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11-23 09:2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实体经济加速成长
每年新增 一个千亿产业
【4版】
记者张隽玮 实习生周惠明
武汉光谷一企业用3D打印技术打印的大白和钢铁侠 记者任勇 摄(信息来源 张珊妮)
2010年,汽车产业首次成为千亿产业,此后,武汉平均一年新增一个千亿产业。截至目前,已形成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烟草、能源及环保等五大千亿产业。
产业的体量在增大,经济的结构同时在优化。
服务业总规模预计今年将超过55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过半;高新技术产业2014年实现产值6725亿元,是2010年的2.62倍;战略性新兴产业2014年实现产值1728.45亿元,比上年增长25.3%。
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武汉经济5年来腾飞跃进的动人故事,也倾注着武汉对未来产业方向的把握和探索。
大事记
2012年
以“企业转产权、职工转身份”为主要内容的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全面完成。武重集团、长动集团、中联药业与央企实施战略重组,54家集体企业完成改制
国有企业改制全面完成
2012年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五年行动计划
高新技术产业:
前四年增长2.62倍
从2010年实现产值2564.6亿元到2014年的6725亿元,增长2.62倍,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一年登上一个千亿台阶,增速明显高于全市经济的发展速度。
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分析,高新技术企业在带动我市工业经济企稳回升、产业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方面,已成长为中坚力量。
领域高度集中,是“十二五”期内武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显著特点。时间拨回2010年,当时武汉只有8条高新技术产业链。时过5年,武汉已形成以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为主体的产业格局。
高新技术产业高速发展的背后,是不断增长的科技投入。今年前8个月,我市发明专利申请数量达到8837件,获得授权3744件,分别比去年同期猛增近30%和50%,其中来自企业和高校院所的发明专利申请占到91.2%。
根据《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2-2016年)》,到2016年武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万亿元,打造光电子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高技术服务业等4个千亿产业,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0家。
战略性新兴产业:
全球25%光纤产自光谷
39年前,中国第一根光纤、第一个光传输系统在东湖高新区诞生。如今,中国50%、世界25%的光纤出自这里。一根头发丝般粗细的普通光纤,可容纳24亿人同时通话。
在2012年公布的国家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武汉都有相当发展基础,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产业三项具备明显优势。
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1728亿元,同比增长25.3%,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4.7%。
市经信委负责人表示,武汉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中后期加速转化的阶段,发展势能充分集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前景和空间非常广阔。
去年,联想MIDH项目完成产值712亿元,增长44.3%,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占比达到41.2%,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主引擎。节能环保产业受新投产的海尔、凌达压缩机等项目带动,增长44.9%,是拉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预定增长目标的重要力量。
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更是步入资本春天,引导基金资金累计筹集规模达到76.5亿元,光电子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技术与新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将因此受益。
服务业:
量质齐升比重超过工业
2014年,武汉市一、二、三产业比重为3.5∶47.5∶49.0。
经历两年调整,第三产业最终超过第二产业,在GDP增加值贡献度中位居第一。服务业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市发改委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市服务业平均增幅9.7%。
期间,武汉服务业盛事不断——
2013年启动实施“服务业升级计划”,服务业量质齐升。武汉国际时装周成功举办3届,城市时尚名片亮眼,第4届将于今年12月5-15日举办;武汉新港集装箱年吞吐量首次突破100万标箱;华中首条民间金融街在汉建成开业;中欧铁路武汉班列国际货运常态化运营。
物流、商贸、会展等传统强项势头强劲——国际通道加速拓展,物流园区加快推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居副省级城市前三,成功引进并举办医博会、机博会等大型展会。
文化创意、软件信息、大数据等新兴产业表现不俗。目前,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以年均35%以上的增速高速增长,预计今年末可达1300亿元以上。
预计到“十二五”期末,武汉还可形成现代商贸、现代物流等两个千亿级产业版块。
与制造业融合,也成为“十二五”期内武汉服务业发展的新特点。去年10月,东风汽车与华为联手布局车联网,在汽车电子、智能汽车、IT/ICT信息化等方面跨界合作。
高新产业五年行动计划启动,以构建与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相称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格局。当时预估到2016年,武汉经济中高新产业的含量将超过30%
武汉天琪激光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激光切割机演示在不锈钢板上精细切割 记者胡九思 摄
2013年5月
大学毕业生肖恩桥:
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通信专业的肖恩桥,现在就任职于中兴通讯公司武汉研发中心,从事软件开发工作。
“5年前选择可不像现在这样轻松,去深圳是大多数人的首选”,肖恩桥说,那时武汉有就业岗位的高新技术企业尚不足以“消化”大批量的毕业生。但随后联想、中兴、华为等一大批企业的入驻让当时还在读研的肖恩桥放弃了南下的想法。“中兴正准备扩大规模,在武汉建产业基地和扩大研发中心,配套的产业像光模块等都在逐步发展,产业基地建好后,我们会有更多的提升空间。”
回声
武汉市宣布启动服务业升级计划,重点打造现代物流、商贸、金融、房地产、会展旅游等十大产业,并配套出台鼓励政策
服务业升级计划
2013年
商业新业态得到初步发展,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200亿元,新增连锁经营网点123家。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27亿元,增长15.8%
电子商务交易额破千亿元
2013年
展会公司负责人吴远志:
“过去五年是武汉会展业发展最快的五年,许多国际型会议、展览落户武汉,本地也出现了一批自主品牌展会。去年,武汉会展业平均产值处于全国前列。”武汉中兴恒远展览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吴远志说。
“过去武汉国际会展中心一个月办不了一场展览,现在至少要提前一年预约才能申请到展位。”吴远志表示,展会数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一个城市国际化进程的加快。
武汉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23家,截至当年底,累计引进世界500强企业达到200家。截至“十二五”期末,世界500强企业引进数累计达到219家。2015年引进外资增幅、规模均居15个副省级城市前三
引进世界500强企业
2014年
一年开业10家
大型商业综合体
家乐福湖北区总经理邹国发:
1998年,法国零售巨头家乐福在武汉王家湾开设第一家店。2011年至今,家乐福始终保持一年新开一家店的速度。就算遇上地铁施工,开店速度仍然不减。
家乐福湖北区总经理邹国发说,家乐福总部曾多次派人来汉考察,得出的结论是看好武汉机会,坚持“每年新开一家门店”的承诺。今年9月,中博会上湖北签约的最大外资项目——家乐福中部物流中心建成启用,该中心位于鄂州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紧邻武汉,覆盖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河南五省的30余家门店。这是家乐福入华20年来供应链最大规模的改革体现。
武汉商业迎来转折年,百货业态纷纷调整,一批外资零售企业在汉投资开花结果,10家大型商业综合体开业,包括日本零售巨头永旺、瑞典宜家、武商众圆
2014年10月
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引导基金
我市成立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基金,规划至2016年总规模达102亿元。投资对象将集中在光电子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3大优势产业技术领域,以及高新技术服务业、生物技术与新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与新兴产业技术领域 |
|