陆家嘴教学实验》立体效果图



矮而小:24 米撑起的城市活力

由同济大学建筑系主任蔡永洁教授领衔指导,历时 4 个多月,同济大学建筑系 2012 级 11 名本科生联手完成《新城再城市化 : 陆家嘴教学实验》的课题。

在学生们演示的方案中,陆家嘴保留现有建筑物体,在一栋栋地标性超高层中见缝插针,植入了学生们各自的作品。

不同地块不同尺度的 “改造” 中,建筑物体因地制宜变幻出不同的形状,但高度都不超过 24 米。为什么?

蔡永洁教授回答:“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24 米是多层建筑的高度上限,超过这个高度,防火等设计都会更复杂,造价更高。”

因循 24 米的限高,90 后们以退台式、空中庭院等设计赋予建筑灵动的性格,几乎所有建筑都是包含多种空间的 “综合体”,球场、剧院、市集,饱含 90 后生活理念的场所 “蔓延” 在高大上的陆家嘴。

也是因为这个看似与陆家嘴背道而驰的限高,超高建筑撑起的恢宏气势被妥善保留。在学生们按照 1:1000 比例制作的陆家嘴新城设计改造模型前,无论俯瞰、平视还是远观,明信片般标致的景观依然雄伟,崭新的建筑物体不事张扬,丝丝入扣融入其中。





陆家嘴的建筑占比图






《新城再城市化 : 陆家嘴教学实验》改造后的建筑占比图



不夜城:24 小时的生活日常

陆家嘴拥有举世闻名的夜景,然而它也是座入夜 “空城”。鳞次栉比的超高层发挥商务属性的同时,也将休闲、文化、住宅排挤出了这爿空间。

同济大学建筑系的师生们将此总结为:单一的功能阻碍着它发展成为一个市民城区,这里日常生活缺失,机动车交通取代了步行。入夜,一栋栋满身光炫的摩天大楼随着上班族离去人去楼空,变作一座座空城,成为最炫目也最寂寥的城市风景。

因此,除了 “做加法,在超高层建筑的脚下大量植入多层新建筑”,设计小组将 “强化居住功能,补充城市日常功能” 作为新城改造的又一策略。

指导教师之一、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许凯介绍,小组成员对陆家嘴之前所缺少的功能进行了大量的补充,最主要的是住宅:“学生们针对不同的人群设计了种类丰富的住宅,因为居住是为区域提供 24 小时活力的最根本的因素。”

此外,大大增加了如商业、文化等公共服务的比例,主要以沿街的形式为主,区别于原有城市综合体的模式,更注重于与街道的关系。在具体设施的选择上,90 后们希望设置更多生活性的设施,不同于原有的高端商业类型,设置一些如超商、集市、中端餐饮等生活性的商业,如球场、图书馆、创意展厅等社区级的休闲文化设施。

改造后,住宅占比由 4% 提升到 21%,商业由 15% 提升至 24%,文化由 2% 提升至 7%,而商务占比则由 79% 下降到 48%。

开脑洞:“三件套” 和东方明珠变广场

1994 年出生的周易在小学时由父母带领第一次登上东方明珠,“之后就没有特别去过了,更多的是从浦西滨江眺望浦东”。

这也许是大多数上海人与陆家嘴的关系,“看着越来越多的高楼拔地而起,自豪感当然还是有的”,然而,终归不太亲近。

重塑城市空间形态,通过街坊式空间单元建构 “街道—庭院—广场” 空间体系,是陆家嘴再城市化的另一个改造策略。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方明珠的设计者江欢成曾兼任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在 2012 级本科生的再城市化的方案中,这个标志性建筑被加了一个高 6 米的 “底座”。

这个 “底座” 被称作明珠广场,广场外界,建筑底部架空做成骑楼,路面则成为一条亲水空间。穿过底层,可以到达明珠广场内侧的半地下空间。

根据课题方案,明珠广场作为世纪大道的终点,接收大量的人流,通过各种开口和连廊,游客、市民、上班族从 CBD 的核心区域慢慢渗透到滨江休闲区。广场成为一个枢纽,通道兼做广场与滨江景观带的视线通廊。被网友调侃为 “三件套” 的三座超高层——金茂大厦、上海中心、环球金融中心,也被学生们安置在同一座广场。

出生于 1995 年的周锡晖是这个课题的主讲人,他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三件套广场因为本身已经被三座标志性的建筑包围了,所以没有用更多的建筑限定了,广场里面放了两个城市雕塑,希望和北边的陆家嘴绿地有所呼应。”

蔡永洁解释说:“三件套原本的剩余空间被街道穿透,经过设计围合成广场,烘托三者的气势,同时聚集人群。”

许凯认为:“目前在三座大楼底下你可能都很难找到一个拍照的角度,拓为步行广场后,可能比人民广场聚集的人群更多。新年倒数、发布会都可以在这里发生。”

建筑形态的引入归根结底是人群的引入,实现雅各布斯式的混合。

窄街密网:世纪大道缩水为四车道

在知乎上,陆家嘴被用户称作 “最能让你体验魔都为何被称为魔都的上班场所”:“打车超级无敌绝望,各种拒载各种不愿去”、“周边午饭不但贵而且各种人满等位子”、“高峰时间电梯大厅各种排队”、“冬天外出江风加上大楼间的穿堂风吹在脸上跟刀割一样,夏天天桥正大这边下来一直到汤臣一品这边完全没有行道树,太阳直射下像条狗”、“停车超级无敌困难,小伙伴开车来找你真不知让他停哪里好,自己上班开车停完车要走十几分钟才到办公楼”、“陆家嘴站每天晚上 6 点半都会过国庆节,被人推着走”……

城市高速发展,人们惯常以拓宽道路解决交通问题,针对陆家嘴壅塞的交通,课题组给出的方案是窄街密网。

陆家嘴共有 5 条过江隧道,形成大量过境交通,通过隧道口外移、取消世纪大道下两条隧道,将过境交通 “驱逐出境”。通过减少交通流量,街道宽度可相应减少,“世纪大道双向六快二慢的主机动车道可缩水为四车道甚至两车道”,蔡永洁语出惊人:“甚至未来可以像南京路一样改为步行”。

窄街密网的道路规划借鉴于曼哈顿中城,除主街外,增加狭窄、铺装、曲折、错落、荫翳的内街,增加界面连续性,提升步行体验。

周锡晖讲解说:“我们设计了很多的小型庭院或者小广场,把它们全部串联起来做了一条步行环道,希望大家可以在上面散散步,晨跑锻炼。”





《新城再城市化 : 陆家嘴教学实验》1:1000 设计模型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23 18:5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长太多,只看了图片,很抱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23 18:59: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24米限高就感觉呵呵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23 19: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其实对徐家汇也适用的,建连廊治标不治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23 20:2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ilverveil 于 2017-6-23 20:33 编辑

看不明白有人为何而喷。沿街小尺度街区,24米就是5层楼,餐饮,购物,图书馆,文化设施,功能完全适合。从空间感上来说,24米与四车道的比例也就是淮海路南京路,或是巴黎伦敦银座,绝大多数沿街建筑的应有尺度。淮海路两侧楼高24米有问题吗?四车道两边排满,要是再高采光和上空景观问题怎么办?且不说已有摩天楼边上的添建,地基能容许多少?

同济学生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包括街区理念的实现方案和经济可行性。在陆家嘴中利用空间改造,在高楼周围嵌套嫁接进淮海路南京路格局的街区,这是非常好的解决问题的创新思路。

我很欣赏提出现实解决方案的人,无论他们是不是来自中国前二的建筑系。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23 20:3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补充一点,船厂三期的小独栋商业建筑群实际上已经实现了这个构想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23 20:41:54 | 显示全部楼层
silverveil 发表于 2017-6-23 20:24
看不明白有人为何而喷。沿街小尺度街区,24米就是5层楼,餐饮,购物,图书馆,文化设施,功能完全适合。从 ...

你看看丸之内周边和曼哈顿中城周边的小楼是四五十米、六七十米上百米高还是24米高,200多米的超高旁边直接统一限高24米,不是脑子有坑是什么?小尺度和高度有冲突吗?别的国家小尺度就限制高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23 22:03:03 | 显示全部楼层
相比纽约,陆家嘴确实单薄了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23 22:5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ilverveil 于 2017-6-23 23:03 编辑
colory 发表于 2017-6-23 20:41
你看看丸之内周边和曼哈顿中城周边的小楼是四五十米、六七十米上百米高还是24米高,200多米的超高旁边直 ...


土地产权?土质?退线空间?

200米边上的地块边角料,能建的无非是原业主变相增加街区化裙楼,不可能有空间再挤出一圈50米高以上的围城楼了。否则200米底层采光怎么办?沿街房,最高参考巴塞罗那。地基怎么挖?曼哈顿下面是岩层。陆家嘴要在200米地基边上开挖,路面龟裂,地基沉降,都是不允许发生的。

为什么已经有200米,边上要再挤100米?金茂裙楼,环球金融中心裙楼,上海中心裙楼,国金裙楼,也都不超过30米吧。那么为什么200米周边的“裙楼”就要反而一堆四五十米乃至上百米?如果不考虑地基,不考虑产权,弄出来,交通压力怎么承担?本来的路网和地铁站是否能够承载中城密度的疏散通量?

另外,你提出的这个200米边上直接建百米的建议,最终出的效果有个参考,贵阳的花果园就这个密度,那个密密麻麻不说压抑,大气完全没了,最终给人感觉全世界就这块地值得玩命榨干再榨干。

如果要你所说的丸之内,曼哈顿中城的一堆几十米密集小楼,那么还不如在老黄浦区直接建,容积率6-8。直接时代广场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23 23:04: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陆家嘴可以加密路网,打造窄马路密路网的街区。不仅可以增加步行的舒适度也可以使整体更有生活化的氛围,摆脱城市沙漠的名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23 23:10: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versptine2 发表于 2017-6-23 19:19
只能说果然是躲在象牙塔里的学生,你有本事把上海两百米高的住宅楼全部禁掉了再说吧,无语住宅楼都200米了 ...

人家是说24米以上的楼要考虑更多的问题,在性价比上可能不高,另外正是楼不高的情况下可以更好保留陆家嘴超高摩天的气势。喷之前先读懂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23 23:25: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陆家嘴中心绿地和金茂旁边的那块地建24米的赞同,其他的就不要硬塞了,我看盛二期和东昌小区都成24米高,多浪费陆家嘴别,还有国际会议中心隔壁已经规划了浦东美术馆,虽然高度和24米差不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24 11:4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限高50米么还说得过去,24米那也太低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24 12: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设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24 12: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versptine2 发表于 2017-6-23 19:19
只能说果然是躲在象牙塔里的学生,你有本事把上海两百米高的住宅楼全部禁掉了再说吧,无语住宅楼都200米了 ...

上海的200米住宅楼?在哪里,在哪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9-7 17:22 , Processed in 0.076154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